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

文/快哉風

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史上一個永遠的創痛。

此戰,解放軍三野第十兵團的3個團9000多官兵,登陸後英勇作戰三晝夜,終因孤立無援寡不敵眾而大部犧牲一部被俘。為此,全軍、全國震動。

圖:金門戰役是永遠的痛

對這場解放軍損失最嚴重的戰役,台灣方面稱之為「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大加吹捧,各種段子故事層出不窮,最「神奇」的一個說法卻是來自日本:日本人聲稱,一個日本中將才是金門戰役的真正幕後指揮者。

一、

根本博,福島縣人,日本陸軍中將,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圖:根本博,右圖身穿國軍軍服

他1927年擔任日本駐南京領事館武官,日軍侵華期間,先後擔任華北方面軍和華南方面軍參謀長、關東軍第二十四師團師團長。1944年底任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兼駐蒙軍司令官,直到日本投降。

圖:1945年10月,根本博代表華北日軍在北京太和殿簽署投降書

從履歷上看,他是個中國通,精於參謀作戰,手腕強硬。在日本宣布投降時,他曾無視放棄武力命令,與蘇蒙軍繼續交戰,使得滯留在內蒙張家口的4萬日本僑民順利撤出。為此,此人在日本較有聲望。

圖:日本稱他為戰略將軍

但是,讓根本博真正揚名的,是他在戰後的台灣之行。

日本方面的書籍,稱他是「台灣生死存亡」的幕後英雄,挽狂瀾於既倒。以下,是日本方面對根本博秘密參戰的敘述:

1949年4月,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賦閑在家的根本博在日本實業家明石元長(原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之子)的邀請下,決定率得力舊屬,赴華秘密協助蔣介石。

圖:日本書籍稱其為「拯救台灣的陸軍中將」

因為,蔣介石對他有恩。

第一,蔣介石在日本投降後對侵華日軍網開一面,華北方面的三十五萬日軍全部得以遣送回國;第二,根本博本人沒有作為戰犯審判,私人財產也帶回了國。

據根本博回憶錄說,戰後蔣介石曾在書房裡召見他,當時其他國軍上將都站著,蔣介石卻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沒有一絲戰勝國的傲慢,讓他非常感激。

圖:抵達台灣後的根本博「(左一)和蔣介石

5月初,根本博化名「林保源」,率吉川源三中佐(化名「周志澈」)、淺田哲大尉(化名「宋義哲」)、岡本秀俊少尉(化名「陳萬全」)、中尾一行曹長(化名「劉台源」)、吉村虎雄(化名「林良材」)與照屋林蔚(化名「劉德全」),一行七人從九州的宮崎縣延岡市,以釣魚為名乘船出海,準備偷渡到上海。

七個日本浪人,奔赴不屬於他們的戰場。

二、

七個日本人走得很不順利,先是途中得知上海失守,被迫改道台灣,路上遭遇颱風翻船,最後搭乘美國軍艦千辛萬苦來到台灣。

見到七個有軍事經驗的日本軍官,蔣介石如獲至寶,讓他們穿上國軍軍服當「顧問」,去協助湯恩伯防衛金門一線。

圖:台灣方面的」古寧頭戰役「作戰地圖

湯恩伯是著名的常敗將軍,手下的兵卒都是驚弓之鳥,根本博一到,立刻充當了首席軍事顧問的角色。首先,根本博說服湯恩伯把仍在大陸的部隊儘快撤到沿海的一江山島、大陳島、金門、馬祖,增強了金門守軍的實力。其次,湯恩伯原打算將登陸的解放軍「阻敵於海上」,被根本博制止,他參照硫磺島之戰的經驗,建議讓解放軍先登陸,再集中火力包圍。

圖:這輛美製輕型坦克,被吹噓為「金門之熊」

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湯恩伯,是著名的親日派,兩人日語溝通毫無障礙,他對根本博言聽計從,全部採納。

10月25日凌晨,金門戰役打響,解放軍先頭部隊登陸灘頭,國民黨軍採取了根本博的戰法,先炮火轟沉了船隻,使得後援部隊無船可乘,接著重兵包圍,解放軍寡不敵眾陷入苦戰,最終全軍覆沒。

圖:台灣方面鼓吹的「古寧頭大捷」

10月26日中午,胡璉登岸接替了指揮權。但這時戰局已定,只剩下收尾了。

於是,這場事關「台灣存亡」的戰役,便由一個日本將軍打贏了。

圖:日本的根本博傳記《為義捐命》,中文版在台灣出版

以上,是日本人的說法,也可稱為「根本博神話」。

三、

台灣方面,關於古寧口戰役的指揮官,則一直是筆糊塗賬。

圖:根本博(前排左三)和湯恩伯(後排左二)等在舟山群島合影

一開始,金門地區的最高指揮官,是福建省主席、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湯恩伯,但在戰役前夕蔣介石派十二兵團司令胡璉接管金門防務。但胡璉直到戰役打響後第二天中午才抵達,所以這場仗的「功臣」究竟是誰眾說紛紜。

對於根本博,台灣方面只承認是「顧問」,原因很簡單:一個侵華戰敗國的將領,見不得光。

圖:金門的古寧頭戰史館

2009年,台灣方面紀念「古寧頭戰役60周年」之際,台灣「國防次長」黃奕炳中將特意邀請當年日本顧問團的後裔到台灣,當面對「當年的雪中送炭」表示感謝。

湯胡二士爭功,日本顧問雲里霧裡,但真正的失利關鍵因素,絕不是區區一個根本博的神機妙算。

圖:「根本博神話」在日本和台灣很有市場

解放軍總結金門戰役的失利,有三大原因:1、渡海工具缺乏,第一梯隊的船隻沒有返回,導致第二梯隊、第三梯隊隔海待命,救援有心無力;2、指揮混亂,三個團的兵力登陸,沒有一名師指揮員隨同登陸指揮;3、對敵情變化了解不足,沒有摸清金門守軍的兵力、指揮官。

圖:開國上將葉飛

說到底是兩個字:輕敵,第十兵團司令葉飛戰後自我檢討道:「因為輕視了金門。」

1952年6月,因為遭到國際方面的抨擊,被授予「中華民國中將」頭銜的根本博歸國,湯恩波親贈書函:「根本先生與恩伯,朝夕相聚,出入金、廈、舟山各島,危難生死,置之度外,此崇高之俠義精神,實可天地間久長。」 蔣介石則贈他一個景德鎮官窯燒制的花瓶,被根本博一家珍藏至今。

圖:蔣介石贈送的花瓶,右為根本博女兒在盒底所寫的由來

根本博回日本後,晚年在自宅閉門不出,1966年5月24日病死。

參考資料:《為義捐命》(根本博傳記)、金門古寧頭戰史館相關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中國這一仗贏得太猛:嚇得日本舉國修防禦工事,天皇遷都逃避
一個墜落荒島的日軍「寶物」,是如何幫盟軍贏得二戰的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