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北京城的設計師竟是位和尚?

北京城的設計師竟是位和尚?

「整個城區按四方形布局,如同一塊棋盤。設計的精巧和美觀,簡直非語言所能描述。」《馬可·波羅遊記》

現在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建造的,而元大都的主要設計者就是劉秉忠。他是河北邢台人,曾為邢台節度使府令史,後出家為僧,法名子聰。劉秉忠博學多識,是一位曠世奇才。

「於書無所不讀,尤邃於《易》及邵氏經世書,至於天文、地理、律歷、三式六壬遁甲之屬,無不精通。論天下事如指諸掌。」(《元史·劉秉忠傳》)

經佛教臨濟宗領袖海雲禪師的推薦,他成了忽必烈的幕僚,受到忽必烈的寵任。元朝國號也是取自劉秉忠的提議採用《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受忽必烈之命劉秉忠又選址和設計了上都開平與大都城。

中軸線的確立

劉秉忠對元大都的總體設計基本上遵循了《周禮·考工記》的規定和《周易》中陰陽八卦的原則,由外郭城、皇城、宮城自外向內三重套合組成。而北京城前後起伏、左右對稱、氣象萬千、恢宏壯美的建築格局,正是由一條中軸線而產生的。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郭示意圖

(虛線為明清北京城牆與元大都城牆不相重合的部分斜體字為明清北京城門)

劉秉忠在規劃設計時首先就確定了這條中軸線的位置即今天的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神武門、地安門正門的門縫。元、明、清三代歷朝皇帝的龍椅就擺在這條中軸線上,但這條中軸線並不是呈正南正北走向,豈不是說,皇帝的龍椅都坐歪了?

忽必烈本在元上都即位執政但為了更好的統治全國採取劉秉忠的意見遷都於北京。由於忽必烈執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辦公元大都就是所謂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辦公元上都即是「夏都」),並沒有廢棄元上都。劉秉忠便為兩都故意製造了一條內在的聯繫,即採取了開平(上都)與元大都的連線作為基準線。曾發現此中有蹊蹺的夔中羽推斷,北京中軸線的偏離並不是偶然,可能是忽必烈為了實現兩都統一的思想,這條中軸線才和子午線偏離了2度多。

「哪吒城」

我國傳統的建築在布局上講究對稱,而元大都沿著麗正門、靈星門、崇天門、宮城的大明門、延春閣出厚載門這條中軸線東西對稱,南北並不對稱,這是很奇怪的。

元末明初署名長谷真逸作的《農田余話》中說:「燕京系劉太保定製,凡十一門,作哪吒三頭六臂兩足。」

劉秉忠認為北京地區原來是一片苦海,苦海中有孽龍存在。要鎮住孽龍的惟一辦法只有請託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他有三頭六臂,北京城的南3門相當於哪吒的三頭,東西城的6個門相當於他的六臂,而北城的兩個門則相當於他的兩隻腳。劉秉忠雖然當過和尚,但他對奇門遁甲這一套非常在行,在大都城的設計中玩弄這樣的把戲,是完全符合他的思想作風的。

也有人認為這11門設計含有天地相合之意。《周易》中「天地之數陽奇陰偶」,即天數1、3、5、7、9和地數2、4、6、8、10。取「天地之中和」,即將天位數的中位數「5」與地位數中位數「6」相加合為「11」。從地理方位上看南方為陽為天,故而南面城門為三取象陽數;北方為陰為地,故而北門為二取象陰數。其意也是與天地相合。

城門宮殿取意《周易》

《日下舊聞考》記載:「元建國曰大元取大哉乾元之意也。建元曰至元取至哉坤元之意也。殿曰大明、曰咸寧,門曰文明、曰健德、曰云從、曰順承、曰厚載皆取諸乾坤二卦之辭也。」

大都城南端的正門原來稱為「麗正門」合於「離」卦的卦辭「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之意。北面的東門稱為安貞門則合於「坤」卦的卦辭「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北面的西門稱為健德門取意於「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厚載門則取意於「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東門稱為「崇仁門」正西門稱為「和義門」則是體現了「立天道曰陰曰陽立地道曰柔曰剛立仁道曰仁曰義」的說法含有「東仁」、「西義」之意。

馬可·波羅在至元十二年(1275年)來到元大都,看到正在修建的都城,就曾稱讚這位儒、釋、道集於一身的「牛人」,「設計合理,布局相宜,非常美麗,建築術的巧奪天工,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時至今日,劉秉忠所規劃締造的北京城棋盤格局隨著歷史的長河還在向前奔流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學 的精彩文章:

古典文學裡的樂觀態度與尚善精神
各地打響小年保衛戰…

TAG:國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