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國博弈下的中美貿易戰,是對抗還是妥協?特朗普一個決定可能會帶來惡性循環!

大國博弈下的中美貿易戰,是對抗還是妥協?特朗普一個決定可能會帶來惡性循環!

【下載華輿APP,海外生活更有趣】

美國財長努欽周日表示,儘管中國威脅要對美國徵收進口關稅的計劃實施報復,但總統特朗普並不打算後退,也不擔心貿易戰。

據路透社報道,「我們會推進關稅計劃。我們正在忙於這項工作,」努欽在周日的福克斯新聞(Fox News Sunday)節目中表示。」正如特朗普總統說的,我們不怕打貿易戰,但這並不是我們的目標。」

美國財長努欽。

努欽表示,特朗普說向中國60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收關稅絕不是虛張聲勢,他已經決定將會貫徹實施這一政策。努欽還表示,近期股市的下跌只是暫時的,不用擔心關稅措施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

努欽談到,美國同時也正在跟中國談判,看是否能達成協議。但他強調:「正如總統所說的,我要將明年的貿易逆差減少一千億美元。我謹慎地希望我們能達成協議,但是如果不能的話,我們將開始徵稅。我們不會擱置。」

努欽在採訪中還提到近期美國股市因為擔憂美中貿易戰而大跌的情況。努欽對此回應稱,他不認為(關稅政策)會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反而會對經濟有長遠的好處。」

努欽說,短期內股市總會有漲有落,但自從大選結束以來,股市還是漲了很多。他認為公平貿易從長期來說有利於美國經濟。努欽表示,他相信美國能與中國就一些問題達成協議,但也指出,關稅不會被暫停,」除非我們能達成一份總統願意簽字的可接受協議」。

《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也顯示,消息人士透露,中美已悄然啟動磋商,討論改善美國對中國的市場准入。

美國對華出口農產品的大州—愛荷華州的共和党參議員恩斯特周日在CBS電視台節目中表示,愛荷華州和其他中西部州將因報復措施而受到傷害。

愛荷華州是美國生豬產量最大的州。美國生產的大豆有逾三分之一出口至中國。「貿易戰中沒人會贏,」恩斯特說。」所以如果他們開始報復,我們會看到很大的衝擊—不僅只有愛荷華州會受到非常不利的衝擊,整個中西部都會。」

即將出任川普國家安全顧問的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和新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暨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都曾就可能爆發的中美貿易戰表達強硬立場。博爾頓說,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是一次「小小的休克療法」。

美國要求中國不要實施對廢料的進口禁令。

大國博弈下的中美貿易戰

社交媒體對於中美貿易戰的討論鋪天蓋地。如何看待這一情況?首先應該看到,美國的第一波舉措對中國的影響並沒有多麼嚴重。特朗普計劃加征關稅商品價值600億美元,聽起來不少,但是對比中國出口規模,佔比並不大。

據徐瑾發表在《金融時報》中文網上的文章稱,雖然加征關稅的直接影響並不巨大,但是戰略意義明顯。中美雙方貿易關係惡化是不爭的事實,在美國宣布加征關稅之後,中國商務部在3月23日表示擬對約3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關鍵並不是外界所認為軟弱回應與否,而是雙方報復性政策的開始,爆發全面貿易戰可能性在加大。

從經濟學角度如何看貿易戰?表面上,中國確實對美國收穫了不少貿易順差。按照中國官方數據,2017年中國對美國貨物貿易順差2780億美元;美方統計口徑則是3750億美元。

然而,順差逆差的經濟學含義並不是那麼簡單,並非逆差國一定吃虧,順差國一定佔便宜。諸多國際貿易的研究已經指出,美國貿易逆差幾乎是一種必然現象,這是各國不同經濟要素配置之下的合理性問題。在中美貿易逆差背後,實際上是以中國為核心整合了東亞板塊的網路式加工鏈條,並最終體現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

更重要的是,美國製造業工人看得見的損失背後,對應著看不見的美國消費者福利提升。問題在於,經濟學的道理,特朗普之類政治家是真不懂還是假裝不懂?美國對華貿易政策變化背後其實更多是社會推動,特朗普從自由貿易轉向公平貿易的政策正是集體情緒的映射。一方面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貿易政策轉向,導致官僚部門有全盤推翻過去計劃的安排,另一方面美國各界對於中國貿易赤字的情緒。

除了貿易順差,美國商界也很在意市場准入。過去商界持續支持中美友善,如今情況則有了微妙變化。就科技行業而言,典型如「中國製造2025」文件,是國內諸多產業政策之一,而在海外卻是極大刺激,美國從中感受到了不僅是中國科技行業的追趕,更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味道,這顯然是美國政商兩界都感到不安的因素。

從特朗普這次加征關稅,比起金額,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加征關稅行業,聚焦於科技行業,分別是先進信息技術產品、自動化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現代軌道交通裝備、電動和其他「新能源」車輛、電力裝備、農業機械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其他高性能醫療器械。這就不單單是貿易逆差問題,而是戰略高地的爭奪問題。

今日局面的複雜性在於,中美間還存在意識形態的差距,中國試圖提供的全球治理秩序與美國設想明顯存在差異。

西方對於中國最終遵循西方系統遊戲規則開始失去信心;對於中國而言,挫折之下,開拓自身的全球體系也成為替代方案,如此疊加,使得雙方摩擦日益加劇,從南海衝突、亞投行風波、一路一帶、國進民退等議題均可見端倪。

中美之間,信息誤讀始終存在。比起叫囂強硬應對,彌合不必要的信息誤讀顯然更為重要。90年代之後,中國重新加入了全球市場,尤其是享受了加入WTO的巨大紅利,這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關鍵。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十五年保護期已經過了,中國承諾的市場化改革卻引發了歐美諸多猜疑,交涉中,西方和中國雙方彼此都感到了不少挫折,一方面指責中國沒有做到承諾,中國則再次感受到被排斥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拒絕。

如果WTO死去,中國面臨的貿易挑戰將會巨大,如今美國拋出的加征關稅只是開始。而如果WTO系統死去,其原因絕不僅僅是美國一意孤行的不配合與退出,而其結果對於中國將是災難性的。

不少人熱衷於出台各類應對政策,但是各種軟性策略遭遇強硬衝突的時候可能無法奏效。與其冒冒失失問下一步該如何,不如回頭認真復盤上一步。

目前關稅糾紛只是開始,貿易戰表面源起於經濟,其根源卻在於政治,解決思路還是在於外交。

基辛格曾經說過,21世紀的國際秩序會出現一個似乎相矛盾的特點:一方面越來越分散;一方面越來越全球化,而且至少會有6大強權: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羅斯和印度。中國老話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新的政治經濟周期啟動。全球化對於中國過去是春風麗日,未來中國人或許將和其他人一樣,體會全球化暴風驟雨的一面。

美國總統特朗普。美聯社

美中貿易戰 對抗還是妥協

十年來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充分利用美國及其他國家制定的全球貿易規則,在抓住機會促進中國經濟崛起的同時,巧妙地應對美國的抱怨。

據《紐約時報》報道,現在,中國首次面對一個信奉保護主義措施的美國總統,這給中國帶來一項非同尋常的挑戰:美國開始更加嚴肅地將中國作為一個戰略性對手來對待,並且重塑將兩國長期聯結在一起的經濟關係。

這樣的貿易緊張關係將讓全球經濟為之一顫,並且使中國在債務不斷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努力變得愈發艱難起來。華盛頓和北京的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一方面會通過與特朗普抗衡來展示決心,另一方面會想辦法避免兩國出現拖慢中國崛起、破壞其全球野心的更大衝突。

特朗普實施競選承諾的決心——競選期間他多次指控中國「強暴」美國及其工人。現在,中國必須就如何回應一位善變的美國總統做出決定。

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瑞邦(Michael Pillsbury)說,美國兩黨二十年來支持深化同中國貿易的做法正在搖搖欲墜,變得更傾向於保護主義與「美國優先」的方式。

過去,中國政府通過爭取美國大企業的支持來阻止對懲罰措施的呼籲,同時做出相對較小的讓步,並承諾採取吊人胃口的下一步行動,以此成功地遏制了美國對其貿易政策,乃至兩國之間巨大貿易不平衡的抱怨。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政府究竟能做些什麼來安撫特朗普政府。有兩位參與雙邊討論的人士稱,中國官員要求獲得他們可以配合的待辦事項清單,但美國政府沒有提供。

中國希望在世界舞台上處於領先位置,能夠像美國幾十年來那樣掌握話語權。特朗普的政策——特別是他有意同亞洲的長期貿易盟友決裂——已令中國有機會向這個目標大步邁進。但是,一場傷害中國經濟的貿易戰可能會延緩這一議程。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經濟學家、政府顧問胡鞍鋼說,特朗普的決定可能會開始一個惡性循環,相比中國經濟,更會令美國的聲譽受到損害。他認為特朗普不夠專業、不了解全球形勢。中國向老師學習,做了40年的學生,現在輪到老師向學生學習了。(原標題:大國博弈下的中美貿易戰, 是對抗還是妥協? 特朗普一個決定可能會帶來惡性循環...)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瞧紐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堅實的碉堡與破舊的祖屋:這位華商為辛亥革命傾盡家財!
曝小特朗普婚內丟下孕妻移情女歌手,有其父必有其子!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