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代瓷器哥釉在新的市場行情

清代瓷器哥釉在新的市場行情

目前,成化仿哥釉瓷已經難覓蹤影。明晚期至清乾隆,哥釉瓷再一次達到頂峰。其細碎的紋片,肥厚的釉層成為當時瓷器爭相效仿的寵兒。哥釉青花龍紋是在玉質般的哥釉上面描繪鮮艷、明亮的青花,使古典的青花與皇室龍紋相得益彰,互為襯托,極為美觀。哥釉器青花紋飾一經推出,一時成為備受追捧的「香餑餑」。晚明至清代的哥釉青花被景德鎮大窯、名窯紛紛仿製。在眾多窯址中,一些為官燒制的青花瓷為與民間款以示不同,題「官」字以示區別,字體採用宋代常見的款識,也有些用淺刻紋,因此普遍出現小器大開片、大器小開片的哥釉瓷現象。

清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高度繁榮的黃金時代,清朝時期瓷器文化以及漢族勞動人民瓷器燒造水平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最光耀燦爛的一頁。?

在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在位60年,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有數端功績可述。瓷器生產亦可圈可點。就官窯瓷器來講,品種之豐富,器形之齊備,工藝之奇巧,紋飾之廣泛均超過康熙、雍正兩朝,為歷代之最。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後世備受人們青睞,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風格,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但其製作工藝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賞宋代哥窯,嘗欣然作詩讚云:「 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哥窯瓷最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 「 金絲 」、 「 鐵線 」 。

宋代哥窯瓷既如此名貴,那當時其窯址又在何處呢?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據史料記載,浙江龍泉南宋時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為業,各主一窯,兄所主之窯名哥窯,弟窯亦稱龍泉窯。

哥窯瓷器的特點是里外披釉,均勻光潔,晶瑩滋潤,不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輪廓亦柔和流暢。屬於青瓷系的哥窯器,以釉色取勝。

哥釉瓷器成交價格

清雍正-哥釉貫耳弦紋大方 1200-2200萬 1725萬 2013/12/6

清雍正仿哥釉綬帶如意耳 500-800萬 1150萬 2013/5/22

清雍正仿哥釉五孔瓶 800-1200萬 1127萬 2015/5/12

清乾隆御窯仿哥釉漢壺尊 550-600萬 805萬 2014/11/20

清雍正仿哥釉八卦龍耳抱 500-700萬 805萬 2014/12/9

清乾隆仿哥釉貫耳穿帶- 500-750萬 782萬 2014/11/1

清雍正仿哥釉貫耳瓶 300-500萬 775.5萬 2004/10/29

清乾隆仿哥釉雙如意耳壺 650-850萬 728萬 20015/5/21

清乾隆仿哥釉貫耳穿帶方 300-500萬 621萬 2014/12/6

清乾隆仿哥釉御題詩貫 200-300萬 615.15萬 2015/4/11

清雍正仿哥釉鐵鏽花獸面 80-120萬 563.5萬 2013/9/17

清雍正仿哥釉弦紋瓶 120-150萬 436.8萬 2015/5/17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星辰看。」

使得清高宗弘曆發出如此感嘆的,正是那渴望不可及的盛唐與兩宋的繁花勝景。治隆唐宋,不憚是物產的豐隆與文明的昭彰,更是文化的深刻發酵,然而力求成為天下文人表率的清代帝王,對於自身的漢文化修養,視作安邦立國之本。然而努力學習儒家經典,自康熙帝始一直是清代皇家不斷追求的目標,從典章制度到陳設用器,無不師法。

此種師古崇文的共識施於純色的瓷,則產生了對於唐宋時代治器的無限嚮往,「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秘色瓷已無從得見,故而清代帝王可以望見與摩挲的,就是趙宋王朝五大名窯所創立的純美色釉,其無論型麵線條之優美,還是色澤的肥潤調和,皆影響深遠,聞名於世,作為有宋一代五大名窯的哥窯,更是宋瓷的經典代表之一。目前所見有關哥窯最早的文獻為元人孔齊的《靜齋至正直記》:「近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辯也。」成書於宣德三年(1428年)的《宣德鼎彝譜》則最先單獨提出了「哥窯」一詞,「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對於哥窯的窯址所在及其燒造年代,因為考古資料的不足,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成為陶瓷史上的待解之謎,亦為哥窯罩上一層神秘光環。

明代永樂朝已開始對哥窯器進行仿製,成化以後逐漸消失。入清以後,雍正皇帝胤禛對宋代五大名窯情有獨鍾,仿哥釉成為當時一個重要品種,仿燒技術及調製釉色在其十三年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書於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紀事碑》中,排在第二的即是「一仿鐵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種」。從傳世品看,米色仿哥為米黃色大開片內嵌套黑色小開片,粉青則為僅開細密的黑色片紋。本器,屬於後者。

此件雍正仿哥釉抱月瓶,應用清中期景德鎮官窯經典形制,做抱月瓶,直口短頸,口沿起唇,頸部飾單線紋,左右裝飾雙龍耳。腹部渾圓呈扁圓狀,正背兩側紋飾相同,皆以太極陰陽圖裝飾於中心,四周突起八卦文,下承方台圈足,周身施以仿哥釉色,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雍正皇帝對於服食仙藥,煉丹求仙十分熱衷,故而帶有道家符文的器物往往為雍正皇帝所親自使用或陳設於君王左右之用,十分珍貴,與此件作品相類者十分罕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一文化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九一文化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