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木刻線裝書 他捐給了一默

清代木刻線裝書 他捐給了一默

總有一些人的寬闊和善意,靜靜地溢出邊際,帶給你難以言表的感動。

比如,我前同事的父親李國興。

來一默捐書的李國興。

一面之緣,李叔叔決定將清雍正年間六冊一套的木刻線裝古籍《四書合講》、光緒年間的刻本四冊一套的《詩經》捐給一默書房。

再見面時就是捐書。

不要儀式,不要教更多的人知道,一個平常的午後,一家三口拖了一個密碼箱就過來了。

李國興伉儷來一默捐書。

開小書房之後,我被問的最多的問題:「你怎麼會想到留在清遠?」

為什麼留在清遠,我想的好簡單,只是想找個地方停下來。

而清遠,在此之前我已呆過四年,這裡的江、田、食物和人,包括她的慢,都已漸成習慣。

就好像你走累了,恰好有塊石凳,你就順勢坐下。

位於江心的一默書房就像我的客廳,我可以在這裡看人來人往。不帶立場。辨別生活在每個人身上留下的痕迹,或深或淺。

也可以在這裡看日月晨昏、飛鳥在空、小魚戲荷。

書房荷塘里長出了小荷葉。

除了公共的文化活動,我可能也並不能具體地帶給別人什麼。

五個月,我在這遇見很多的人、有趣的事,當然也有個別讓我覺得惱火的。

無論怎樣,這一切是我過去的經驗里所沒有的,而我也想去體驗和生長的一部分。

對我來說,已經足夠。

可以細細地去咀嚼一些時光,已是難得的饋贈。

繞了這麼久,只是想引出昨天遇到的一件事、一個人。

他是我同事的父親。文章開頭提到的李國興叔叔。

我是一個月前見過他一面,並互加了微信。

3月16號,我收到他在微信上發來的消息:

茉莉:你好!

我是李思靖父親李國興,春節期間,有緣在一默書房見面,甚幸!

我聽李思靖介紹了你辦一默書房的宗旨、做法,對你努力辦好公眾文化、營造我市文化氛圍、著力提升市民文化素質的行動深感敬佩和讚許!

為支持你的行動,我們決定盡微 薄之力。一是捐獻清朝線裝古籍《四書合講》(包括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共6冊)、《詩經》(包括了《風》《雅》《頌》共4冊),二是捐獻連環畫160冊,三是李思靖捐獻在廣州漫友雜誌社做編輯時的部分雜誌。不知合意否?

這麼貴重的東西,我心有不安。

回他:「這麼貴重的禮物,我只敢借用,不能佔有!」

他復:「書是用來看的,更多人看了就更能體現它的價值,一默書房是它的最好去處。」

至於這些古籍和小人書當時花了多少錢收藏來的?

他只說:「不記得了。」

3月23日,下午三點半,李國興和太太拖著一個密碼箱到了一默書房捐書。每一本古籍書的後面,他都題上了:「贈一默書房 2018. 3」。

問到他關於這些書和為什麼捐這些書的故事,他說回家後寫了發給我。

今天早晨,李國興發來了這篇短文: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生的人,到入學的年齡,正好暴發了「文化大革命」,學校都停課鬧革命了,該讀書年齡卻沒書讀了,因此對書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情。

改革開放後,欣逢盛世,買書、讀書、藏書成為了對過去無書可讀的一種補償。大約在二十多年前,我對線裝古籍特別感興趣,通過出差逛古玩店、地攤買了一些古籍,閑暇時總喜歡拿出來讀讀,每每讓我心定神閑,物我兩忘。

這次捐給一默書房的六冊一套的木刻線裝古籍《四書合講》是清代雍正年間刻本,四冊一套的《詩經》是清代光緒年間刻本,它們書品寬大、品相完好,還留有舊時學子攻讀四書五經時留下的許多圈圈點點和批註,讓我們透過時光隧道,看見古人求學的艱辛。

時代特徵鮮明的小人書(連環畫)也是我們那代人的至愛,在那經濟困難的年月,誰擁有一本小人書,誰就有了吸引力,一幫小孩子就會圍繞在他身旁,這是多麼的榮耀!這次捐贈的160冊小人書,是我通過各種途徑收藏起來的,偶爾拿出來翻翻,也有許多樂趣。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次給一默書房捐贈的古籍和連環畫,首先是我對茉莉等人辦好一默書房、熱心公益文化、培養公民情操、提高公民素質的讚賞和支持。其次是想讓閱讀者更好地認識線裝古籍,認識中國歷史文化。通過閱讀小人書,讓中老年人重拾童年的回憶。

讓閱讀增長知識,讓閱讀增添力量,讓閱讀獲得寧靜!

是的,今天的日記就是想記錄一下這件事。記住李叔叔的初衷。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由這樣或那樣的細節串成,但這樣的寬闊和善意,會刻進時光的河流之上。

文 / 茉莉 圖 / 李思靖

一默書房∣為您構建自在的清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默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一默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