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房企要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2018年房企要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在經歷過2017年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後,多數房企的業績都沒受太大的影響,卻反而還創下了歷史最佳成績。而今年包括綠城地產、金科地產、藍城地產在內的所有房企都表示:2018年房地產市場「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

這主要原因是,大家都預計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會下降,大概在10%左右,鑒於房企對未來三四線城市行情仍然很看好,所以他們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前景不佳,但也絕不會壞到哪裡去。

正是由於對今年房地產銷售預期持謹慎態度,所以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也開始呈現放緩局面。在供應方面,報告預計,2018年全國新開工將呈現中低速增長,全年增幅在4.5%至6.5%之間。

與此同時,房企的集中度也在快速上升,也就是說,房地產業「強者恆強,弱者衰死」的趨勢已非常明顯。據權威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百強企業市場份額快速上升至47.7%,較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提升的速度只有5.6個百分點,目前房企的市場佔有率正在向少數大型房企匯籠。

如今對於大中型開發商來說,早已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毫無異議。在他們看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仍將長期進行,這是未來房企們所必須承擔的。

同時,大家早已對今年M2增速的預期有了心理準備,反正控制在13%以內,預計M2呈現穩中有降趨勢,鑒於一二線城市受到調控影響,今年依賴三四線城市的成交量來維繫業績了,所以大家都害怕房地產調控會蔓延至熱點三四線城市中來。

從目前形勢來看,一線城市對房企來說是利潤貢獻率最高的,而開發商都想賣個好價錢,但是很多房企手握大量一線城市樓盤,卻不能賣,這既是銀行房貸收緊,又是新房出讓的相關證件難批不下來。

而三四線城市銷售火爆主要是危棚改造後的貨幣化安置,一旦危棚改造結束,或者當地無法拿出更多的錢進行貨幣化安置時,開發商售樓的難度就會大幅上升,銷售業績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事實上,今年國內房地產行業存在的問題恐怕遠不只是銷售下滑、房企間強弱明顯那麼簡單。2018年房企的日子難過,應該會更有深層次的因素,而這些風險要遠比銷售面積下滑更加致命。特別是對於一些過去急於冒進式發展的房企來說,尤其要警惕類似風險的防控問題。

首先,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難度正在增加。據同策研究院的數據,1月份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共計637.12億元,環比去年12月的697.23億元減少了8.62%,而且房企融資減少早已成為趨勢性問題。

之前銀監會要求銀行封堵表外資金流向房地產業,同時房企海外融資、境內發債的成本都在增加,這對於資金耗用度最大的房企來說今年的日子肯定比去年更難混。

更要命的是,銀行房貸越來越向排名50強以內的開發貸發放貸款,那麼中小房企就會面臨無錢投資經營或還債的尷尬局面。預計到2020年,前50強房企會拿走80%的開發貸款,50強之後的房企開發貸款將越來越緊。如果今年中小房企不能融到更多的資金,中小房企就無法加快發展步伐,就不能夠獲得市場地位。

再者,在經歷了2017年房地產投資向三四線城市擴張之後,現在多數房企的負債率都很高,2017年百強企業負債壓力加大,資產負債率均值為78.9%,較2016年提高2.2個百分點,這個數字遠超警戒線。而且像融創中國、恆大地產均超過200%、綠城集團的負債率高於100%,這樣的房企繼續加槓桿的空間已經不大。

最後,房企在前幾年急度擴張之後,到2018年6月債務已經開始到了集中兌付期。從2016年初開始,由於貨幣政策的寬鬆,房企在各地搶地建房,於是形成了一個投資小高潮。這才是支撐起去年除一線城市以外的房價上漲的行情。

而到現在已經接近2年,之前的中期債務已經開始要陸續到期,房企自身也有輕資產、降槓桿的戰略意圖,這無疑會給前幾年發債的房企的流動性形成巨大壓力。如果開發商通過降房價的來促進銷售,那才是明智之舉,但很多房企還很樂觀的預期中國房價的預期,這才是比較性命攸關的事情。

2018年國內房企最大風險主要還是:負債率居高不下,遠超警戒線;債務額集中到期,對房企現金流造成衝擊;融資難,成本飆漲,使房企陷入絕境。而這些既是多年來瘋狂投資擴張結下苦果,也是去年靚麗業績背後埋下的隱患。現在對於房企來說,適時降價促銷,以確保流動性充盈,避免出現資金斷裂,這才是2018年的生存之道。

不執著財經 (ID: BZZCAIJING )原創時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執著財經 的精彩文章:

四五線城市房價究竟還能瘋狂多久?
王健林收購大連足球 萬達黑暗時刻已過去?

TAG:不執著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