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總集劇本?文化部分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總集劇本?文化部分

(全國很多中小學老師要學生們看這一集,但本集文字在配套書中無法找到,錄此,以便更多的人受益。 ——張建安)

【引子】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偉壯觀的錦繡山河中,孕育著無限生機,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

這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悠久輝煌的古老文明中,承載著豐厚的歷史養料,凝聚出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

在這片神奇而廣袤的土地上,一場場歷史大劇不斷上演,無數的曲折與坎坷考驗著這片土地上的國家、民族與人民。與此同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勇於探索、不容他人侵犯、愛好和平等基本理念,深入中國人的血液。

即便風雨飄搖、問題棘手,中國人能夠迎難而上,頑強奮鬥,走出難關,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即便煙霧瀰漫、障礙重重,中國人能夠堅韌不拔,沉著冷靜,理清頭緒,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締造中國的幸福,進而造福人類。

這就是中國的歷史,豐富而多彩,曲折而燦爛,在這片土地上生根並綻放,演繹了無數的傳奇往事。而這些真實的傳奇,成為我們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產生出指引我們前進道路的歷史智慧。

【本集片名】:中華道路

【解說】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人類星球的北緯30度上下,東方、西方,群星璀璨,交相輝映。老子、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孟子、莊子、墨子……這些偉大的思想家或聯袂登場,或接踵而出。

在西方,人們把這個聖人先賢紛至沓來的時代稱為軸心時代。

在東方,人們賦予這個時代更多的人文色彩,稱之為百家爭鳴。

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這個時代都被稱為:人的發現和覺醒的時代。

【解說】

這裡是位於滕州市的墨子紀念館,和別的思想家不同,墨子的塑像極具特立獨行之狀,他身著布衣,肩背行囊,儼然是一位風塵僕僕的行者。

墨子的一生相伴著各種各樣鬼斧神工般的發明,而這些發明被巧妙地運用到墨子的思想實踐當中。在紛亂的戰火間,墨子和他的弟子不遺餘力地宣傳「兼愛」、「非攻」主張。兼愛,主張沒有任何親疏貴賤的愛;非攻,就是反對戰爭。他們更像一個苦行僧團體,有著最堅定的意志,人人皆可「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與墨子激進的救世思想不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自然的政治思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集中體現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在那個時代,還湧現出無數的思想家和學派,誕生了「主張將世界萬物變化歸結於陰陽五行」的陰陽家,辯論名實關係的名家,以法治世的法家,遊說各國的縱橫家,勸耕桑以足民食的農家,他們從不同角度來探尋自然、人與社會如何相處的真諦,可謂眾說紛紜。然而,所有的這些思想,都與一個學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學派就是儒家。儒家的創始人,正是被後人奉為萬世師表的聖人孔子。

【採訪】杜維明:北京大學高等人文學院院長

孔子呢,在開始的時候他就反思對人的理解,人就是全面的人。而且怎麼樣通過人的自覺,人自己的努力,人自己的修養能夠成人,這個不僅是道德的觀念,也是政治的觀念,也是社會能夠和諧。那麼跟上天能夠打通。

杜維明(右)與張建安(左)合影(《中國通史》編導鍾藝萱攝)

【解說】

以仁義、禮樂、德治教化為基本內容,孔子追求著個體、家國、天下的和諧。孔子的主張,成為2000多年以來中國傳統社會最重要的思想。

孔子在世時,他的弟子就有三千人之多,似乎已經擁有巨大的光環。而事實上,孔子周遊列國弘揚仁義之學時,他的主張始終不能為各諸侯國所用,顛沛流離時如喪家之犬。

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後,亞聖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揚儒學的道路上,然而,他的仁政主張依然沒能被任何一位君王接受。在接下來的歲月里,儒學依然沒能成為治世之學,甚至內部還出現了裂痕。大儒荀子以「性惡說」批駁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得意門生李斯更因為主導焚書坑儒而被眾多的儒者視為最大的仇敵。秦朝時期,儒學墜入深谷,儒家思想似乎將永遠湮滅於歷史煙雲之中。

在山東曲阜孔府文物檔案館,珍藏著出自明朝成化、弘治年間彩繪絹本《孔子聖跡圖》36幅,聖跡圖大部分展示的是孔子顛沛流離的一生,然而其中的《漢高祀魯》圖,卻描繪了一幅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

【解說】

「焚書」浩劫18年之後,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用最隆重的太牢禮來拜祭孔子,這是史料記載中最高統治者第一次公開祭拜孔子,似乎昭示著儒家思想重獲生機。然而,劉邦僅僅需要用儒家的「禮」來感受與彰顯一代帝王的威儀。剛從戰亂中走出的漢王朝,整個社會需要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才是漢初統治者所需要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真正復興,在漢朝建立六十多年之後的漢武帝時代。這個時代散發著盛世的光芒,但繁榮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社會矛盾。漢初以來奉行的道家思想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急需一整套積極有為的治國新思想,在這個時候,大儒董仲舒應運而出。

董仲舒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向漢武帝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然而,所謂「罷黜百家」,並不是廢棄各種思想。戰國以來至西漢中期,以孔孟儒學為基礎,儒學汲取了陰陽家、法家、墨家等眾多思想的精華,成為經過改良後的新儒學。此時的儒學在秉持仁義禮樂的基礎上,主張維護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強調尊卑有序的王權等級觀念,建立新的國家與社會秩序,成為最適合漢王朝長治久安需要的一整套思想。儒學一躍而為經學,儒家思想由此真正成為國家的政治統治思想。

【採訪】彭林:清華大學教授

我們都認為儒學應該是一個最好的,因為它是強調每一個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尊。它是從個人做起。修身,《大學》裡面講從天子一直到庶民,都要以修身作為立身之本,然後齊家,然後治國,然後平天下。它完全是用一種道德來整齊我們每個人的身跟心,來整齊一個家庭,來整齊天下國家。這個是這些我們歷代知識分子、歷代政府所認同的最溫和,同時又是最正確的一個治國之道。

【解說】

在東漢後期,佛教已經由西域開始傳入中國。在充滿戰亂與動蕩的魏晉南北朝,講究出世輪迴的佛教思想為民眾帶來慰藉,佛學由此在中國蓬勃發展。盛唐時期,儒、佛、道均活躍在政壇與民間,呈現出不同思想見解的巨大包容性,也造就出中華思想的繁榮局面。然而,隨著唐王朝的衰落,數百年戰亂不已,混亂不堪,儒學也又一次走入低谷。當中國重新建立起一個局部統一的王朝——宋朝時,當政者清晰地意識到,必須有一種思想來統領國家。

【採訪】彭林:清華大學教授

在一個國家裡面它應該有一個統一的主體文化,否則它就是一盤散沙,對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這麼遼闊、人口這麼眾多的國家來講,這是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長期發展的。所以它一定要有一個主流的,起主導作用的思想,作為民族文化的核心。

【解說】

宋朝時期,一大批儒學思想家應運而生,其中,以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儒家新學說,被稱為程朱理學。程朱理學繼續秉持著「以禮治國」、德治教化的儒家基本思想,並在道德理性和內部秩序的重構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使宗法、貞節、孝道等觀念大行其道,成為最能穩固宋朝統治的官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由此再度振興。然而,經過五百多年的發展,到了明朝前期,程朱理學被凝固在了刻板的書本當中,曾經活躍的思想已經變得保守與僵化。此時的儒家思想,需要展現出它強大的生命力和青春氣息。

在大多數科舉士子陳陳相因、謹守朱子門戶之時,這位16歲的狂狷少年已遊歷了北部邊塞,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他就是王陽明。不羈的個性註定了他坎坷而傳奇的人生,也在助推著一位儒家聖者的誕生。

豐富的閱歷和不輟的思考,讓王陽明在儒釋道之間有了嶄新的領悟,他不拘於程朱教條,持續推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題,構築起他的陽明心學,完成了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自我更新。

【採訪】杜維明:北京大學高等人文學院院長

它是吸收了各種不同的思想以後,它的認同更壯大。同時它有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得它能夠一度一度的重新發展,這種比較寬廣的這是儒家使得中華民族能夠源遠流長的重要因素。

【解說】

中國的傳統思想,以儒家思想為主流,儒法釋道等各種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響、演變。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發展中,這些思想廣泛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舉止、禮儀道德、政治觀念,影響著諸多政權的成敗興亡。(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為博士學位而浪費寶貴的時光呢?

TAG:經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