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五代機有多難造?一大國自作聰明如今進退兩難,可當中國前車之鑒

五代機有多難造?一大國自作聰明如今進退兩難,可當中國前車之鑒

近年來,印俄兩軍的軍事合作份額一路飆升,特別是在武器裝備的研發和採購方面遠遠超出了外界的預想,不斷創歷史新高,不斷刷新紀錄。當然,隨著兩國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分歧和問題的出現在所難免。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印軍方透露,空軍領導層對蘇-57的性能不滿意,而且覺得研發費用太高,但合作是斷是續還需要政治決定。

這也是許多國家正在面臨或曾經、甚至將要面臨的問題,沒有哪一項研發計劃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無不需要經過長期摸索。不過話得說回來,既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充足的人才儲備,再不投入資金,想發展五代機恐怕只會是天方夜譚。

雙方意願終歸是意願 結出碩果還有待考驗

一支軍隊沒有強大的武器做支撐和科學的訓練,想打勝仗恐怕沒有那麼容易。現如今,印俄武器合作出現分歧,雙方的抉擇顯得至關重要,也將決定著未來兩國合作的走向。

試想,各方都想從中占「便宜」,恐怕這事難以持續下去。眾所周知,五代機研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好在俄方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共同開發出這樣的機型是可以預期的,但絕不可能指日可待。這既要受戰機研發周期的限制,也要受很大程度上雙方付出的努力程度的制約。

印軍從俄方已經獲得了許多可圈可點的武器裝備,如軍艦、戰鬥機等,而且數量大、型號多;這對印軍的現代化改造和建設效果已經顯現,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印俄雙方合作繼續向更高層次推進,難度將不斷加大,印方需要的投入也隨之驟增。

印方如就此中止投入,擁有五代機的願望或將遙遙無期,前期的投入「打水漂」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這項合作一旦中止,或許會影響與俄方的其它軍事合作,這也不利於兩國、兩軍關係的發展;可見,即使心存不滿,進退兩難的印方是硬著頭皮走下去,還是合作逐步中止還是值得三思而後行。

印俄合作新「高峰」攀登起來不易

當前,印俄兩軍的合作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峰」,五代機是許多國家,甚至是許多大國軍隊夢寐以求的,憑一國之力難以在短期內可以開發出來。這需要長期的科技積累,也需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是一個國家國防工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另外,任何一個國家對外進行科研合作,本國最先進的武器和最前沿的技術通常不會與別國共享,俄羅斯恐怕也不會例外。即使印軍想得到相關技術的願望非常迫切,俄軍也不會拱手相讓。

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印軍對擁有先進武器似乎有點迫不及待。投入就必須得到相應的回報,如果投和產出不成比例,印方持反對意見的人就會站出來質疑。有印軍內部人士認為,蘇-57不夠先進,不能滿足要求,還認為過於昂貴。

其實,好東西是不會便宜的,不過話得說回來,俄羅斯對外軍售既為了賺錢和自身謀求更大發展,也是為了鞏固與別國的關係和擴大本國的影響力。由此看來,印俄雙方的合作若希望持續下去,只能各取所需,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

印軍未來發展還需「自食其力」。

印俄兩國合作勢頭總體向好,雙方似乎都能很大程度上滿足各自的意願。不過這只是過去和現在,未來如何很難準確預料。依靠別國處處受制於人,走不長也走不遠,錢是買不來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東拼西湊式發展不會形成強大力量,恐怕這一點,印方也應該清楚,或者說早就所體會。

事實上,印軍建大建強,只要是為了地區和世界和平、地區安全做貢獻一定會受到各國的歡迎和支持,如果有其它非分之想是不會受到別國支持的。

印軍借引進俄式裝備在短期內提升總體實力見效是十分明顯,但一味的依靠進口或許不是什麼好出路,畢竟印度是一個地區性大國,要想全面提高綜合國力,沒有一支與之想匹配的軍隊恐怕難以真正成為大國或強國。

自力更生是印軍需要邁過的一道「坎」,「自主」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十分困難,需要抓住契機,也要付出不知多少努力,引進、借鑒、消化和吸收也許見效最快,這也許是印方在合作上投入如此巨大資金的原因所在。印方在合作中或許可以加速其研發能力,以更好更快地追趕大國軍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我國轟-20的研發,標誌著隱身轟炸機,將不再是美國的「專利」
土耳其從敘利亞打到伊拉克,埃爾多安到底想幹什麼?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