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次動靜脈內瘺穿刺護理

首次動靜脈內瘺穿刺護理

編輯 | 谷林 審核 | 於小勇

首次成功穿刺動靜脈內瘺,加強護理並重視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延長內瘺使用壽命,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生存質量的前提條件。對於剛成熟的新瘺,必須在醫生對血管評估完成後方可進行穿刺。

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首次使用動靜脈內瘺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51例,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齡66歲左右,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小時,全部為碳酸鹽透析。動靜脈內瘺的手術方式為端側吻合。其中原發為慢性腎炎18例,高血壓腎病21例,糖尿病腎12例。

依據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內瘺成熟期至少為術後6周以後,判斷內瘺成熟的標準:2個5、1個6(見下圖)。理想的動靜脈內瘺成熟應該是:靜脈血管充分擴張,管壁內膜增厚,有彈性,雜音響亮。

首次使用內瘺穿刺技巧

1、首次使用動靜脈內瘺,因穿刺針粗大,擔心穿刺失敗,對內瘺認識不足,患者會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我們要做好患者的宣教。

2、每位動靜脈內瘺患者必須簽署《血液凈化科動靜脈內瘺穿刺知情同意書》。

3、嚴格掌握動靜脈內瘺的使用時機,避免過早使用內瘺,一般在術後6-8周使用。

4、穿刺前了解患者動靜脈造瘺方式,動靜脈吻合口位置以及血管深淺、彈性、走向。

5、由護士長或者從事血液凈化5年以上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穿刺。在進行內瘺穿刺時,護理人員嚴格無菌操作,減少感染現象的發生。穿刺部位選擇內瘺吻合口的5厘米以上進行動脈穿刺。同時,為使血液循環能夠保持穩定,在選擇動靜脈穿刺時最好避免選擇同一條血管,如果選擇同一條血管,動靜脈穿剌點需間隔9厘米以上。在穿刺過程中,進針的角度最佳為20°~30°,進針血管深度為針頭的2/3,避免穿刺過淺發生脫落。

6、首次透析過程中血流量不可過高,一般控制在180~220ml/min既可,禁止強行提高血流量,以免造成瘺管長時間坍塌。首次使用內瘺超濾要準確,以免發生低血壓。

7、內瘺的使用要有計劃,內瘺小組按下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內瘺穿刺計劃,並嚴格執行。一般從內瘺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階梯式或紐扣式穿刺,然後再回到遠心端,如此反覆。

8、穿刺後的固定:第一條膠布從針翼對側固定拉緊貼在針翼上方至另一側皮膚,針頭用創口貼敷蓋,第二條膠布從內瘺針管下方向前向兩側壓住第一條寬膠布呈「V」形,防止針管擺動,第三條膠布橫壓在針頭前方的膠布的兩側,形成了穩固的三角形,第四條膠布固定兩穿刺針軟管中間。注意:在固定穿刺針時應根據血管走向方向固定,穿刺針針體處於血管中心並保持與血管壁平行,不能貼壁。紅藍色大夾子必須放在固定的位置,充分暴露。

拔針、壓迫的注意事項

1、穿刺點消毒,覆蓋創可貼,用無菌紗布塊下1/3對準皮膚穿刺點,上2/3對準血管穿刺點壓迫(忌單點壓迫穿刺點),先拔動脈後拔靜脈針,這樣能達到有效止血的目的,避免出血及滲血的發生。

2、先拔再按壓,避免鋒利的針尖斜面切割血管,損傷血管內膜。食指和中指垂直按壓,力度以不滲血又能觸摸到血管搏動及震顫為宜。切忌過力超時按壓而影響內瘺管壁形態和血流循環。

3、首次使用動靜脈內瘺前3次,須由護士協助按壓,持續至少10min,每20~30min觀察內瘺有無滲血及血管波動情況。

加強健康教育

1、教會患者保護好自體內瘺,禁止內瘺側手臂提重物、受壓、測血壓、輸液以及輸血等,衣袖不能過緊。

2、手臂不能過久屈曲90°,防止內瘺血管受壓影響血流造成阻塞。

3、每天3-4次觸摸內瘺,有較明顯的震顫及搏動,用聽診器或用耳朵可聽到粗糙吹風樣血管雜音。

4、如果內瘺感覺疼痛且搏動減弱或消失,要及時就診。

5、每次在進行動靜脈穿刺前,囑患者將內瘺側手臂清洗乾淨,保持內瘺側肢體皮膚清潔。

結論

動靜脈內瘺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選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線」,一定要告知患者內瘺使用維護的重要性,有關內瘺穿刺、壓迫的知識,可能的併發症及相應解決辦法。讓患者充分了解並能積極主動參與護理,保證動靜脈內瘺功能良好,從而保證血液透析的有效進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END

1

喜歡,別忘關注~

一起分享血透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省中醫醫院血透室 的精彩文章: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

TAG:陝西省中醫醫院血透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