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支教「蹦極」現象應杜絕

支教「蹦極」現象應杜絕

當前,為了縮小和消除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根據國家有關政策,不少地方城鎮中小學優秀教師和水平較高的領導幹部到偏遠地區的薄弱學校支教,其目的是為薄弱學校帶去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理念,使薄弱學校儘快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但是,由於當前社會不良思潮的侵襲和影響,在一些地方,被派出支教的幹部和教師存在著「蹦極」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所謂「蹦極」現象,即表面上被派出支教者人到了受援學校,但心仍在原單位,心中裝的仍然是國家給予的種種「實惠」。因此,部分被派出支教的幹部和教師「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肯踏踏實實、真心實意地在薄弱學校;不肯潛心改變薄弱學校的教育面貌,只等支教期一滿「得勝回朝」。

據不少長期工作在偏遠薄弱學校的教師以及當地學生家長反映,這樣「歪嘴和尚念歪經」式的支教,居然成了某些人「曲線」實現個人目的的「面子工程」。還有一些與領導關係密切的支教者,把支教當成了個人「鍍金」的手段。「支教」當中,雖說班沒認真上幾天,課沒認真上幾節,但工資上浮了,職稱晉陞了。這樣的現狀傷了許多長期紮根於偏遠薄弱學校工作教師的心。有的鄉鎮和村級學校的教師氣憤地說:「有些不實實在在『支教』的一來,不管幹多干少與干好乾壞,什麼實惠都得了。結果,自己越教越泄氣。」

這實在是歪曲了國家和上級部門實行支教政策的初衷和本意。對此,許多有識之士建議,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出台宏觀政策與機制,要求中層領導、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充分發揮其先進性,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人隨關係走,以較長的支教年限服務基層學校,甚至長期紮根基層學校,以讓普通教師充分體會到其先進性。對於其在支教期間所獲得的各種榮譽稱號和「實惠」,建議建立時效性,在支教者不顧工作需要以非正常渠道離開鄉村基層學校後,立即將有關榮譽稱號和「實惠」及時撤銷和追回,並且給予必要的黨紀、政紀甚至人事方面的處理。

這樣,我們就可以使某些地方的支教活動由「蹦極」變為「潛水」,重新賦予支教以應有的含義和作用,使所有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支教是一個神聖和光榮的事業,同時又是一個需要奉獻和付出艱辛的事業,「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貪功獲利,莫入此門」。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27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就近入學 破解擇校難題
我和機器人掰手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