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古文字造詣第一人,郭沫若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

中華古文字造詣第一人,郭沫若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

導讀:我國的文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秦代統一九州後的文字在全國範圍都是一致的,歷代最多次改進;但萬變不離其宗,秦代之後的文字一般的學者都能看懂。而我國的古文字指的是先秦時代留下的各種文字,但古文字究竟有多少種呢?中華古文字造詣第一人又是誰?

我國的文字源遠流長這句話是絕對沒有錯的,也許在世人印象中中華最古老的文字應該是「甲骨文」。其實不然,甲骨文是大量發現於商朝,但甲骨文此時已經非常成熟了,郭沫若稱中國文字到了甲骨文時代,至少經歷了三千年。而甲骨文之前的古文字也還有「骨刻文」以及「古文(上古時代的文字,包括所有發現以及未發現的上古文字)」。

而甲骨文之後便是石鼓文、金文;這些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諸侯國使用,但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文字統一用「小篆」;而之前的甲骨文等文字統一稱「大篆」。到了漢代我國文字就基本定型了隸書、楷書、草書都是出現在漢朝三國時期。行書也是出現在東漢末年,但盛行於晉。

而我國古文字造詣第一人是誰呢?很多人第一就會想到是郭沫若。的確如此,拋開行為為人來說,郭沫若在古文字的造詣特別是甲骨文的造詣是華夏文化圈中的第一人。我國真正開始研究甲骨文的學者是王國維,但他的成就只能說是奠基。郭沫若研究甲骨文是在流亡日本時期。

在日本的這10年也許是他學術一生的巔峰時期,因為這一時期他什麼都不是,沒有政治的羈絆,也沒有經費的困擾。而且我國發現的大量甲骨文碎片都被日本掠走藏於東京大學。他花了10年終於將甲骨文的演變以及註解全部出來,並發表了《甲骨文字研究》。

但巔峰過後便是衰落,回國後因為各種原因,他根本沒有時間去研究甲骨文;甚至連「後母戊鼎」的「後」字都成「司」字。從此也成為一個無恥文人,魯迅先生也忍不住罵他。與此同時,甲骨學家、古史學家、「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先生仍不求名利,專心研究甲骨文,並且有了巨大成就。只不過他不願意將論文發表出來,董老死後這些論文最後到底落入誰手,目前還有很大爭議。但董老先生的成就足以匹敵甚至超越郭沫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的精彩文章:

考古挖出史前「太陽人」,距今7千年,中華歷史要改寫?
龍真的存在么?看了這4件絕世龍文物,你還會懷疑嗎

TAG:忘記歷史就意味背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