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汽車行業中,女性可永遠不是花瓶

汽車行業中,女性可永遠不是花瓶

3月份,女性歷史月份。今天我們來說說女性和汽車的關係。

從賽車手到發明家再到行業巨頭,與機動車相關的大部分家喻戶曉的名字都是男性。但從一開始,女人就在男人旁邊——她們修理、設計、推廣,當然還有駕駛汽車。

例如,有說法稱,第一次駕駛無馬馬車的是「汽車之父」卡爾·賓士的妻子伯莎·賓士。卡爾當時的新發明實驗汽車僅用於短距離測試,而39歲的賓士夫人和她十幾歲的兒子潛入了這輛三輪車——Motorwagen 3號,從德國的曼海姆開到了到她在普福爾茨海姆的母親家,一共行駛了驚人的65英里。

據報道,她曾在半路上用發卡疏通堵塞的燃料管線,用絲襪作絕緣,由此,一段需要從黎明走到黃昏的旅程被縮短到很短的時間內。伯莎·本茨走過的這條道路被命名為Bertha Benz紀念路線,是歐洲工業遺產之路的一部分。

伯莎·賓士的歷史性旅程和她精巧的路邊維修,證明了這種新奇裝置的商業和消費價值,也說明從一開始,女性就積极參与在汽車這一新技術和新行業當中。

然而,出於某種原因,在過去100年的流行文化中,女性往往被描繪成一種比起汽車塗裝,更關心口紅的人,認為女性對引擎蓋下的內容毫不關心,也一無所知。更有甚者,女性被貶為笨手笨腳、易出事故的「女司機」。(儘管有各種各樣的調查和統計數據,認為女性在開車時更安全。)諸如「女司機」、「女性機械師」等短語內含的微妙含義,似乎這些代表著女性不足以成為標準——有司機,還要有女司機。

在Georgine Clarsen2008年《望塵莫及》(Eat My Dust)一書中,她在對19世紀末期的女性和汽車進行了研究後寫道:「女性駕車者」這個名詞表明,她們是對主要駕駛人群的補充。

澳大利亞卧龍崗大學歷史和政治學教授Clarsen研究了許多關於早期女性司機,企業主等的故事。她指出,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駕車的初期,不少受過訓練的機械師、計程車服務供應商、駕駛學校和車庫所有者、救護車司機和技術人員都是女性。

事實上,在20世紀70年代,當Clarsen本人遵循女權主義「給一個女孩一個扳手」的口號,成為一名見習機械師時,她驚訝地發現,很多年長的女顧客們都有當汽車機械師的經歷。在20世紀後半葉,女性在汽車技術方面的能力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在某種程度上,女性作為汽車製造方的神話依然存在。

Clarsen寫道:「雖然汽車行業歡迎女性作為消費者參與進來,但這與成為有能力的司機、知識豐富的買家、精鍊的修理工、專業設計師或創意設計師是另一回事。」

在她的書中有一則令人驚嘆的軼事,故事來自在20世紀20年代末,一對用道奇跑車進行跨國旅行的女性。根據Clarsen的研究,這些女性要藏起來對她們的車輛進行必要的維修和保養,因為她們說如果在居住地區駕駛或修理汽車,她們的車會被男人篡奪,因為他們認為女人「沒有任何汽車技術」。

即使在今天,這種歧視態度仍然存在。如果一個女性獨自為自己的車進行了售後修理,總會有人跳出來問東問西:「你做的嗎?你自己做的嘛?沒人幫你嗎?」

目前,男性繼續壓倒性地參與著汽車技術的職業課程,針對女性的汽車廣告似乎更強調兒童安全和儲備的空間,但很少提到汽車動力、加速或處理等更專業的問題。

令人困惑的是,一百多年以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斥著汽車,而女性一直不被視為,而且甚至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汽車行業中具有影響力的人和卓越的競爭者。在汽車製造、銷售、賽車、設計和維修方面的強大女性的存在仍然是例外,而不是普遍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希文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日內瓦車展:外媒聚焦瘋狂打call的12款車
保時捷宣布:第一款電動轎車已經下線 售價僅8萬美元

TAG:白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