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松雪本色——「人書俱老」的趙孟頫書碑

松雪本色——「人書俱老」的趙孟頫書碑

元 趙孟頫 崇國寺演公碑冊(局部) 晚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中晚期、晚期書碑:至大二年(1309)至至治二年(1322年)

至大三年,趙孟頫應召回大都。至大四年,元仁宗即位。趙孟頫得到了元仁宗的信任,其官職也逐漸升到了從一品的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延祐六年(1319年),因夫人管道昇患病,趙孟頫請旨還家。在途中,夫人去世,趙孟頫遂不再出仕。至治二年,趙孟頫病逝,享年六十九歲。

元 趙孟頫 崇國寺演公碑冊(局部) 晚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至大三年到至治二年,趙孟頫人書俱老,雖然依舊保持著用筆的精緻,結體的嚴謹,但卻更富於變化。這一時期,趙孟頫因其官職,參與了朝廷的各項文治工作,主要是奉敕撰文和書碑。因此,趙孟頫碑刻遍布全國大多數省份,並且大多數為奉敕書碑。

崇國寺演公碑?

全稱《大元大崇國寺佛性圓融崇教大師演公碑》,又稱《皇慶元年崇教大師演公碑》《定演道行碑》。正書,二十七行,滿行五十四字。皇慶元年(1312年)三月立,趙孟頫奉敕撰文,並書丹、篆額。王洪、王珪刻。碑額篆書「特賜佛性圓融崇教大師華嚴傳定演公道行之碑」。碑文中記述了護國寺的始創者定演禪師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得皇帝賜地興建崇國寺的經過。碑石原在北京護國寺。

元 趙孟頫 崇國寺演公碑冊(局部) 晚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護國寺史稱崇國寺,始建於元代。明宣德四年(1429年)賜名大隆善寺,正統四年(1439年)更名為崇恩寺,成化八年(1472年)改稱隆善護國寺,屢經擴建,成為明代皇家巨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1年),蒙古王公貝勒又重修擴建護國寺,更名為大隆善護國寺喇嘛廟。晚清寺廟逐漸衰敗,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殿堂坍塌,幾成廢墟,僅存彌勒殿。據徐宗浩先生記載,原碑一九四二年時仍立於護國寺內千佛殿前。

元 趙孟頫 崇國寺演公碑冊(局部) 晚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少林寺裕公碑?

全名《大元贈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晉國公少林開山光宗正法大禪師裕公之碑》。正書,三十七行,滿行七十字。延祐元年(1314年)十一月立。程鉅夫撰,趙孟頫奉敕書,郭貫篆額,陳顥立石,耶律德思刻。碑文記述了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贈少林寺福裕禪師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晉國公」,並命文臣為之立碑事。趙孟頫時年六十歲,在大都深受元仁宗器重。原碑位於河南嵩山少林寺。

元 趙孟頫 少林寺裕公碑冊(局部) 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頫 少林寺裕公碑冊(局部) 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此碑書法字勢挺拔,莊重大氣,法度謹嚴。趙崡《石墨鐫華》評價此碑:「承旨書不甚如意,圓熟有之,而姿態不足,亦不及《孫德彧》、《御服贊》二碑。」《嵩陽石刻記》云:「按文敏書法為元朝第一。此碑奉敕書,不當假手,乃覺肥愞少風力,何耶。然筆自有致。」

元 趙孟頫 少林寺裕公碑冊(局部) 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敕藏御服碑?

全名《大元敕藏御服之碑》。正書,三十四行,滿行八十一字。元延祐二年立。趙世延撰文,趙孟頫書丹,李孟篆額。碑文記述元成宗因感異夢,下旨將御服藏於終南山萬壽宮的故事。原碑在陝西西安重陽宮。

元 趙孟頫?敕藏御服碑冊(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頫?敕藏御服碑冊(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明王世貞評價此碑:「此書乃承製,又中年以後,筆當最妙,而出入北海(李邕),有不勝其婉媚者,何也。」明趙崡認為:「此碑亦婉媚,大都如前碑指{《孫德彧道行碑》,元統三年(1335年)立},而稍遜其園逸。」

元 趙孟頫?敕藏御服碑冊(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頫?敕藏御服碑冊(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永寧禪寺碑?

延祐六年四月,趙孟頫行書,無立碑年月。僅見一本明代拓本,被剪裱為冊頁,墨紙二十二開半,現藏故宮博物院。

元 趙孟頫 永寧禪寺碑冊(局部) 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頫 永寧禪寺碑冊(局部) 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帖後有徐宗浩跋一段:「趙文敏公平生所書碑,不知其數。歷來金石目及書畫著錄,均不甚詳盡。余自前甲午(1894年)以來,見即收之,或不能收,亦必臨寫一通,以存其跡。至今已六十年,所得四百餘種,摹刻俱佳者,僅二三十種耳。正月廿五日,帖賈以《永寧禪寺碑》售者,鉤刻尚精,拓之紙墨約在明代,為靈石楊氏、嘉定徐氏所遞藏,惟裝池時剪裁錯亂,殊不成文。又無撰人,無從考證,為可惜耳。略加整理,並為題記。甲午(1954年)二月初二日,石雪居士識于歸雲精舍,時年七十有五。」

元 趙孟頫 永寧禪寺碑冊(局部) 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孟頫 永寧禪寺碑冊(局部) 明拓 故宮博物院藏


身後刻碑:至治二年(1322年)之後

至治二年,趙孟頫卒後,被朝廷追贈為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國公,謚號「文敏」。趙孟頫去世之後,趙書碑刻也有很多,比如,泰定三年(1326年)立《達魯花赤珊竹公神道碑》,為趙孟頫去世四年後立。又如,《蔚州揚氏先塋記》,至治元年刻,趙孟頫書並篆額。

這一時期趙書碑刻,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趙孟頫生前所書,而由後人立石;二、趙孟頫親友的代筆之作;三、後人集趙孟頫書上石,如後至元四年(1338年)的《許熙載神道碑》和《儒學營修記》都是集趙書而成。四、是模仿趙孟頫書體的偽托之作。

對於部分趙書碑刻的真偽問題,特別是對至治二年趙孟頫去世後所立之碑,學術界存在很多爭論,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此僅以《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碑》為例。

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碑?

元 趙孟頫(款)? 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碑冊(北道教碑)(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全名《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志道宏教沖元仁靜大真人張公碑》,又稱「道教碑」。此碑有兩塊:一在北京東嶽廟,天曆二年(1329年)立,俗稱北道教或北碑。正書兩面刻,各二十八行,滿行六十字。趙孟頫撰並書,吳全節立石,茅紹之鐫。另一塊在江西龍虎山,至正四年(1344年)立,人稱南道教或南碑。碑文與北碑同,兩面刻,碑陽三十五行,碑陰二十五行,滿行均七十五字。趙孟頫撰並書,吳全傑立石,張純摹刻。南碑較北碑立石時間更晚,碑文完全相同,僅刻者不同,這些可以說明南碑是據北碑摹刻而成。

元 趙孟頫(款)? 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碑冊(北道教碑)(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北、南兩碑皆豐碑,雄偉高大,碑文兩千八百餘字。在趙孟頫所書碑刻中,如此長篇巨制,非常罕見,因此歷代評價甚高。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卷七云:「元道士張留孫,官加開府儀同三司,上卿。名器之濫,至此可嘆也。趙文敏奉敕書,其碑豐偉秀拔,最稱巨觀,自徐季海(徐浩)、李北海(李邕)而後,未見其匹敵也。」葉昌熾則進一步推崇此碑書法,在《語石》中說:「歐波(趙孟頫)墨妙,自以《許熙載》《張留孫》兩碑為正矩。」

元 趙孟頫(款)? 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碑冊(北道教碑)(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卒於元英宗至治二年六月,兩碑都是在其去世之後的一二十年間所立,因此存在疑議,很多學者認為此碑並非趙孟頫所書。清人陸心源就認為,《道教碑》為趙孟頫之子趙雍代筆之作。王連起先生,經過大量考證之後,進一步判斷《道教碑》不是代筆,極有可能是刻工茅紹之的「冒名」之作。

元 趙孟頫(款)? 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碑冊(北道教碑)(局部) 清拓 故宮博物院藏

原文作者:王禕(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 年8月刊《元碑不出吳興外:趙孟頫書碑淺說》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宮裡過年的特色活動,你要不要也試試?
過年啦!皇帝紅包花樣多?天子賞賜的紅包里都裝了什麼?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