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個人,一把壺,一隻杯:獨處,才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生活

一個人,一把壺,一隻杯:獨處,才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生活

造物中國 017期 董全斌的壺

兩年前我曾去到景德鎮,就是為親身體驗董全斌做的杯子。我無法準確形容當初用它時內心何種感受,只記得當嘴唇觸碰到殘缺的杯體邊緣,隱隱約約有一種時間流逝之感。它不斷提醒著我剎那的芳華,總之用它喝茶很特別。

再次與董全斌相逢,是在今年3月設計上海茶之路「一人飲」的展位上,這一次我是為了他做的壺。

這是一把泡茶用的壺,朱泥的材質讓它自帶一種幽幽內斂的光。彎曲的壺柄留有自然的痕迹,它不斷向外蔓延,直至收攏的壺嘴,留下細小的缺口,它就像蔓藤上正在結的一顆果,巴掌般的大小,壺身的肌理是它自然生長的歷程,有股子生生不息的力量。

我很好奇為什麼不做杯子了?董全斌說:「我想只是暫時告一段落,因為茶杯只是我想表達人與周圍世界變化關係的一個部分,接下來是製作壺,以一杯一壺構成『一人飲』,它是一個人獨處的道具。」

董全斌在景德鎮的家就靠著山,透過窗檯,舉目便是一篷篷的竹林,春天一到,茂密的葉子就好像舞女的手不停旋轉抖動,樹冠被風撫摸過,像無形的手掠過,連同天邊的雲也被風捏成各種樣子。

彼時,董全斌正在自家作坊里,忙著把紫砂泥料磨碎,然後等其陳腐,讓微生物和泥料不斷結合,其次是拉胚造型,就像有風的手,趁泥料還在潮濕狀態,接上壺把和壺嘴直至融為一體。

「有風」是此次董全斌做壺的新系列,它源起一個細小的觀察,風吹過水麵。

當我親手摸過、用過這一把小小的壺才知它的美。拿起茶壺,蓋鈕是一個原點,能量向外波動,到邊緣的時候,如同正在枯萎的葉子。蓋上壺蓋時,茶水從壺口衝出,釋放出茶味,從此,人跟茶,心境和手藝,它們正以某種同時並進的方式共存。

董全斌說:「人與人之間也有風吹過,關上車門的時候,跑步的時候,遇到合適器物『哇』的時候,輕輕合上一本書嘆氣的時候、汗水淚水口水匯合穿過身體的時候,咳嗽的時候、音樂震動的時候、擁抱的時候,人與人擦肩而過的時候......」

你會想為什麼?人為什麼如此生活,併產生如此多的互動。這些互動是因為每個人的理想,還是因別人而動?當你由此考慮自己時,你會發覺這是一種很沉靜的體驗。

拿起手中的壺,周遭嘈雜的環境會安靜下來。當第一口茶湯入喉,你只稍閉上眼,從頭髮梢開始,一絲絲細密的風,將載著過去的記憶、思考在當下涌動。

董全斌告訴我:「一人獨處有一人獨處的樂趣,這種狀態與多人時不同,這便是一人飲了。」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董全斌每天獨自研究著「壺」。他曾試過全國各地的泥,可最吸引他的還是紫砂。「因為沒有釉,泡茶的時候,注入熱水蓋上蓋子,感覺熱氣從壺裡面沁透出來,這一刻,水是活的。」董全斌說道。

於是,一整年也就做了幾十個壺。你看這小小的壺,它讓器具減到最少,一壺一杯,杯與壺容積一致。一泡,就是眼前這一杯。

其實對每一個人來說「一人飲」有著各種的滋味。就像愛喝茶的汪泓,「一人飲」是自己和自己對話,每一口茶都是思考的一個停頓。

可對於收藏家劉廣來說,「一人飲」是一個空間,在一個安靜的情況下,你會看見器物的美,而且「愈用愈美」。

可對於董全斌來說,「一人飲」是一個獨處的過程:「一個人,一把壺,一隻杯,最簡單的喝茶,從日常瑣事中沉靜下來,沉浸於內心的浮想。這樣的時刻,看起來『非必需』,卻又必不可或缺。」

真正的獨處,並不是孤獨。因為人在獨處時,會反思。

只是活在當下,我們太難從日常中沉下來,總是趕赴一場又一場的熱鬧,在觥籌交錯間,推杯換盞時,不斷的是交流。

人的歷史即使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時空中的一瞬,每個人都儘力想多了解周圍的一切,但即使拼盡全力都是一個個散落的點。我只想通過這樣一件事情,使得這樣的一個個點連接起來,來接近那個完整的真實。」這番話是董全斌「一人飲」的初衷。

是的,當我們合上書本,關上手機,又哪些東西能存留下來?

於是,當我們在使用董全斌的茶器時,就是一人獨處的當下。而那片刻的沉靜也就這樣從董全斌的手裡,隨著風吹向了我們。

一個人,一把壺,一隻杯,一種簡單的方式,享最自在的清歡。

|文 字 為 物 道 原 創|

|產 品 為 物 道 嚴 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2018:無問西東,只問初心
能在一起吃火鍋的人,一定是一個世界的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