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佛教角度對《西遊記之女兒國》一點感想

從佛教角度對《西遊記之女兒國》一點感想

這個導演的第一部大鬧天宮真的很沒意思,還好看了三打白骨精,算是有了些好感吧,發現對佛教的精神表現得很到位,所以對這一部我沒有抱著希望看到什麼精彩的打鬥或者有趣的笑料來觀看。所以我給五星,單純從佛教角度簡單寫一點。

中間出現苦海,當時也正是唐僧和國王真正二人單獨完全在一起的時候。其實還沒開始看就知道可能是想通過小愛(愛一個人)和大愛(愛眾生)來討論佛法(西遊降魔篇那種)。愛一個人如果非要在一起就成了執念了,放下執念的純凈的愛,從小到大才是修行的過程。"情為苦海",是因為有自己的念頭,非要留住什麼的情,最後放下了,那種情就變成了一種為他人著想純凈的愛,這才是可以轉變為大愛的小愛吧。

而對"情為苦海"的表現不只是唐僧和穎國王這一對,還有就是河神和國師之間的"情",這之中不論是對唐僧修行取經的阻礙,還是河神最後怨念的爆發,都是"苦"的表現(所以最後師傅說,忘川河神,小僧明白你的痛苦所在)所以當師傅和國王一起在舟上時,其四周叫做"苦海",而舟上,師傅表達出了他的決心,告訴穎國王,女兒國外面的世界,人都是在苦難之中的,都在流浪,他說只要"小僧取得真經就一定能帶他們靠岸的"。

這是對個人私心的愛和大愛的取捨,當決心表達完,最後猴哥也發現了他們,苦海呢,沒了(最後給河神的話,門一直在那裡,走不出去的,始終是我們自己)因為這時我想師傅心中已經得到了升華,心中有大愛,有包容,但又不刻意去反對兩人之間的所謂"小愛"。最後那一部分就是把這緣分徹底了了,緣盡,愛在,當然,這時的愛已經不是那種自私性質的愛,然後分別。不像影片一開始對愛情的刻意逃避,而是最終走向升華。

附上最後台詞"生為萬物,情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輪迴不息的原因,我們從中參悟的愛,最終能成為永恆。這份愛告訴我,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沒有分別"

電影最先讓我感動的是唐僧和國王一起抄經,配上那段音樂,很美。最後對這執著解脫的不只是唐僧還有國王,而這一段個人覺得其實是說明他們在走向放下執著的"大愛"。(對唐僧來說,這是修行,對國王何嘗又不是呢?度人即度己嘛)兩人之間,若是真愛,何嘗不是大愛的一部分呢,只是平時所謂的愛,大多就像一開始國王的那種好奇和感覺罷了。

還有一處有點像上一部最後給白骨精說的話的意思,還是通過唐僧給河神告白"我願意每日為你誦經千遍,直到大雷音寺,將你供於講經壇上,普照佛光,助你早日,修成正果"。河神和唐僧並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最後還發動攻擊。這大概就是佛教中所謂"無緣大慈"吧。

先寫這麼多。寫的有點亂,個人感想。其實影片發揮空間還有很多,而且也可以表現更好。五星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佳琪小公舉 的精彩文章:

TAG:佳琪小公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