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派此人去勸降,他卻在軍營大吼一聲,導致中國統一推遲200年

皇帝派此人去勸降,他卻在軍營大吼一聲,導致中國統一推遲200年

眾所周知,歷史上第一位一統華夏的皇帝是秦始皇,不過「大一統」這個觀念卻不是由秦始皇首先提出的。最早提出這一理論的是春秋時的《公羊傳》:「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正因為長期以來,華夏大地始終有著九州共貫的心愿,所以在3000多年的王朝更迭當中,不管分裂多久,最終依然能完成統一,即使是非漢族建立的政權,也會把統一作為天然的使命。

比如劉淵,他原本是匈奴人,趁著華夏內亂帶兵進入中原割據一隅建立了漢國,但他稱帝後下的第一道詔旨卻是「四方略定,惟東南一隅未賓王化」,可見,只要是融入了華夏文明當中,就會不自覺的接受這種大一統的觀念。


既然大家都想著統一,那為什麼我國歷史上還會有長達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分裂狀態呢?

這是因為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個「正朔」的問題。像三國時期的蜀漢,原本實力最弱小,但因為自詡漢朝正朔,所以屢屢以「討賊」的名義出兵伐魏。

西晉在滅掉魏蜀吳後,再次完成統一,但西晉卻是個短命王朝,僅僅37年後,中國重新進入大分裂時期。直到公元383年,統一的時機才再次出現。當時北方已被前秦統一,華夏大地只剩下兩個政權:秦和晉。

雖然漢人都奉東晉為正朔,但秦國無論是地盤還是國力都遠在東晉之上,而且苻堅還攻佔了東晉的西蜀,對東晉形成了包圍態勢。當年8月,苻堅徵調了近90萬大軍南征,而東晉迎戰的兵力只有區區8萬北府兵。


苻堅自信的說道:「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90萬對8萬,差距如此懸殊,這仗還用打嗎?苻堅於是派度支尚書朱序出使晉軍大營,勸對方放棄無謂的抵抗。

不料這個朱序「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到了東晉軍營後,不僅沒有勸降,反而向晉軍統帥謝玄建議趁著秦軍主力還沒有集結完畢,打他個措手不及。

於是謝玄給苻堅寫信說,我手上還有八萬人,鹿死誰手還不知道,你大軍往後退退,給我騰出一塊決戰的場地。自信投鞭斷流的苻堅沒有多想,立刻下令大軍從淝水一線後撤。

戰前突然接到撤軍的命令,前秦大軍立刻陷入了混亂,而朱序卻趁機在軍營中大喊「苻堅敗了」,秦軍頓時心慌意亂,原本的後撤變成了大潰敗。

苻堅一敗,那些先前已經歸順他的鮮卑、羌等部族紛紛反叛,不久苻堅死於羌人姚萇之手,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四分五裂。直到公元590年,隋朝才結束分裂割據,再次統一中國。

顯然,心向東晉的朱序一聲大喊,無意間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讓中國的再次統一推遲了足足20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類人在古代被列為賤民,但百姓遇見卻都主動給錢,不給必出事
中日韓三國史書怎麼描述各自國家起源?就服韓國人腦洞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