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洲史概說》:一部「京都學派」特色的亞洲史

《亞洲史概說》:一部「京都學派」特色的亞洲史

《亞洲史概說》:一部「京都學派」特色的亞洲史2018-03-24 21:01:52來源:解放日報作者:馮瑋責任編輯:康小君字型大小:T|T【摘要】京都學派在國際史學界享有很高地位,因為它既承襲了中國以考證見長的乾嘉學派學統,也吸收了西方以德國蘭克史學為代表、強調「史料本身會說話」的敘史特徵,將東西史學的兩大流派兼收並蓄,在世界史學界獨樹一幟。

作者: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馮瑋

日本學界有句流行語:「知史的讀者,必知京都學派;知京都學派者,必知宮崎市定。」京都學派在國際史學界享有很高地位,因為它既承襲了中國以考證見長的乾嘉學派學統,也吸收了西方以德國蘭克史學為代表、強調「史料本身會說話」的敘史特徵,將東西史學的兩大流派兼收並蓄,在世界史學界獨樹一幟。京都學派當年就是為對抗日本學界的「崇洋」風潮而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宮崎市定則是繼內藤湖南之後的京都學派第二代「掌門人」。通過《亞洲史概說》,我們能感知京都學派的治學風格及特點。

《亞洲史概說》不僅是一本以宏大敘事方式俯瞰歷史的傑作,而且在細節把握上也頗顯功力,將「京都學派」善於見微知著的學術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宏觀和微觀的巧妙結合,為包括亞洲史研究在內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值得關注的方法論啟示,這是我作為曾經留學京都大學的專業研究者,在讀完《亞洲史概說》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決意為此書寫一篇述評的原因。

用經緯分明的「坐標」觀察歷史

宮崎市定在書中明確闡述了他進行亞洲史研究的原因:「歐洲的歷史已經得到了各方面的探討,且看上去可以直接作為世界史的一部分,而亞洲史的相關探討卻明顯滯後,亞洲尚未找到自身在世界史上應有的位置。」從這番論述中,我們不難覺察他欲打破「歐洲中心主義」的目的。

《概說亞洲史》由緒論、結語和八章正文構成。在文中篇幅為30多萬字的論述中,作者為亞洲史研究設定了一種與他人不同的構架。例如,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前主席羅茲·墨菲的《亞洲史》也是在學界深受好評的傑作。但是,墨菲的《亞洲史》各章,仍是按照諸如「亞洲的宗教及相關文化」「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中世紀印度和東南亞」「中國的黃金時代」建構。這種對內容和國別分門別類的建構,難免落入「亞洲史就是國別史的組合」之俗套。但宮崎市定的《亞洲史概說》的各章,則是以「亞洲諸文化的形成及其發展」、「亞洲諸民族的相互交往」、「亞洲諸文化的交流及其展開」、「近世文化的展開」、「最近世文化的東漸」等為題,強調「亞洲史」不是國別史的組合,而是不同民族的交流及因此形成的文化融合。強調文化特別是宗教對民族性格的影響,則是「京都學派」的理論特色之一。

宮崎市定對亞洲國家的形成特質,也有著獨到的見地。按照現代政治學概念,國家是由國土、國民、文化、政府四大要素構成的,是存在於特定空間的人類共同體。人類先有歷史,後有國家。但宮崎市定在以「歷史的起源」為題的本書最初部分,即開宗明義地指出了亞洲的特點:人們傾向於聚集到城市,形成城邦,「在古代亞洲,這種城邦的分布十分廣泛」,這種城邦是最初的國家形態之一。他認為,「真正的歷史可以說始於國家的形成」。這一觀點,使歷史(時間)和國家(空間)並列,從而使讀者更能夠在經緯分明的「坐標」上多維地觀察歷史,從而發現影響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諸多因素。

將特定的歷史事件置於「坐標」上進行考察,能拓展觀察歷史的角度和方法。眾所周知,中國有強調「經世致用」的學術傳統。所謂「經」就是縱向的歷史。因此,歷史學在中國始終具有「興替之鑒」的功能。但是,宮崎市定在《亞洲史概說》中強調的,不僅是縱向的政權「興替」,而且是「緯」——同時段不同國家民族的發展變化和不同文明之間的「競爭」所產生的極大影響。他寫道:「農耕民與游牧民、先進國與後進國之間的對立乃至相剋,在歷史上呈現征服與被征服、影響與被影響的形態……在來自外部的新的衝擊之下,開始出現分裂的傾向。於是,秦漢帝國分裂為三國與南北朝,波斯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歐洲也同樣出現了羅馬帝國的分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小康網 的精彩文章:

楊冪劉愷威婚姻再亮紅燈?帶女兒吃飯未見楊冪:劉愷威發文闢謠
30歲軍人三入火場救人 犧牲時還背著被困女子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