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天一篇: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用書信取暖

美天一篇: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用書信取暖

阿健原創


  前不久,我在公交車站等車,一位老者也在等車,他突然問我現在新的郵電局在什麼地方。他告訴我他要去寄信,我當時非常詫異,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為什麼非要寫信,他告訴我,他是寫給遠在他鄉的女兒的,見信如見到親人,這樣更親切。他十幾年來都是這樣與女兒交流的。我漸漸的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

在古代就有鴻雁傳書之說,人們把信寫在一張紙上,然後把紙捲成紙條捆綁在大雁或者鴿子的身上放飛思念。但古時候一般的平民百姓還是採取傳口信的方式來與親人和朋友取得聯繫。

唐代著名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是岑參在他鄉的路上碰到了熟人,讓其為家裡的親人捎一個口信,報一聲平安。特別是在戰亂時期,家裡親人的一封信更是遊子日夜牽盼的思念。杜甫在他的《春望》中就有一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感嘆。

家信從古至今都代表著濃濃的鄉愁與思念,余光中曾在他的《鄉愁四韻》中寫到「給我一張雪花白呀,雪花白,那信一樣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鄉愁的等待,給我一片雪白啊,雪花白。」

在信息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雖然我們有電話,有電子郵件,有網路聊天工具,但我們依然需要寫信,因為家信的等待是一種幸福。只有你將對家的思念,對親人與朋友的牽掛用紙一筆一畫來抒寫時,你才更能體會到那些人世間的真情與溫暖。

當你看到一對年老的夫婦看著郵遞員從自家門前經過,但沒有停下來時,他們眼神中流露出來的那種失落與悵然,你就會知道他們有多麼思念遠在他鄉的兒女,當你看到一位母親或者父親把兒女寄來的已經皺巴巴的信拿出來讀了又讀的時候,你就會明白一封信帶給他們的慰藉有多深。


後來,也有不少在外讀書的學生,常給家裡寫信,但信的內容很短,幾句寒喧過後就是向父母報告上個月的開銷情況,緊接著就希望他們為自己寄上這個月的生活費。當然現在的學生他們一般都不寫信了,要問父母要錢,一個電話就可以了,有些不好意思開口的,就會用手機發一個簡訊或者微信。現在的學生也好,大人也好都不習慣寫信了。不少人認為寫信很浪費時間,並且不願意等待回信,其實有些時候等待也是一種幸福。


在朋友之間,信件也起著同樣重要的溝通作用。

上中學的時候,我與好朋友小亮同在一個城市念書,但我們彼此見面的機會不多,平時我們都是通過信件彼此交流的,後來上了大學,雖然有電話,但是我們主要還是通過信件了解彼此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現在也是,我的儲物箱里現在都還保留著從中學到現在的信。每次信箋一展開就會想起某個人,某件事,某個感動的瞬間。

我們通過寫信,不僅增強了朋友間的友誼,而且也鍛煉了自己的書寫能力,思考能力。收集信封上的郵票也成為了當時我們的一大興趣與愛好。同學小輝就是一位集郵迷,他的集郵冊有好幾本,每次上他家玩的時候,他總是拿出他收藏的郵票,如數家珍,不停的作著介紹。


去年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好朋友小紀寄來的自己拍攝的照片,照片製作很精美,有封面,有封底,還有落款,他告訴我,這一套照片全世界只有十套,這十套都是由他全手工製作的,隨照片寄來的還有一封信,這封信用發黃的宣紙和毛筆書寫,並且所有的字都是豎排,很有古時候書信的味道。通過他字裡行間的書寫,他認真的一筆一畫,他筆跡中深藏的祝福,能夠感受得到他很在乎我這位朋友。我感謝小紀又讓我感動了一回。寫信固然浪費時間,但有些時候肯為你浪費時間,為你付出寶貴時光的朋友,也許才是最真心的朋友。

現在我們經常用電子郵件,雖然方便、快捷但卻少了幾分驚喜。我已經感覺好長時間沒有收到信或者寫信了,即使收到信件不是某某購物網站的廣告就是某某雜誌社寄來的用稿樣刊,還真懷念那些寫信與等待書信的日子。

要不是那位老者問起我郵局在什麼地方,我還真忘記了曾經在我們生活中有一種感動叫書信的等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 的精彩文章:

長大後,我們活成了年少時討厭的模樣
每一位大俠都會謝幕,李敖則是這樣……

TAG: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