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偏癱要想康復好 24h管理離不了

偏癱要想康復好 24h管理離不了

偏癱患者24h管理

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不僅取決於各種治療方法,而且患者在治療時間外的生活管理也十分重要。無論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如何,若患者在生活中繼續以異常模式活動,治療取得的進展也將會停滯甚至減退。因此,對患者的24小時管理在康復治療中也具有特殊的意義。

良肢位是早期抗痙攣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確的良肢位擺放能夠使偏癱後的關節相對穩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痙攣模式,同時也是預防以後出現病理性運動模式的方法之一。

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進行合適的24小時管理和正確的良肢位擺放有如下益處:

1、防止壓瘡

2、防止肺部感染

3、抑制痙攣

4、預防肩關節脫位

5、預防肩手綜合征

6、改善患者不正確的異常模式

7、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偏癱患者在卧床期間應採取正確的姿勢和體位,以利於今後功能的恢復,同時可避免患者長期卧床造成的心肺功能下降,並為將來的功能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偏癱患者24h管理(上肢)——張林

良肢位是早期抗痙攣的重要措施之一,這種良肢位(又稱抗痙攣體位)能夠使偏癱後的關節相對穩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痙攣模式,同時也是預防以後出現異常運動模式的方法之一。

良肢位是為了保持肢體的良好功能而將其擺放在一種體位或姿勢,是從治療護理的角度出發而設計的一種臨時性體位。上肢良肢位的正確擺放,可以起到防止壓瘡、防止肺部感染、抑制痙攣、預防肩關節脫位以及預防肩手綜合征的作用。偏癱患者的上肢典型痙攣模式表現為肩關節內收、內旋、下垂後縮;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前;腕關節掌屈、尺偏;手指屈曲。偏癱患者的良肢位,應針對其病理變化,採取抑制痙攣的體位。上肢保持肩胛骨向前,肩前伸,伸肘。偏癱患者在卧床期間應採取正確的姿勢和體位,以利於今後功能的恢復,同時可避免患者長期卧床造成的心肺功能下降,並為將來的功能恢復創造條件。

下面重點介紹偏癱患者卧位和坐位時良肢位上肢的擺放方法:

一、卧位

(一)仰卧位

擺放方法:患者頭部置於枕頭上,枕頭應高度適宜不能使胸椎屈曲。患側肩胛骨下和上肢下墊一薄枕使肩胛骨前伸。患側前臂旋後,肩關節保持前伸稍向外展、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輕微背曲、手指伸展,平放於枕上。

(二)患側卧位

這一體位是卧位姿勢中對患者最有利的體位。採取患側卧位時,增加了對患側的感覺輸出,有利於患側功能恢復;同時患側軀體得到伸展,可避免誘發和加重痙攣,使患者健側的活動能力得到增強。

擺放方法:患者頭頸稍前驅,患側肩胛帶前伸,肩關節前屈使上肢和軀幹呈90°夾角,在其下方放一枕頭支持。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背伸或握一毛巾卷。健側上肢放鬆處於舒適體位即可。

(三)健側卧位

擺放方法:患者患側上肢在上,患側肩向前平伸外旋,患肩前屈90°-100°,患側上肢放於枕頭上。肩胛骨前伸,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手伸展或握一毛巾卷。

患者卧位擺放注意事項

1、患側肩部略向前伸,避免患肩承受過多的壓力引起疼痛。

2、保持患側肩胛骨前伸時,不能直接牽拉患側上肢,避免對患側肩關節的損傷。

二、坐位

(一)床上坐位

採取此體位需保持軀幹直立,背部伸展,患者雙上肢應對稱置於其身前的支撐物上,使患者上肢始終處於患者視野之內,避免患者忽視。

(二)椅坐位

患側上肢下應放一薄枕,使左右兩側肩和軀幹對稱,患者肩往前伸,手肘放鬆伸直,腕關節背曲。

(三)輪椅坐位

輪椅的規格尺寸應與患者的身材相適應,患者患側上肢應置於輪椅桌板上,可在患側上肢下墊一薄枕,防止肩部下垂。並保持肩前伸,肘、腕、指各關節伸展,抑制屈肌痙攣。

患者坐位擺放注意事項

1、患者坐椅子時,上肢絕不能垂吊在椅子旁邊。

2、患者最好選擇有扶手的椅子,抬頭,上身垂直,患側上肢放在椅子扶手上,用枕頭支撐,保持腕關節背曲。

GIF

偏癱患者24h管理(下肢)——楊新然

偏癱病人的康復不僅取決於各種治療,而且病人在治療時間外的生活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治療措施多好,如果患者繼續在生活中以異常模式活動,治療取得的效果也將會失去。因此,要把康復看做是對病人的24小時管理或生活方式,

床上體位擺放:

中風初期,患者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渡過。因此,床上體位擺放非常重要。其實,在生命體征平穩的狀態下患者應儘早坐起來,

偏癱側卧位:患側上肢前伸與軀幹不小於90°,前臂旋後,手腕被動背伸,且使肩胛骨前伸,健側上肢可放於身上或後邊枕頭上,下肢呈邁步位,健腿髖,膝屈曲並由枕頭支持。

健側卧位:偏癱上肢由著枕頭支持在患者前面,上舉約90°伴肩胛骨前伸,健側上肢可放於患者最舒適位置,偏癱側腿向前稍屈髖、屈膝,並由枕頭支持,健側下肢平放在床上,稍伸髖、微屈膝。

仰卧位:儘可能少用仰卧位,這種體位受緊張性頸反射和迷路反射影響,異常反射活動最強,還易使骶尾部足跟外側和外踝處發生壓瘡的危險增加,在患側臀部、大腿下面放置枕頭,使骨盆向前,防止患腿外旋,在偏癱肩胛下放一厚墊,使其前伸並使上肢處於抬高位置。

床上坐位

髖關節屈曲至近於直角的適宜角度,脊柱伸直,患者背後放置足夠枕頭以幫助達到上半身豎直的座位,床上坐位時要避免出現不利的半卧位,半卧位的情況下會強化痙攣模式。床與輪椅間的轉移

被動轉移

輔助者把患者移至床邊坐位,雙腳平放於地上,輔助者的兩腳放於患者腳兩邊,用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者的膝關節。幫助患者前臂放於輔助者肩上,自己的手置於患者肩胛骨內緣,使其重心向前移至腿上,並使患者臀部離床,旋轉患者接近輪椅,把患者緊貼輪椅靠背坐下。

主動轉移

將輪椅置於患者健側,與床呈四十五度夾角,患者用健手置於輪椅遠離床邊的扶手,然後充分前傾軀幹,以健腿為軸,然後轉身並坐於輪椅上。

床上翻身

被動翻身

當患者不能主動參與運動時,可將兩下肢屈曲腳放於床邊,然後將兩膝轉向翻身側。輔助者將一隻手置於對側肩胛骨下,並幫助旋轉軀幹,即可完成翻身。

主動翻身

患側翻身,健手抓住患側手腕,向患側擺動,頭部向患側旋轉,健腿向患側擺動,旋轉軀幹,完成翻身。

健側翻身,患者健手抓住患側手腕,使患側肩胛骨充分前伸,健腿置於患側腿下方,然後向健側擺動,旋轉軀幹,完成翻身。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聊城市腦科康復 的精彩文章:

TAG:聊城市腦科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