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固陽故事】故鄉的水井

【固陽故事】故鄉的水井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家鄉的那山、那水、那人,給我留有深刻的記憶,常常讓我懷想。至今,我走過了許多地方,喝過許多地方的水,感今懷昔的還是家鄉的那口水井,水井裡的水,如乳汁般甘甜可口,哺乳了我們幾代人,我就是喝這口井裡的水長大的。

生我養我的地方是一個大青山北麓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也不小,坐北朝南,近三百人口,它的名字叫大崖灣。解放前叫河灣,因地勢的關係,村子的名字大多帶有「溝、壕、灣、渠」等字。村子的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大青山,山腳下零星分布的一些小山村;近處是一片片的田野和錯落有致的梯田;背面是丘陵層疊的山川地帶,越過丘陵,是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村口是一條由東南向西北彎彎曲曲延伸的河槽,在河槽的旁邊,就是滋養了我們幾代人的這口水井。

聽老人說,擔負著全村人生命之源的這口水井建於一九六八年,已整整使用了五十年。一九九八年,在水井東面的陽坡上修建了自來水塔,結束了擔水吃水的歷史,但使用的水還是這口井裡的水。井口直徑大約一米左右,全部用石頭砌成,井壁下大上小,呈金字塔狀,深十幾米,井壁上爬滿青色的苔蘚,井台上駕著轉動就咿咿呀呀唱歌的軲轆,我們也叫軲轆井。井台邊有一石頭鑿刻的水槽,用來飲用牲畜。

水井是村民飲用和日常生活用水的唯一來源。人們飲水做飯,洗衣沖涼,乃至牲畜飲水全靠她。不論春夏秋冬,井水永不幹涸,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水井就像一個偉大的母親,用她那無私的母愛,哺育著這裡的子孫後代。據說,老人們在打井時,選擇的這個地方,地下有一泉眼,水源充盈。當水位下降,泉水汩汩的流出,填充到水位線後,即止,永不斷流。小時候,井裡的水很清很甜爽,冬暖夏涼,喝一口涼絲絲的井水,清爽甘甜的感覺瞬間沁人心脾,全身的毛孔都舒服的張開了。現在,在利益的驅使下,村子周邊鐵礦和沙場的濫采亂挖,甚至直接在河槽選沙,已完全失去了原貌,導致土地、河槽傷痕纍纍,面目全非,嚴重地污染了地下水資源。我每次回到村裡,都要飲一口井水,可是已經沒有了原來那種清爽感覺。

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取水極其艱辛,一日三餐,洗洗涮涮,時時刻刻離不開水,取水自然就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每戶村民們距水井還有一段距離,擔水是個力氣活,自然就落到了成年男人的身上。但也有例外,主家男人在外工作或打工,孩子年幼,女人們自然承擔起了擔水的重任。每戶人家會備一口大水缸,一根扁擔,兩隻水桶,一根十幾米長的井繩。一擔水有七八十斤的重量,一口大水缸需三擔水才能裝滿。

父輩們很是勤勞,拂曉即起,早早就在水井邊排隊,挑一天的用水。在排隊的間隙,男人們抽著旱煙袋,談論著莊稼的長勢,估算著一年的收成。兒時,父親很長一段時期在外地工作,我們姐弟妹都小,擔水的任務就落到了瘦弱的母親身上。夏天還好一些,到了冬天,冰天雪地,井台上凍著厚厚的冰,為了防止滑到,先在冰面上撒一層沙土,再開始拴好井繩,轉動軲轆的搖把吊水,裝滿兩個水桶,挑回家裡。擔水即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需掌握平衡,將扁擔擱在肩膀上,雙手拉著扁擔的鐵鉤,就可以平穩的前行,母親總要中途休息一會,才能把水挑回家裡。記憶中,父親回到家裡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扁擔,擔著水桶,我拿著井繩跟在父親的身後,去水井挑水,直至把爺爺奶奶和我家的兩口大水缸裝滿為止。

我們這些村里長大的孩子大多勤快,很小就幫助家裡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比如打豬草、鋤地、挖柴胡、拔麥子,背個子等等。在我十二歲,家裡油漆傢具後有兩隻小鐵皮桶,我讓母親洗刷乾淨,要給家裡擔水。第一次擔水,很是興奮,儼然一個男子漢的形象。到了水井,拴好井繩,放到井裡,水桶總是飄在水面,經反覆拉起放下水桶,終於把水桶沉到了井裡,裝滿水,等到挑起水桶,擱在肩膀上,才知道這是及其不容易的一件事,一步三晃,顫顫巍巍,挑回家裡,水桶里的水已灑了一多半,這時才深切體會到父母是多麼的不容易。後來,到了十五歲,個子也長高了,拿起了大人的扁擔水桶,開始幫助父母擔水,給家裡減輕了不少壓力。

時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外面的世界發生了千變萬化,只有家鄉的井水源遠流長,無窮匱也,依然在哺育著子孫後代。忘不了家鄉的那口水井,忘不了祖輩們取水的艱辛。他們邁著堅實的步伐挑著一擔擔甘甜的井水養育了我們,給予我們甘露和營養,使我們長大成人。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要飲水思源,不忘初心,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給後人留一汪清泉,一片藍天。

-作者·

李強,金融業從業人員,業餘寫作愛好者,喜歡將所思所想付諸於筆端,記錄生活點滴。謹記人生兩大事,吃好飯睡好覺,此生足矣。

-投稿·

--特別說明-

本欄目的所有作品的撰寫、朗讀都為網友自發參與,若有瑕疵敬請見諒。

多彩固陽&固陽教育

聯 合 發 布

責任編輯:張帆

多彩固陽∣一個有態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彩固陽 的精彩文章:

本土文化之食文化 固陽的這些食物臭到沒朋友 卻好吃到上天

TAG:多彩固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