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國空軍也要開啟「下餃子」模式,運-20已交付30架?

大國空軍也要開啟「下餃子」模式,運-20已交付30架?

運-20,軍方綽號"鯤鵬",網友昵稱"胖妞"。作為我國第一款200噸級重型運輸機,雖然不及殲20的犀利,但運-20是我國空軍從"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的大國空軍轉換的一個重要標誌。自從量產以來,"胖妞"就備受網友關注,而昨日,一條重要消息一瞬間爆燃全網。

根據網友截圖顯示,在"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中,專門有一條"重載面齒輪設計製造"的消息,其中提到"……完成了30架Y20大型運輸機航空發動機面齒輪動力裝置的裝機任務……"由此可見,運-20的量產型應該已經至少有30架交付部隊,生產速度確實驚人,不僅僅是海軍在"下餃子",空軍也跟著在"下餃子"。

根據外媒統計,我國空軍曾經於上世紀90年代採購過一批俄羅斯造伊爾-76大型運輸機,而且,這批飛機中還有4架被改裝成了"空警-2000"大型預警飛機,即使算上這些年我國空軍四處搜羅的二手伊爾-76,目前我國軍方手中可以正常使用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不過17架。30架運-20,已經接近空軍目前伊爾76保有數的兩倍,而這僅僅是西飛大約兩年的產能。

提到運-20如此驚人的生產速度,不得不提及"脈動"生產線的重大助力效果。"脈動"生產線,學名"自動化、數字化柔性裝配生產線"。在2017年7月刊發的《中國航空報》上曾經刊載長篇通訊《鯤鵬起兮——大型運輸機運20研製紀實》系列文章提到:通過無紙化、數字化設計,以及脈動生產線對產能和勞動效率的優化,運-20的生產技術準備周期縮短75%,製造周期縮短30%。文章還特別詳細的提到:運20的翼身對接完全由電腦自動操控,可以在十幾毫米範圍內精確微調,整個對接過程不過40分鐘,且可以在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隨時進行調整;而傳統的人力對接工作,即使是製造最大重量只有22噸的運-7飛機時也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運-20最大起飛重量220噸)。

由於有了"脈動"生產線技術的應用,運-20的生產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就按年產15架推算,考慮到官方提到運-20"生產技術準備周期縮短75%,製造周期縮短40%",那麼即使在非滿負荷狀態下,運-20生產線年產也超過15架以上,相當於一年即可裝備2個航空運輸團。按空運能力計算,24架運-20即可遂行團建制的大規模空投作戰,再加上已經量產數年的運-9戰術運輸機的配合,我國空軍在未來3年內即可具備旅級大規模空降作戰的能力,同時運輸航空兵有能力保證距離我國國境以外2000千米任意地點遂行戰略空投作戰的能力。這一能力將成為我國"一路一帶"規劃的有利保證。

得益於我國近年來科技技術的進步,即使是運-20這樣的200噸級重型運輸機,原來是只有美俄等少數國家才掌握的尖端裝備,而一旦我們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並進入量產,那麼也將和其他"中國製造"一樣,快速的"白菜化"。而有了"白菜化"量產的運-20大型空中平台,我國其他的大型特種飛機也就有了可以依靠基礎,而解放軍的作戰能力必將隨著運-20的大量服役而提升到一個更新的高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號尖兵 的精彩文章:

TAG:頭號尖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