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時代?法治建設奮鬥者 鐵警李華:「一個人的春運」不寂寞

新時代?法治建設奮鬥者 鐵警李華:「一個人的春運」不寂寞

作者 法制日報記者 石飛 通訊員 畢新來

二排坡隧道位於雲南省石林縣大、小鎖卜所村和松樹凹村之間。這裡,抬眼是山、低頭是崎嶇的山路;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沒有普通車站熙熙攘攘的旅客,但這裡,也是春運安全保衛的主戰場。從警22年的鐵路民警李華,是這裡唯一的民警。

46歲的李華,是開遠鐵路公安處石林站派出所二排坡隧道看守隊隊長,他在這個崗位已經工作12年了。2018年春運以來,他帶領13名看守隊員默默堅守在這裡,盡心守衛著隧道的安全暢通,為一趟趟滿載旅客疾馳而過的列車保駕護航。他說,一個人的春運其實不寂寞,而是很精彩。

據介紹,二排坡隧道全長4767米,是南昆鐵路線上的一個重要「咽喉」,橋樑隧道連接,周邊有7個村寨、1所小學,生活著800餘戶3000多名村民,每天都會有50餘趟客貨列車經過這裡,但沒有一趟列車在此停留。李華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巡查線路,防止和處置各種危險及涉及隧道和行車安全的治安問題,保證過往列車平安通過。

「稍息,立正……」每天早晨,當第一縷陽光掛上天邊時,距離二排坡隧道300米處的看守隊操場上,就會準時響起清脆的哨子聲,一陣渾厚的訓練聲在山谷久久回蕩,這是李華正帶領隊員們開展警務技能訓練。他說:「每天的警體訓練和業務學習不能少,也不能馬虎,只有堅持下去,隊員們精神充沛了,才能保證春運期間看守點工作的正常開展。」

「老楊,有什麼情況嗎?現在是春運關鍵時期,你們要更加盯緊看牢一點啊……」

「放心吧,李隊長,你平時交代的我們都記在心裡了。」

巡查線路是李華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訓練一結束,他便會帶上手電筒、對講機,走過那段不算太長、狹窄又滿是灰土的山路,來到二排坡隧道口處。

儘管隧道兩頭每天都有保安隊員24小時把守,但春運期間,李華還是放不下心,每天都要進去看一看。叮囑完隧道口處值勤保安楊興明後,李華走進了隧道。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線路安全、隧道安全。」走出黑漆漆的隧道,李華頭上的警帽已沾上了泥土和汗水,因為他要不時停下來,觀察鐵路上有沒有障礙物,看看線路旁邊的信號設備有沒有人為砸撬的痕迹,拉拉防護網有沒有破損的缺口。

巡完線回到看守隊,已將近中午12時30分。李華匆忙跑進二樓右邊的一間小屋裡。「媽,我回來了,餓了吧?您今天感覺怎麼樣?」人未到,李華的聲音已到。

陳設簡單的小屋裡,李華72歲的老母親正躺在床上,聽見兒子的聲音,半晌母親才轉過頭,木訥地望著李華,臉上露出笑容。6年前,遠在雲南省宜良縣的母親中風癱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李華只能將母親接到看守點,邊工作邊盡孝道。

「嘭嘭嘭……」一陣忙活後,李華把從食堂打來的飯菜,放在攪拌機里攪碎,舀進小碗里,一勺一勺喂到母親嘴裡後,又麻利地準備好葯給母親吃,幫母親擦洗、按摩……待一切弄妥後,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小時。他簡單扒了幾口飯,便到周邊村民家中「串門」去了。

記者了解到,李華兼任著石林南站警務區警長。他深知,包括隧道在內的10公里線路的安全是何等重要,而除了每天反覆巡查線路外,入戶宣傳愛路護路知識,也是轄區安全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老李就像一台上了馬達的機器,一刻不停地運轉著,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這是同事眼中的李華。熱心的李華經常會利用工作間隙主動幫派出所交水電費、檢查車輛……只要派出所有需要,他總是義不容辭地承擔下來。他還積極想辦法在看守點空地開荒種菜、飼養家禽,既豐富了派出所伙食,又降低了食堂開支,受到同事們的稱讚。

可誰曾想到,這台不知停轉的「機器」卻是由一副飽受病痛折磨的身軀在支撐著。李華患有嚴重的痛風病,發作起來雙腿腫脹不能站立,但他從未向派出所提過要求,病痛發作時他就柱著拐杖工作。有時,實在疼得受不了,李華也會去醫院住上幾天,可一出院就馬上踏上回二排坡看守點的路,因為他的心中,有牽掛、有職責。

「只要有責任心,就沒有干不好的事,看守點就是我的『家』,我一定要守好我的這個『家』,讓每一位從我這裡回家的旅客都感到放心、安心!」這是12年來李華心中永遠不變的追求。

夜晚的二排坡寂靜空曠,呼呼的山風吹過窗前,轟隆的汽笛聲不時傳入耳中。在春運的旅途上,匆匆回家的旅客也許不會注意到這個孤零零站在隧道口旁的鐵路警察。但正是因為有了李華以及許許多多和李華一樣駐守在一線的鐵路民警,春運回家的路才更平安順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制日報 的精彩文章:

謝謝你們,溫暖我
章鋒代表建議整合軍民融合法規 完善制度推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TAG:法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