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的做人之道,為人處世滴水不漏,位極人臣的社會經

曾國藩的做人之道,為人處世滴水不漏,位極人臣的社會經

曾國藩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雖然出身於湖南省湘鄉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中,並無顯貴之人。而且他本人也是資質平平,考取功名接連落榜之後才中了個秀才。然而,卻在仕途上平步青雲,不只是清朝的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更是封一等毅勇侯,成就公侯世家。不論曾國潘對歷史的影響,單說此人能夠位極人臣,就說明他在為人處世上有足夠的經驗。

1,欲成大事,必先識人

曾國藩認為,用人必先知人。也就是說,如果想要重用一個人,必須在知道這個人,熟悉這個人為前提。雖然這是用人之道,但是,這個道理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交朋友,不也重在一個識人上嗎?畢竟我們的身邊有形形色色的人,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朋友。而成為了朋友的,也不一定全都能相處的下去。這不就是在考驗識人二字嗎?包括選擇創業的合伙人,也要在這兩個字上下功夫才行。

2,不吃獨食,才有人脈

這大白話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非常符合我們目前的時代前景——共享!現在共享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資源的整合,再利用,強強聯手。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模式了。不再是各自藏著掖著,而是變成資源的大融合。大家奔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去,共享也就順應了時代。而不吃獨食,就是共享的一種理念,大家一起出力,有了成果一起分。只有這樣才能愉快的合作。霸佔別人勞動成果的往往會撐死。所以說,不吃獨食,一起分享,雖然聽起來像是強盜們坐地分贓,但是,這種強盜式的合作形式,卻是時下最靠譜的方式。

3,只管耕耘,莫問前程

這個就有必要說一下曾國藩的少年歷史了。同時代的名人們,李鴻章17歲中秀才。左宗棠14歲中秀才,梁啟超11歲中秀才。而曾國藩呢,16歲開始,連著考了七次,才好不容易考中一個秀才。還是差點墊底的倒數第二名。曾國藩自己也曾經說過,他讀書,就是下笨功夫。其實,不只是讀書,什麼事情都是如此,只有天賦而不付出汗水,再大的天賦也沒有用。而這種死工夫,笨功夫其實更加的穩妥。縱觀歷史上的天才,奇才,大都結局不好。仲永泯然眾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反觀曾國藩,後來居上,位極人臣。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的,通天的往往都是大路。所以,還是腳踏實地來的最實在。

4,事不做絕,留有餘地

其實,這個事情不只是曾國藩,上海黑道教父杜月笙也經常說這句話。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我們做人也是如此,有時候,話說死,事做絕,不只是把別人逼進了死胡同,也讓自己毫無迴旋的餘地了。除非斬草可以除根,否則,還是留些餘地的好。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事做絕了,必定會遭人記恨,還給自己樹立了敵人,徒增許多煩惱,又是何苦來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涵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五,糖蜜們一起期待,唐嫣有大事要發生!
周冬雨為何會成為時尚界的新寵

TAG:涵涵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