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代佛像體內竟藏「五臟六腑」宛如真人 被譽「海內第一名塑」!

宋代佛像體內竟藏「五臟六腑」宛如真人 被譽「海內第一名塑」!

始建於東晉的靈岩寺,坐落在泰山西北麓濟南市萬德鎮境內,距今己有1600多年歷史。寺廟群山環抱、古迹薈萃,自唐代起就被譽為「海內四大名剎」之首,是世界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游泰山不至靈岩不成游也」之說。

靈岩寺共有殿宇36座,亭閣18座,其中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年)的千佛殿,因殿內供奉眾多佛像而得名。殿宇依山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柱礎雕刻精美,彩繪華麗,斗拱宏大,顯現出古人高超的建築技藝。

殿內正中供奉著通體貼金的「三身佛」。分別為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兩側的佛像為銅鑄,中間的毗盧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於宋治平二年(1065年)從錢塘運至靈岩。

千佛殿最引人入勝的是40尊栩栩如生的宋代彩塑羅漢像,工匠們在塑造佛像時打破佛教傳統,側重寫實,表現出40尊羅漢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個個傳神,無一雷同,距今千年仍保存完好,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

佛像衣飾織物的質感與動作瞬間的衣褶變化,同樣塑造的準確而生動,展現出宋代工匠們高超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有醫學界人士表示,透過羅漢們的衣服還能看出古人對人體解剖學的準確把握。

上世紀80年代,人們在維修羅漢像時,在其體內發現了一副完整的絲質「內臟」,這被認為是為佛像注入靈力的方式。說明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已超越了只注重外在造型的概念,內部空間也同樣受到了重視。

佛教徒為造像灌注靈力的觀念和做法,不僅限於佛像。始建於宋淳化五年(994年)的辟支塔為靈岩寺標誌性建築,在佛塔的第一層內壁上鑲嵌著一座唐代小石塔的殘件,佛教徒們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延續其原有的身份和生命。

靈岩寺內共有自北魏至清代的歷代高僧墓塔167座,這些石質墓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造型各異,精美絕倫,規模僅次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被國務院譽為「露天的石刻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亂碼的旅行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上海迪士尼不允許自帶食物?先別急著生氣,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東北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 被譽「東方魯爾」現躋身新一線!

TAG:亂碼的旅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