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說元青花瓷的火石紅

再說元青花瓷的火石紅

元 青花蕉葉秀石印花纏枝牡丹紋菱花式大盤

元代時,麻倉土開始用於青花瓷胎體的製作。麻倉土產於景德鎮附近一座叫麻倉山的地方,屬於一種含有較多鐵分子結構的優質高嶺土。由於含有鐵成份,在和主要制胎材料瓷石配合成胎土料燒制後,會在某些地方產生火石紅。比如底足表面、底足胎釉結合處、胎內浪蕩釉滴的邊緣處(口沿內表、胎內表均會有這種釉滴)。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除了在燒制過程中會產生火石紅外,一些出土的器物在出土前也會在所埋藏土層的濕潤環境中潤發出火石紅,或在濕潤閉塞的環境中使原有火石紅特徵增強。


火石紅現象

麻倉土胎燒制或潤生出的這種火石紅的顏色為桔紅褐黃的融合色,表面有一種半金屬光澤。在釉滴邊緣或在底足胎釉結合處滲出窄窄的線狀桔紅褐黃色來。雖然是一種桔紅褐黃色,但顏色卻融為一體,並無黃色顯露,即有時偏桔紅,有時略有褐,絕不會偏出黃色來(人造假火石紅邊緣經常會偏出暗污的黃色來)。

再就是在底足的表面滲出點點桔紅褐黃色,往往伴著底足出現的一些黑渣點共生存在。個別器物火石紅特別多的時候,其底足呈現出大面積的色素覆蓋,即全被火石紅遮住。

元青花瓷葫蘆瓶底足邊緣的釉滴和胎釉結合處的一線火石紅現象

火石紅現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特徵。雖然有些元青花瓷胎體並不一定有火石紅,但一般來說,人們更喜歡有火石紅的器物。因為有火石紅,可更充分表現出元代青花瓷器的風采。

火石紅現象的模仿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人們常說景德鎮能仿出火石紅,但其仿照的最高超者和真品火石紅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就像刷出的一層紅褐色漿狀物烤在了底足上,或像薄薄一層附在胎骨上的皮層,沒有滲出感、浸潤感,沒有半金屬光澤,更像一層發亮的褐紅色薄漆。因此連造假者本身也覺得很泄氣,現在乾脆不做火石紅,直接做成無火石紅器物來冒充真品。因為元青花瓷中的確有一部分無火石紅。這也成了造假者冒充元青花瓷的借口。這些做法只能欺騙一些最初收藏者,使這些人上當後痛斥假品泛濫,好象世上到處都是假器而無真器。無形當中也在某種程度上起了排斥一切的反作用,以為天下就只300隻元青花瓷,非國外「兩伊」博物館藏品就它處再無了。

但是,看懂真火石紅後,即明白真火石紅說到底還是仿不出來的,才明白景德鎮仿品始終過不了關的「卡殼現象」。人們大可不必杯弓蛇影。


真假火石紅區別

真火石紅和假火石紅的本質區別用兩個字概括就是符合不符合「自然」。真火石紅生成的因素就相當於自然界中的「基因」,這種「基因」是深藏於麻倉土和古代瓷石中的「密碼」,只有在合適的條件下,這種「基因」自然而然地使胚胎生出美麗的火石紅。沒有這種「基因」,就是使再大的勁兒也沒用。比如景德鎮造假者研究出火石紅是一種含鐵較多的晶體析出物,便往現代胎土裡面摻些極細的鐵分子之類,又在胎體中保留濕氣採取墊燒留有空隙增加氧化量,或在足底事先刷一種含鐵量較大的漿料,燒出前面說的如同刷出來的褐色,即薄薄貼在底足下一種四不像的發亮的附著層。其毛病之根本就是忘了「自然」,不知道鐵分子不等於「基因」。不錯,麻倉土中確實含鐵多,但鐵再多,如沒有其中的結構性微因子作用,火石紅也不可能生成。故現代火石紅難以仿成古代火石紅,其關鍵就在於沒有結構性微因子的給力。

可惜的是,麻倉土在明萬曆時就已用盡,古代瓷石料也早在民國年間消失。因此,現在已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說到這兒,有一種最近幾年才發現的博陵第款元青花瓷的火石紅比較特殊需說明。博陵第款有許多器物的火石紅乍一看也有刷上去的感覺,泛紅褐色,但仔細看,卻是深入胎骨,與胎緊密為一體,這和仿品有本質不同。而仿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仿這種博陵第款的火石紅,但仔細看,兩者相去甚遠。仿品火石紅顏色的邊緣常有發淡的暗污的偏黃色,而博陵第款火石紅沒有這種邊緣常出現的發污的淺淡黃,更沒有仿品火石紅浮於表面一層的亮色。仿品火石紅同器物胎體結合比較松,似乎用砂紙就能擦掉。這種感覺在博陵第款器物上不會找到。在識別博陵第款器物和仿品器物時,這是尤其要注意的(儘管目前對博陵第款器物仍有爭議)。

在審視精品元青花瓷器物的時候,有火石紅比無火石紅要打眼得多,火石紅在關鍵意義上甚至可以直接判斷出真假來。

火石紅現象在宋代就有,比如耀州窯器物的底足上,其火石紅為一種醬黃水銹色。而元青花瓷卻是桔紅褐黃融合色。自打這種顏色的火石紅大量出現於元代後,一直沿續到後世,直到清代康熙時才逐漸變弱,至乾隆時好一點的官窯瓷器上已無火石紅,只是在個別器物或某些民窯瓷器上還有保留,直到民國後完全消失。

元青花瓷大罐內底部的釉滴邊緣泛火石紅現象

元青花瓷大罐口沿內釉滴邊緣一線火石紅現象

元青花瓷大罐底足邊緣的斑點狀、胎釉結合處的一線狀火石紅現象

一隻帶有釉滴邊緣火石紅現象的元青花瓷片

仿品大罐底足的假火石紅現象

另一隻仿品大罐底足的假火石紅現象(褐中帶黃比較污濁發暗)

仿品大罐胎釉結合處的假火石紅現象(褐中過渡可見黃比較污濁)

目前有爭議的博陵第款類大梅瓶底足的典型火石紅(特點是結合胎骨緊密呈亞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宋代官窯:望塵莫及的審美
瓷器品相:甄別與術語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