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李寧成功蛻變,國產運動品牌的前景如何?

中國李寧成功蛻變,國產運動品牌的前景如何?

在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營銷君先給大家看一下李寧的2017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營收達 88.74 億元,同比上升 11%。這其中,李寧主品牌營收佔比 99%,達 88.19 億元。很明顯,李寧品牌從業績下滑轉危為安,開始有了很明顯的增長,那個被大家逐漸遺忘的國民品牌又捲土重來了。

李寧品牌被「救活」了

在2012年~2014年間,由於放棄中老年市場,過量擴展的庫存積壓,加上國內外競品包圍等種種原因,李寧品牌累計虧損達到了31億元,公司處於了一種岌岌可危的狀態。對於陷入這樣困境狀態的公司,李寧親自上場出任CEO,上演了一場英雄歸來的戲碼,將李寧品牌扭虧為盈。

在去年上半年,李寧首次開設官方Facebook和Instagram用於宣傳內容包括品牌、產品、市場活動等。同時還新增對伊朗Tractor Sazi Tabriz FC足球俱樂部、印尼羽毛球名將LiliyanaNATSIR 、Tontowi AHMAD、HendraSETIAWAN 和 Mohammad AHSAN 的贊助,又於去年八月與中國男籃CBA公司正式達成5年10億元的彈性續約協議。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李寧品牌在進行轉型後推出的新款,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消費者搶購一空。如中國李寧「雲中白鶴」日前在上線幾分鐘內售罄,而早些日子的李寧韋德之道5"全明星"開售時,線下門店的搶購狀況也是出現了排長隊的盛況。

「進軍時尚界」這樣的舉措可以說是為李寧品牌回了一大口血。在今年二月,與天貓合作到紐約時裝周走秀,將中國古老的工藝與現代時尚風格結合在一起,展現了真正的中國品牌實力。有專業人士更是對此分析稱,這是李寧在用時尚的語言,表達著李寧品牌的體育精神。

時裝周走秀就是非常成功的營銷,去紐約走秀之後,獲得媒體的報道和時尚博主們的認可,在大家都將李寧漸漸淡忘的時候,英雄歸來,重新在國內市場提升其品牌形象。

其他國產運動品牌發展如何?

說了李寧,大家再隨營銷君一起來看看其他國產運動品牌。

2017年,安踏、李寧、361度、特步4家公司共實現營收358.4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的317.8億元上升12.78%。除特步在營收與凈利上均出現同比下滑之外,安踏、李寧、361度均在2017年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

其中,安踏屬於增長最穩定的一個。安踏對自己的品牌定位非常清晰,在國外運動品牌佔主導的如今,以「高性價比」來作為他們的主要競爭優勢,並把店鋪布置著重放在三四線城市。隨著贊助奧運會、簽約運動明星等舉措,安踏在一步一步提高他們的品牌形象。更有收購FILA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權等等,都為安踏帶來不少的增益。

361度則針對國內大眾、兒童運動以及高端戶外運動市場進行了細細的劃分。其中,兒童運動做得尤為出彩,童裝銷售穩步增長,銷售收入已佔集團營業額的13.8%,同比增長9.2%。另外,他們還聯合百度推出了智能童鞋,具備高精度定位功能,還能監測孩子的身體狀態。

但是,同樣把寶押在童裝的特步卻沒有獲得很好的成績。預計童裝業務的銷售會有50%的增幅,在全國開設400家童裝店,卻遭到裁撤,截止去年六月,銷售點僅有250家,這也導致在經營方面,落後於其他同類型的運動品牌。

國產運動品牌的前景如何?

在國外運動品牌佔主導的情況下,國產品牌確實是處於被動狀態。於是,安踏、李寧等國民品牌都開始主打走「多品牌」「高端化」路線,一改之前單一的品牌模式。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效益,也提升了品牌的市場影響力。

但是,雖然現在國產品牌在穩步上升中,可相較於阿迪、耐克、PUMA這些國外運動品牌,國產品牌沒有一個所謂的「經典款」,也就是提到一個品牌就能被人們所稱道的經典。這其實也是展現品牌力的一個表現,如果國產品牌能在這一點上能有所突破將會更好。

這裡營銷君用阿迪達斯來舉例:無論是Stan Smith還是NMD,阿迪達斯都會先講故事賣情懷,然後再進入「意見領袖引導」和「飢餓銷售」環節。每一個採用了這種售賣方式的系列都成了消費者喜愛的「爆款」,這也是他們的成功之處。

總之,國產運動品牌要想尋求更大的發展,除了要解決創新能力弱,還要考慮出一個足以對抗國外運動品牌的營銷方式才行。隨著全球時尚市場向東方的轉移,也給予了國產時尚品牌更廣闊的預期和市場前景,國產品牌的崛起指日可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牌新發現 的精彩文章:

必勝客出可點餐球鞋,快餐品牌紛紛玩「跨界」

TAG:品牌新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