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王朝快滅亡,一戰神率十萬軍歸降,皇帝卻說:人多必反,殺了吧

一王朝快滅亡,一戰神率十萬軍歸降,皇帝卻說:人多必反,殺了吧

唐肅宗能夠挽救唐朝統治,不在於他有多少個人能力,而在乎時運和民心。

人要想建功立業離不開這兩個字,一個是「時」,時機;一個是「運」,運氣。當然你手下還得有「人」。

與其說唐肅宗挽救了唐朝統治,不如說他手下的郭子儀挽救了唐朝統治,他才是大唐的救世主。

唐至德二年,唐肅宗即位後的第二年,也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唐軍與安祿山叛軍的實力發生著此消彼長的變化。

在此之前安祿山叛軍氣勢洶洶,有萬夫不當之勇,長安、洛陽這樣重要的城市都被叛軍攻陷,唐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唐肅宗即位後,一切有了戲劇性的反轉,郭子儀、李光弼相繼率兵來投,「軍聲肅振,民有望焉」。

安祿山就是一雜胡,沒文化的小人,他剛打下洛陽就忙著登基稱帝,建立「燕朝」,還幹了件很猥瑣的事情,將兩京搶劫來的金銀珍寶都運回范陽老家。

臣子們一看,這是沒打算在洛陽長待啊,都離心離德,軍心也不穩。這足以看出安祿山是一個沒遠見的蛤蟆精,沒做長遠打算,也沒全力進攻長安,給唐朝留下復興的機會。

唐朝盛世的開創者李隆基倉皇幸蜀,而太子李亨臨危受命,於靈武山登基,他剛一登基就收復了民心。

民心始終站在李唐王朝一邊,沒人搭理安祿山,那算個什麼東西?

安祿山即位後,因為沒打算長遠,在洛陽實行暴政,沒事到處搶劫,擾民,早就失盡民心,離敗亡也就一步之差。

一盤散沙的唐朝軍隊在經歷平叛後,也逐漸成長,在歷練中煥發出新的戰鬥力,而此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加入徹底又讓唐軍如虎添翼。

北線李光弼坐鎮太原,粉碎了叛軍包抄關中的企圖;南線河南節度使張巡以數千之眾鎮守江淮門戶十個月,消滅了大部分叛軍,更重要的有兩點,第一,為唐朝調兵遣將平叛贏得了寶貴時機;第二江淮門戶是國家稅收穫利最多的地區,江南糧餉不斷運往關中,為平叛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淮南的財富集中在靈武,而靈武則是太子李亨登基的地方,安西、河西、朔方調集的兵力已經完成集結,此時的大唐已經完全穩定下來,易守難攻。

唐肅宗李亨的運氣好,他雖然不算聖君,但他手下的人才卻很厲害。李泌敏銳地看到叛軍真正的劣勢——兵力分散,戰線過長,所以他對皇上說:「陛下無欲訴」。

唐肅宗性格有缺陷,他想法多,但下決心實現地卻很少,而且急功近利,做什麼事就大包大攬,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李泌知道他這一點,所以提醒了他,好在唐肅宗不是昏君,還能聽進去話。

李泌的意思是,想迅速收復兩京、畢其功於一役那是不現實的,叛軍的力量還在,隨時可能反攻,到時候就被動了,應該把首要目標定位削弱叛軍的機動力量,在數千里的戰線上讓他們疲於奔命,然後以朔方軍隊突然襲擊安祿山最重視的范陽,他們必然回師援救,再以唐軍主力收復兩京。

這個計劃還在定奪,安祿山突然死了,太子安慶緒擔心安祿山會把帝位傳給他弟弟,就把安祿山殺了,然而他也穩不住局面,叛軍內部軍心不穩。

唐肅宗很高興一拍案頭說:「收復兩京」,李泌根本攔不住。

當時唐朝的形式確實危急,我們上文所提的河南節度使張巡守睢陽十個月彈盡糧絕,他向賀蘭進明求援,賀蘭進明見死不救,導致他兵敗被殺。各地節度使到這個時候都是袖手旁觀的態度,而且由於唐玄宗胡亂割據封王,他想穩住局面,差點導致西晉末年「八王之亂」重演。

面對這個局勢,唐肅宗心急如焚,所以下令馬上收復兩京。然而初戰就敗了,情形危機,此時回紇來救,李俶、郭子儀遂統朔方及回紇、西域軍十五萬再次反攻長安。

這一次順利收復兩京。

然而安慶緒、史思明的威脅依然很大,唐朝並未完全佔據主動,河北大部還在叛軍手裡。

幸運女神再一次站在唐朝一邊,安慶緒在跟史思明內鬥中消耗了很多力量,而史思明在部將的勸說下率部卒十萬歸降了。

然後唐朝沒費一毛錢力氣佔據了河北大部,唐肅宗一高興封史思明為范陽節度使。

過了一段時間,唐肅宗又變卦了,他覺得史思明放那太不安全,萬一反了怎麼辦?乾脆除掉算了,這個心思被史思明知道後,不但殺了勸自己投降的部將,而且誓死與唐朝為敵,憑一己之力擊敗六十萬唐軍,唐朝危矣。

史思明為人殘暴,對自己的親人也不例外,他兒子打了敗仗害怕被他殺,所以先殺了他,史思明死後叛軍分裂了,為唐朝再次擊敗叛軍提供了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唐肅宗並不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他反覆無常,急功近利,幸運的是他擁有兩樣東西——運氣和民心,所以在客觀上挽救了唐朝統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日本一支三十多萬男女混編軍隊,到中國一省借種,差點滅了此省
毛主席下令立即處決這兩人,薄一波求情,主席甩了兩個字回答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