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經不起一點挫折?原來是因為我們都忽視了這個!

孩子經不起一點挫折?原來是因為我們都忽視了這個!

小編盒子的話:

如果是關注了我們昨晚節目的朋友,一定已經注意到了,育兒專家陽子老師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陌生的辭彙「挫折商」。

聽過智商、情商,小編孤陋寡聞還真是不知道還有「挫折商」這樣的東西,「挫折商」到底是什麼?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帶著這些疑問,小編替大家諮詢了陽子老師:

(本篇文章共:1998字,預計佔用您5分鐘閱讀時間)

挫折商是什麼?

挫折商又叫「逆境商」,是美國職業培訓大師保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1997年,斯托茨在《挫折商:變挫折為機會》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挫折商。簡而言之,挫折商就是一個人化解並超越挫折的能力。2000年,斯托茨又出版了《工作中的挫折商》一書,從此以後,AQ(挫折商英文縮寫)成了職場培訓中的重要概念。

也許你會問,既然是職場培訓的概念,那它的應用範圍應該是成年人吧?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的挫折商高低,其實從他孩提時期就可窺一二。

舉個例子:

就像幼兒園裡,幾個孩子比賽捏橡皮泥,如果老師大聲讚美了其中一個,那些沒受表揚的孩子,有的會默默繼續努力做出更好的,有的會大聲說老師我也做得很好,而有的孩子則怎麼也不肯捏橡皮泥了。

每個人一生中皆會遇到各種挫折,挫折感的耐受度因人而異,結果即是心態不同,成敗不一。有的人經歷挫折後,會總結成敗得失,將之化作是自己內心強大的養分;有的人遭遇挫折,內心難以承受,進而灰心喪氣,時時處處躲避難題,信心盡失,沮喪頹廢,無法自拔。這就是挫折商高與低的區別。

那麼,年幼的孩子,又怎麼會形成千差萬別的挫折商水平呢?

關鍵在於,當孩子遇到挫折之初,他們接受的引導方式是怎樣的。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商?

陶行知軼事的《拆表的故事》,就有提到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好奇心與失敗經驗。一天,陶行知的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說起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錶拆壞了,她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了,卻連連搖頭說:「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他帶著小男孩到修錶店去看師傅修表。修表用了一個多小時,花了一元六角錢修理費。小男孩聚精會神地看著修表師傅是怎樣把「滴答」聲恢復的。臨走前,陶行知又花錢買下一隻正在走的鬧鐘,給小男孩回去體驗拆了又修好的感受。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說:「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挨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趕走。」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他的《培養孩子的挫折商:化逆境為轉機》一書中,這樣解釋挫折商:「高挫折商者有四特徵:高控制感,事情再糟糕也相信能掌控局勢;內歸因,傾向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低延伸,不把挫敗感延伸到其他領域;高耐力,不是瞎忍耐,而是建立在預見力上。」

而要培養孩子的挫折商,也正是從這四個特徵入手。

1、允許孩子嘗試和犯錯

孩子天然好奇心旺盛,如果你過度保護、過度強調規則,就會使孩子的好奇心逐漸消失。沒有嘗試的機會,自然也缺乏犯錯的經驗,在日後出現錯誤時就有可能無法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錯誤。不斷的嘗試、可能的失敗、良好的心態,足以讓孩子面對任何事情時,都有足夠的勇氣和胸懷。

2、和孩子一起渡過最初的難關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的榜樣,當你和TA在一起時,能夠更好地激發孩子的勇氣。但是也需要注意,設身處地地考慮、恰到好處的幫助,這樣的做法比起一味地鼓勵孩子「你一定行」、「別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會更有效果。

千萬不要去諷刺挖苦孩子「怎麼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或者在孩子遭遇失敗時不以為然地說「下次努力就行了,這有什麼好哭的。」在你看來的小事,確實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巨大障礙,可以試試這麼對孩子說:「這次雖然沒有解決問題,但我很佩服你能想出這麼棒的點子。下次讓我們看看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給我們驚喜。」

3、優秀的卡通形象也能寓教於樂

《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超能陸戰隊》、《海洋奇緣》、《冰雪奇緣》等動畫影片還有一些優秀的繪本故事總是特別受孩子們的青睞,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也堪稱他們人生最初的「導師」。

讓孩子看看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是怎麼克服困難、突破自我的,相信那些戰勝困難的瞬間一定能讓孩子熱血沸騰、印象深刻。寓教於樂,潤物無聲。

4、多一些耐心

爸爸媽媽要明白一點,要培養孩子的挫折商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需要我們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潛移默化地去引導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最基礎的玩具卻有最全面的效用——多彩幼教積木

空間幾何、手眼協調、溝通能力、想像力、耐心......只要這一個玩具就能全部做到。零甲醇,更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官微 的精彩文章:

警惕!這12種不良行為一直在誤導孩子,我們卻一直在做……

TAG:育兒大師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