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春天一定要知道的10大祛濕食物,可以幫你解春困

春天一定要知道的10大祛濕食物,可以幫你解春困

驚蟄已過,春暖花開,雖則萬象更新很有生氣,但同時又潮濕多霧, 整個人不免感到又濕又重、 無精神。想祛濕解春困,就要聽聽中醫師的10大祛濕食物助你解春困!

10大祛濕食物助你解春困!

1. 雲苓

雲苓是優質的茯苓,雖是藥材,但沒有藥材味,味道討好,傳統北京及廣東人都會以此製作糕點,香港的陳意齋也有出售茯苓糕。在家用雲苓煲水或湯,可化濕健脾,強化身體的內置抽濕機——脾,促進運化能力,有助身體去濕。

2. 赤小豆

有去水腫、通關節、利水之效,特別適合春困時感到疲累、四肢困重的人。長期飲用的話,赤小豆沒薏米那麼削腎。在中醫的角度,紅色的食物相對沒有那麼寒涼,除痛風患者外,適合大部分人飲用。

3. 粉葛

想去濕、清關節、通經絡,令自己沒那麼疲累、困重,宜選購較老的粉葛。春困潮濕多霧,建議喝粉葛鯪魚赤小豆湯,令身體沒那麼容易聚濕,大便通暢,骨骼關節不困重,人便更爽利!

4. 薏米

口腫面朣,春困時手指變得脹卜卜、腳眼浮腫,可煲薏米水急救去水腫,亦可加入茯苓、白朮、淮山等煲清補涼湯!適合吃了許多熱氣或較鹹的食物,令到小便短小黃赤、多泡、濕熱的人;但如小便清長、量多,呈淡色或無色的話,則不宜食用。

5. 山藥

雖無直接的化濕功效,但健脾補腎功效非常好,如脾運作得好,可減少濕氣滯留在身體的機會,是一種非常好的防濕食材。除了煲水外,可以淮山、芡實、蓮子煲薏米瘦肉湯。

吃山藥可健脾,有助減低濕氣積聚在身體。

6. 玉米須

有利水滲濕的功能,可在藥材鋪買玉米須煲水,老幼咸宜。亦可以原個墳米洗凈,去衣後斬件,記著要保留玉米須,煲粟米馬蹄蘿蔔豬骨湯,亦可起解春困、舒緩濕毒之效。

7. 扁豆

到了春天,天氣很快又轉暖,天氣又濕,會出現濕困、疲倦的狀況,有些人容易有腹瀉、排稀爛大便,有輕微感暑的情況。這時可以扁豆、粟米須、雲苓、白朮煲湯,可健脾、化濕、去濕毒,適合春困時腸胃困贅、胃口不好、感懨悶的人食用。

8. 冬瓜

想利水消暑、去濕,解渾身困重,建議買圓形的冬瓜,皮色灰綠,上面像帶點粉。冬瓜洗凈外皮後,連皮、籽、囊切件一起煲,效果會更好。

9. 蓮蓬

對脾胃虛寒、腎虛的人來說,遇上濕重、春困的情況時,不適宜重用薏米、冬瓜這些較利水滲濕的食材,不過配上蓮蓬,即可起中和的作用,亦稍微能固護陽氣,令脾胃功能發揮得更好,更有效去濕!

10. 土茯苓

因濕氣困在體內,令關節不利、經絡不通,這時便可以土茯苓、扁豆、赤小豆煲豬骨湯,可起去濕毒、驅濕、通關利節、疏通身體經脈經絡之效,適合春困時四肢困重、關節忽然不俐落俐落的人。

春困3大迷思:

1. 什麼是春困?有何癥狀?

春困即在沒病的情況下,在某個時節感到嗜睡易累、疲倦乏力、腸胃有問題等。因濕氣重,若體內陽氣不足,便易受濕邪侵犯,而脾亦因濕困而運化不佳。

春困時,較大機會出現濕熱的癥狀,易有腸胃不適,明明感到肚餓但又食欲不振,吃得不多也易有飽滯感,常常感到肚脹,大便會較黏濕或稀爛。另外一種癥狀是嗜睡,每天工作量不算多,睡了很久還是覺得疲倦、四肢困重。

手重腳重,胃口欠佳,常感肚脹,也是春困的特徵。

2. 哪一類人特別容易春困?

如果本身陽氣不壯、陽虛脾虛、體弱的人,會更易被濕邪所傷。另外少做運動的人也易有春困,因為做運動可令氣血通暢,將陽氣帶到身體四肢,令到我們四肢不那麼困重。住在大霧地方的人,如高山、地牢、海邊、山林等較陰濕之地,在這些濕氣重的地方長期生活也易有春困。

做運動可令氣血通暢,將陽氣帶到身體四肢,減少困重。

住近海邊雖然好景,但濕氣其實很重,長期有機會積聚濕氣在身上。

高山、地牢、海邊、山林均是較濕重之地。

3. 除了食物,有什麼生活習慣可改善春困?

洗頭後不吹頭、經常弄濕手腳又不抹乾、衣物還未乾透就穿上、愛待在冷氣的地方、不喜歡做運動出汗的人,都容易有濕困,所以想改善就要戒掉以上壞習慣。

另外住在濕氣重地方的朋友要留意,濕氣會令床鋪變濕,睡在上面會令身體吸濕,記得要用上抽濕機令房間變乾爽。另外也別在房間的窗檯晾衫,睡在屋裡會令身體聚濕。

洗頭後記得吹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潮流生活 的精彩文章:

跟明星學丹寧配丹寧的穿搭技巧!
大熱古裝劇《雙世寵妃》出續集,寵妻無極限高冷王爺再次上線!

TAG:全球潮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