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泄密門」使臉書面臨生存危機,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該怎麼用?

「泄密門」使臉書面臨生存危機,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該怎麼用?

最新消息顯示,

英國信息監管局調查人員

23日搜查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在倫敦的辦公地點

此前

媒體暗訪視頻中吹噓的該公司CEO已被解職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其實,揭露劍橋分析公司的文章早在2017年初就有,只是當時的「調子」不是「揭露」,而是數據挖掘「楷模」,從彼時相關報道的標題可感受一二,例如《這家大數據公司,竟是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當選的背後功臣》,諸如此類。

同一家公司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麼形象會急轉直下——從業界老虎變為陰溝老鼠,甚至還把「勵志哥」扎克伯格拉下水,讓臉書可能因此面臨2萬億處罰?

個人信息被「捕獲」,相繞卻繞不開

這與「標的物」——個人信息數據的特性密切相關。個人信息數據是在社會信息化過程中產生的新事物,隨時產生隨時記錄,在一個新維度的虛擬世界中重塑一個人、反應一個人的心理。「在利用時個人的信息數據卻是無用的,只有達到一定的數據量,才會有挖掘的價值。」百分點集團COO劉鈺此前在被問及大數據是否影響個人信息安全時回應。

大數據公司遵循「不針對個人」的原則,將所有的大數據作為一個整體,個人信息是安全的、不被針對與計算,數據挖掘只針對整體數據。這就好比天氣預報,一滴水的走向無關緊要,無數水分子的聚集才可能形成降雨。

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社交數據的使用權牢牢地掌握在社交媒體手中,完全可以授權給第三方公司。記者調查發現,理論上講,這些數據的獲得是經過客戶授權的,一般會在註冊協議的小字中出現相關條款,允許社交媒體企業將用戶數據用作其他分析研究等用途。

但大多數註冊用戶並不會閱讀這些條款。因為不同意條款一般不會被允許註冊。也就是說,想要享受服務,必須「授權」。在我國,數據挖掘公司也會同微博、電商、通訊等領域的個人數據擁有企業如中國移動、新浪微博簽訂相關協議,並從它們手中獲得大量的個人信息數據。

不註冊社交媒體就能避免個人信息被侵犯了嗎?答案是「不」。一種被稱為「Cookie」的技術,儘管從一開始就飽受爭議,但卻能夠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所有瀏覽記錄和偏好傳回給伺服器。

有APP轉向的第三方平台在服務條款中寫道:「為了讓您的瀏覽更加愉悅,根據您的期望和興趣提供網站內容」。Cookie不會詢問用戶直接從電腦發送回伺服器,甚至共享給用戶並不知情的第三方網站。如果用戶選擇屏蔽Cookie,會因此被拒絕訪問多個站點網頁。它發明的初衷是為了讓網頁訪問更快,但會留存大量的個人偏好,有被別有用心者利用的風險。

觸動個人利益,不能忍

個人信息被掌握在他人手中是無爭的事實,5000萬網民信息泄露以及被利用的事件,也並不只此一例,關鍵問題在於是否正當利用、以及利用的領域。

真正讓每個人感到岌岌可危的、改變了劍橋分析公司形象的,應該是在記者暗訪時,劍橋分析公司CEO爆出的利用賄選、權色交易逼人就範的釣魚手法。

這一做法不是正當利用,它不僅觸犯了法律,也是對大數據公司未寫成條款的「以整個大數據為研究對象、而不針對個人」的行業共識的一種「背信棄義」。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長張智富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個人信息濫用問題日趨嚴重,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已成為產業化,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導致公民個人隱私權受到嚴重侵害。這種情況不僅讓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甚至可能危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正因為觸碰了大眾心中的「紅線」,一個曾經的大數據「功臣」被拉下「神壇」,遭受調查。但從「東窗事發」的幾率看,觸碰紅線的代價卻很小。

「臉書」被巨罰的依據基於用戶註冊協議,根據協議,臉書為大數據挖掘公司(劍橋分析公司)提供了「擔保」。但這種「擔保」的風險並不高,因為被發現的幾率非常小。只有當遇上了「豬隊友」、而且豬隊友中還有「告密者」、並且沒有提前危及公關掉被發酵成媒體大事件,才會受到此類處罰。

也就是說,輿論倒逼機制也無法成為常規機制,必須要做到有法、有規可依。那麼目前的情況如何呢?

輿論倒逼還需法制、技術齊唱共管

「沒有規範」,記者諮詢的幾位業內人士均表示,社交數據的歸屬權、使用權等問題並不明晰。「我在微博寫了首詩,詩就是它們的了嗎?但是,第三方要用我的作品……」一位曾從事數據挖掘的CEO說,言下之意,只能選擇「呵呵」接受。

「沒有行業規範,基本上靠自覺,兩家公司自己商量,」鍊石網路CMO岑義濤說,無法無規的基礎上,以個人用戶信息安全為「標的物」的協議或合同,可能並不會將個人視為擁有數據歸屬權和使用權的主體,而且被違規利用的情況很難被發現。

靠自覺始終不是長久之計。為此,岑義濤建議記者查詢一下《個人信息保護法》看看有沒有相關約定。被寄予厚望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在百科詞條中顯示道,該法條處於「尚在制定中」的狀態。資料顯示,2017年兩會期間,45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關於制定的議案》,同時提交的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附件。

草案明確了信息主體、信息處理主體的責任和權利。例如設定信息封鎖權、刪除權和被遺忘權,給予信息主體對信息的控制權利。但也有專家認為,草案還存在缺乏個人信息分類、法律責任及處罰力度不足、條款規定落地實施難等不足。

在一個全新的世界設定一套規則,肯定不是一個法律能完成的任務,可能需要一整套包括健全法律在內的完整體系的建設,也需要信息發送、獲取、利用的核查、反饋等技術手段的完善。

「立法目前也僅能保證流程正義,」之前從事數據挖掘的CEO表示,「技術支持比法律更有實效,例如用匿名技術獎隱私數據隱匿,然後再交給數據挖掘公司,可以從技術上解決危及個人信息的問題。」然而,「市場之手」是沒有動力推動該類技術的應用的,只有依靠政府強制力或者企業自覺。

一個全新的世界被打開,大數據或許會帶來一個又一個驚愕與驚喜:它可能操縱美國大選和英國脫歐,據說還幫助金州勇士隊獲得NBA總冠軍,甚至還有專家利用投融資與A股走勢,預測了股災。

當大數據挖掘在一開始被用於商品推銷、電影選角等無關緊要的消費娛樂界時,人們的思想可能還跟得上技術進步的節奏,但當它被用於規劃、操縱政治、經濟版圖時,無論是「自律」還是正在醞釀中的法律,可能都不夠用。

為了更好的迎接這「撲面而來」的未來

我們還需要儘快形成

更具前瞻性

更廣泛的、更有約束力的法規

宣言等人類共識

和技術來保護我們自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如果知道憋回去的屁去了哪兒,我打賭你再也不會憋了……
32個地方福字大展示,快看你家福字有啥亮點?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