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乎其技,讓人嘆為觀止的傳統玉雕技藝!

神乎其技,讓人嘆為觀止的傳統玉雕技藝!

向上滑動,感受微雕技藝。

昔年有雕客,

號爾玉雕人。

刀落驚風雨,

玉成泣鬼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民間藝術更是博大精深。在這當中湧現了一批讓人嘆為觀止的民間絕技,而咱們今天要聊的,便是堪稱這民間絕技中的絕技——微雕!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微雕分立體雕和平面書畫雕,平面書畫雕也叫「微刻」是凹進去的,屬於「陰雕「」淺雕」一類,而立體雕」則指「圓雕」」浮雕「」透雕「屬於陽雕一類。

御府君查閱了相關資料,據說早在三萬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微雕這門技藝,當時的遠古人類將微雕運用在猛獁象牙之上!

微雕既是微觀藝術。也是書畫藝術雕塑藝術,不同的是這些作品極其微小,如微雕家石峰微雕的世界最小油畫《蒙娜麗莎》。

牙雕《蒙娜麗莎》

這件作品只有4毫米X5毫米,作品雖然是原作的幾十萬分之一,但在180倍的顯微鏡下觀看,一些細節刻畫,油畫肌理人物神情,比例設色,遠近關係和明暗關係等依然處理得非常逼真,創世界最小《蒙娜麗莎》油畫記錄。

顯微鏡下的樣子

細節毫釐畢現

曾經看過一部古裝電視劇,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考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請微雕大師將答案雕在米粒之上,用以作弊,一個米粒之上居然刻了上百字之多,真是神乎其技!

米粒上的微雕

微雕藝術在我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商時代,鍥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微小圖案和文字,刀法蒼勁,字體秀麗,既有篆刻藝術技巧,也講究布局,可稱為最早的微雕作品了。唐、元、明、清諸代微雕名家輩出,至今仍有遺作流傳於世,其藝術風格也各有千秋。

清 於碩微雕山水詩文扳指

自明代開始,核雕較為盛行。隨經濟的發展,核雕由最先驅凶避邪的祥符轉變為把玩譴興的物件。那時候文人墨客和朝廷顯貴們把它同珠金玉器掛在一起,作為身上的裝飾佩件和扇墜,用來顯示其特殊的身份。民間則穿孔成墜,用它來辟邪。果核本來是丟棄的東西,因了藝人的情懷,它們便有了可貴之處。

微雕人正在雕刻核桃

我們大多數人認識或了解微雕,大概源於初中課本上的一篇文章——《核舟記》, 它講的是明代有一位微雕名匠王叔遠, 能在一寸大的一枚油橄欖核上雕出蘇軾赤壁泛舟圖, 其中有可以開啟的門窗及案幾人物等,生動地再現了 「大蘇泛赤壁」 的情景, 作品雖小,又不失造型之精美, 真可謂巧奪天工。

清 核桃微雕船兩件

和田玉上的微雕藝術

微雕技藝在和田玉的運用由來已久,明清時期極為盛行,明朝著名琢玉陸子岡技壓群工,盛名天下。皇上曾特命他在玉扳指上雕百駿圖。他僅用幾天時間完成了,在小小的玉扳指上刻出高出疊巒的氣氛和一個大開的城門,而馬只雕了三匹,一匹馳騁城內,一匹正向城門飛奔,一匹剛從山谷間露出馬頭,僅僅如此卻給人以藏有馬匹無數奔騰欲出之感,他以虛擬的手法表達了百駿之意,妙不可言。

創作微雕作品不僅要有金石繪畫的基礎,而且要具備紮實的雕刻技巧,雕刻時無法看清比劃,主要靠腕力指力的觸感。所以在創作之前必須先打好腹稿,巧妙布局,而後排除雜含,完全憑藉幾十年來鍛鍊出來的手感進行雕刻,這簡直就是「意念雕刻」。

一件微雕作品的成功,離不開微雕匠人的付出,他們經常在雕刻台上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因為總是保持一個姿勢,每每雕刻結束,都是渾身酸疼!

傳統的微雕其實是沒有放大鏡輔助的。因此在創作時,微雕匠人更多的是憑著自己的感覺——那種日復一日不斷練習獲得的手感——來進行創作的,微雕大師王天明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看到粉末的時候,證明你的刻刀已經刻上去了,然後你憑著感覺雕刻,最後去掉粉末,你的作品就完成了。

我們都知道,目前玉雕師想要收徒已經十分困難,更別說微雕匠人的傳承。現在的人太過浮躁,很難靜下心難專心投入微雕工作中,目前現存的微雕大師多數為年過花甲的老人。

和田玉的微雕作品,因為製作工期長,精美絕倫,每一件都是可以用作收藏傳承的藝術品。而微雕技術也是一項急待傳承和發展的絕活,希望將來又更多的能人志士從事這項工作,別讓這門技藝淹沒在歷史長河裡,讓古老手工藝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微雕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御府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50變10000!垃圾堆里挑「將軍」!

TAG:御府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