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答案毫無意義

答案毫無意義

所以,儘管憑藉草間彌生安迪·沃霍爾這兩場現象級展覽帶來的巨大聲譽,二木已經在福州生命力蓬勃激發的城市藝術界炙手可熱,卻依舊改變不了她在熱寂讀書會裡備受打擊的邊緣地位。

超低的出勤率和接近於零的閱讀交互體驗,讓我們習慣了對她狂翻白眼,她也習慣了假笑逢迎,刻意做小,婉轉承歡。畢竟,要在這個小團體里生存下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熱寂讀書會就是這樣一個婊里婊氣的非正常定義社交小組。

關於二木小姐的生平可以參閱她獲得2017城市先鋒榜年度先鋒策展人的推文蝴蝶扇動的翅膀和一個策展人改變的城市而今天,我們要刊登的是她上周的自由閱讀書目讀後感。

2017年12月9日,二木策展的「那又怎樣——美國波普大師作品珍藏展」在TOWNART空中藝術館啟幕,因為4位世界級大師的近百幅頂級藏品市值過億,二木一度非常焦慮,覺得自己可能會被這場展覽弄到傾家蕩產。

開展前的日子,她每天陪著上億的畫作睡覺,跟這麼多錢睡在一起,自然難以成眠,於是和展覽藝術家相關的書籍閱讀成為每晚的必修課。其中一本,雖然到現在還沒有讀完,卻給了她關於展覽的最真切的幫助和指引,那本書就是《安迪·沃霍爾:15分鐘的永恆》

現在,二木可以說是美國波普藝術的專家了,展覽期間,她也做了多次分享活動,其中許多的感悟和觀點,也將以完整的形式呈現在今天的讀後感中。

GIF

二木在書店做分享活動的海報

閱讀之前,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二木這個筆名的來歷。最早,林二白這個名字是起給她的,因為她姓林,人很白,有時很白痴,所以叫二白,但這個名字,起名的人很喜歡所以自己用了,於是重新給她起了二木,為林字拆分而得。並且,她在某些生理領域的反應基本上是塊木頭,有時說話又沖得像塊驚堂木,所以索性就叫她二木了,這樣,熱寂讀書會裡,二字輩就成為了最大一股勢力:二暖、二惑、二白、二木,簡稱二字幫

答案毫無意義

文/ 二木

15分鐘的時間,我默默吃完了那晚鹿森的半份9寸榴槤披薩。好像墊飽了肚子才有精力回想我四個月前看過的另一個人的「15分鐘」

我見過正版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從它的腳趾開始,仰視男性每一寸性感的肌理,我歡喜藝術讓我明目張胆地看清男人的胴體。我用蹩腳的英文懇請畢加索美術館的護院,「就讓我偷拍一張吧,就這張十劃以內的牛」,我歡喜藝術讓我不費腦地「連連看」.... 打著掃館的旗幟,這些年浪了不少的國家。說真的,我不屑真跡以外的任何形式,以鴉片似的不能自拔,沉浸在藝術的「正能量」里。

直到去年,我遇到了美國藝術史上四位「奇葩」:

愛錢如命,惜命如金,真不靠顏值征服粉絲的安迪·沃霍爾;

跟兒子較勁,說「爸比能把漫畫畫進博物館」的羅伊·利希滕斯坦;

拿著筆到處塗鴉,被美國城管抓起來,卻熱情地被要簽字的天使凱斯·哈林;

還有那個一心想成為最短命的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

我想知道這四位革命者如何解構了傳統認知里的經典,又是如何重塑「慷慨美國」。藝術史在百度里,搜索即可,然而微妙的人性演變才是三觀成形的精彩之處。

《安迪·沃霍爾:15分鐘的永恆》以一種繞著彎路,調著焦距的方式來接近沃霍爾的人生軌跡。從沃霍爾特別的信仰到重新審視他晚期的作品,最終再梳理所有關於他的一切評論。一起認識那個時代的頑童——安迪·沃霍爾。

全書在每一章節的開篇都引用一句經典,比如第一章說起美國紐約,

「我太喜歡這熱鬧非凡的表演,喜歡這種自由迸發的強大力量,喜歡這種失之偏頗也在所不惜的強烈態度,非常的年輕」——費爾南·萊熱

這就是當時電力超載、陽性十足的紐約,這股陽剛之氣挑釁著當時巴黎藝術經典的甜膩。

安迪·沃霍爾正是在這裡出人頭地,在這座忙亂、貪婪而粗暴的城市,「紐約人人都抽煙,連大街都在冒煙」,這裡要的是安逸和熱鬧,不要楷模和典範。

「我願戴上面具,改名換姓」——司湯達

沃霍爾似乎在所有人眼中是性解放的化身、傷風敗俗的化身、毒品的化身,直至死後,神父在2500名出席葬禮的嘉賓面前大白天下:他死前最後幾年,每個周日都去教堂做彌撒,捐款救濟窮人,暗中致力慈善。沒有人分析過這一信仰對沃霍爾的藝術和人生所產生的深刻影響。這樣看來,他晚年模仿達·芬奇的《耶穌最後的晚餐》便有了解釋。

「為了創造自我,我先毀滅自我,我在自我的內里如此外向地表達,以至於我只外在地存在於自我的內里」——費爾南多·佩索阿

他被人記住的是複印機式的重複,還有斑斕無比的性生活,我分不清哪個才是他的外在,哪個是他的內里,還是一如他不斷閃現的畫面般,時時切換。他的「工廠」里政治和娛樂都是機械化生產下的產物,不斷曝光不斷重複,你下意識的選擇已經被提前預告。於是夢露的裙角飛揚,產自好萊塢;領袖的全民擁戴,產自CONRTOL C和CONRTOL V。

他也總說他戀愛了,跟某人在一起,這可能只是他腦袋裡的想像,遠遠傾慕,卻真誠地陷入愛里。他不合常理地藉助「煙霧」來自我保護,那些「煙霧」如此露骨,又因靦腆而讓人如此不安,不僅麻痹了評論界,也幾乎從沒被人當回事過。玩笑嘛,總是讓人笑的,誰在乎他那些剛出口的,血淋淋的話,可能是真的。

我才看完這本書的三分之二,書里的「嬉皮一代」已經遠去半個世紀,我好像不那麼想知道「波普是什麼」,亦或「巨星安迪·沃霍爾的生平」。這是一本不會放在書店暢銷推薦一欄里的爆款,不是成功人士傳記,可能嘮叨瑣碎,可能毒舌辣眼,那些「邊緣」野蠻生長的人從不在標準答卷里,卻叫人面紅耳赤地頌讀著有革命者的偉大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寂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一切安樂,無不來自困苦。夏目漱石讀後
我就是要放肆地挑逗你並永遠讓你捉摸不定

TAG:熱寂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