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38.48千米!中國這個洞問鼎「亞洲第一長洞」!

238.48千米!中國這個洞問鼎「亞洲第一長洞」!

238.48公里!

亞洲第一長洞!

3月24日,貴州雙河洞晉陞為「亞洲第一長洞」!

2018年雙河洞歷經十五天的科考探測,探測長度從2017年的200.427公里刷新至238.48公里,首次超越長達222公里馬來西亞清水洞,成為:

亞!洲!第!一!

世!界!第!六!

雙河洞位於貴州省綏陽縣溫泉鎮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內,是世界重要的碳酸溶岩沉積區,洞、水縱橫,地勢多變,是喀斯特地質地貌的典型呈現。

自1988年以來,來自法國、日本、義大利、美國等眾多國家的地質、洞穴專家,聯合國內、貴州方面專家,對雙河洞進行了十九次聯合科學考察。

31年來,世界洞穴專家不畏艱險,一次次叩開「地心之門」,發現了地下梯田、洞穴瀑布、捲曲石、石膏晶花等地質奇蹟和大量洞穴生物化石、洞穴活體生物,為洞穴地質、生物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極有價值的資料。

國內唯一洞中地下大裂縫

雙河洞因洞內有中國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地下大裂縫而得名。

裂縫由上至下,逐漸變寬,最窄處僅能一人側身通過,全長1000米。

溶洞分上中下三層,並通過地下河與其他溶洞貫通。洞內常年恆溫15攝氏度,冬暖夏涼,空氣清新,是負氧離子含量很高的一個天然氧吧。

洞內還有捲曲石、石花、地下暗河、洞中瀑布、九曲十八彎洞道等喀斯特景觀。

世界最大的天青洞穴——石膏晶花洞

石膏晶花洞洞長13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中國唯一天青石溶洞景觀洞穴」。

洞內的捲曲石,通體透明,玲瓏別緻,如瓊樓玉宇,雪樹銀花,彷彿置身於冰雪世界。

還有眾多柱狀石膏單晶聚合成放射狀晶花,洞壁上沉積的纖維狀、絮狀石膏,似雪白輕柔的棉花。

經過多年的努力,雙河洞這一世界級的旅遊資源正揭開神秘的面紗,奇、險、峻、秀的最美風光逐一展現在世人面前,被譽為「中國第一長洞」、「世界最長的白雲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

2018年

雙河洞科考新發現

01

碓窩洞和雙河洞連通

碓窩洞是2003年當地村民發現的一個新洞口,由於探測難度十分的大,直到2015年,科考專家們才發起了對碓窩洞的探測,通過3年多的努力,碓窩洞探測的長度達到了8公里以上。在今年的雙河洞科考節期間,讓·波塔西帶領的小隊,在雙河洞的腹地成功找到了一個新的洞道,與雙河洞系連通,為了連通碓窩洞和雙河洞,在去年冬天,讓·波塔西曾在洞內進行了連續84個小時的探測。

02

發現一種瀕危生物

在對碓窩洞的探測當中,科考專家們在洞內發現了一種瀕危的物種,它的外形跟「娃娃魚」很像,長度約10厘米左右,目前科考專家並未能對這種生物進行準確的定義,猜測這應該是蠑螈的一種,科考專家錢治稱其為「矮胖蠑螈」,另一名科考專家小蔥則稱其為「日本爪鯢」,雖然無法準備定義這個新發現的生物,但可以推斷這是一種瀕危物種。

03

一次性發現多種大型生物化石

在這一次的科考當中,科考專家們在洞內還發現了新的生物化石,有熊貓的化石,還有疑似劍齒虎、劍齒象的化石,在之前的科考當中,雙河洞還發現了熊,疑似犀牛等動物的化石,由此,專家們推測,綏陽曾經是這些大型生物的主要分布地,不過由於氣候的變化,現在這一類生物已經基本消失。

歷年不完全科考成果:

在婁山關組白雲岩與桐梓組頁岩之間發現厚約50米的灰岩層;

在桐梓組底部找到厚度約30米左右的頁岩層;

發現婁山關組含膏鹽的角礫狀白雲岩是雙河洞形成的關鍵;

找到了幾處化石富集層;

初步查明五峰嶺、九道門主要景觀的成因;

發現疑似亞洲黑熊骨骼、劍齒象牙齒骨骼和活體鼠類動物飛貓;

……

深洞內的大鯢,因為沒有直射陽光,為白色

已知洞穴生物主要有:洞穴多足蟲(馬陸)、水蛭、蝌蚪、蝦、蛙、蜘蛛、蝙蝠、蟋蟀(斑灶馬)、鉤蝦、大鯢、螃蟹等

科考隊在尋洞過程中,發現的漸危物種扇脈杓蘭

科考隊在尋洞過程中,發現的漸危物種八角蓮

……

雙河溶洞31年科考歷程回顧

早在100多年前,居住在當地的人們便進入洞穴系統的部分洞段采煉硝礦,他們的足跡已經深入到了當時一般人所不能到達的地方,算得上是對雙河岩溶洞穴系統進行過探險的先行者。

對雙河溶洞進行系統全面的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

1987年,綏陽當地村民向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報告發現較大洞穴群,同年,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派出科考人員對其進行初探。

1988年,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聯合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進行國際聯合科考,雙河洞探測長度達到35公里,但35公里並未完全連通。

1990-20000年,在這期間,在沒有太多資金和裝備支撐的情況下,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對雙河洞進行了間歇性科考,持續10年,並順利將雙河洞探明長度增加到50公里以上。

2001年開始,中法聯合科考隊來到雙河洞,並決定每年定期對雙河洞進行科考。

2003年,雙河洞長度達到70.5公里以上,成為中國第一長洞。

2005年,雙河洞成為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國際洞穴培訓基地掛牌成立。

2006年,雙河洞長度突破100公里。

2016年,雙河洞被重新定義,在這一年雙河洞成為世界最長的天青石洞穴,和世界上最長的白雲岩洞穴,探明長度達到186.33公里。

2017年,雙河洞探明長度突破200公里,躋身世界第十長洞。

2018年,雙河洞探明長度達到238.48公里,成功超越馬來西亞清水洞,成為亞洲第一長洞。

雙河洞科考意義

據專家介紹,洞穴科考有別於地表科考,洞穴處於地下,能較長時間保留一個地方的歷史痕迹,比如古地質、古氣象、古生物甚至水文等。這些都是科考的重點內容,這些將有利於我們對古時環境的認知,幫助人類更好地認知自己所處的環境,思考如何去保護人類的棲息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土圈 的精彩文章:

這些罕見奇觀 不看會後悔噢

TAG:國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