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戶的信任才是產品成功的基石,再見,一往無前的Facebook

用戶的信任才是產品成功的基石,再見,一往無前的Facebook

「成功只有一個理由,失敗卻有一千種理由」,從微軟被Google擊敗,再到Google被Facebook擊敗,失敗的理由千千萬萬,但成功的理由只有一個即爭取到了用戶的信任,讓用戶離不開你的產品。就在幾個月前,還有商業評論家在探討未來Facebook會以哪種方式被其他公司擊敗?扎克伯格這個隱形的總統是不是會控制這人類的未來?Facebook會不會以某種方式干預總統的競選?……

不過最近發生的兩個事件(劍橋分析事件和收集用戶的通話及簡訊數據事件)讓這些疑問似乎有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擊敗Facebook的公司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是自己不斷控制用戶的慾望吞噬了自己。至於干預總統選舉的分析,以前只是猜測,現在也得到了確認。可以肯定Facebook興衰的分水嶺,可能就此呈現。這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一是Facebook的股價自劍橋分析非法獲取Facebook用戶數據醜聞曝光以來,Facebook股價累計下跌了近14%,創2012年7月來最差單周表現。與此同時,Twitter、Snapchat等社交媒體公司股票,也被殃及大跌;二是刪除Facebook賬號活動愈演愈烈,甚至不少名人大咖主動帶頭掀起了「DeleteFacebook」運動,我身邊就有很多用戶毅然放棄了使用Facebook。

兩大事件回顧

劍橋分析事件

美國當地時間3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觀察者報》共同發布了深度報道,曝光美國社交媒體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用戶信息數據被一家叫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公司泄露,用於政治選舉分析,以預測並影響選民投票,從而影響選舉結果。

在說這個事件之前,我先說一說社交數據是如何干預投票結果的?

在正式的表明立場的公開場合,選民都會對於很多問題都會習慣性撒謊,尤其是對敏感問題。比如被種族仇恨、同性戀、地域歧視這些問題。在公開場合大多數人都會說一些世界和平,博大友愛之類的正能量,但其實內心的想法,卻不是這樣。於是為了發泄這些想法,人們就會在社交平台這個隱秘的場合來發泄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真有人真把選民嘴上的想法誤以為是真實的想法,以為大家都很政治正確,那下場都很慘。比如,2016年美國大選中的希拉里,是個典型的傻白甜。

雖然特朗普滿嘴政治不正確,又歧視少數族裔又歧視女性。結果,選民們嘴上說著抵制,投票卻很誠實。選民們想聽什麼政治承諾,可不會直白告訴你他們內心的陰暗慾望。

如何能知道人們的內心真實想法呢?那就是對用戶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掌握了這些,如果想參政的話,可以說是一個大殺器了,掌握了用戶的數據分析師們沒準真知道大眾真正的痛點。

而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無外乎就是Facebook,所以只要掌握了Facebook上用戶的真實偏好和想法,政客集團就會對症下藥,從內心深處迎合這些選民的想法和需求。

2012年,科辛斯基(心理測驗學領域的領軍人物)證明,平均基於臉譜上的68個「點贊」,就可以預測用戶的膚色(準確度95%)、性取向(準確度88%)以及政治傾向(民主黨或共和黨,準確度85%)。可預測的內容遠不止於此,還包括智力、宗教信仰,以及酒精、香煙和毒品使用。基於數據,科辛斯基甚至可以推斷某人的父母是否離婚。

政客如果能放棄了近乎說教式的演講,宣傳策略改成了用戶畫像的白描,結果立竿見影。所以掌握了人性就掌握了輿情和選票。

長期以來,Facebook開放介面讓外部第三方公司在平台上提供心理測驗或者是小遊戲。然而就是這種豐富內容、增強娛樂性,看起來純粹無害的程序活動,卻內藏玄機:巨量用戶信息泄露後,Facebook保護數據的能力和誠意受到用戶和政府質疑。

「劍橋分析」數據公司的背景

劍橋分析數據公司曾經受雇於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和推動英國脫離歐洲聯盟公民投票的脫歐陣營。

在英國脫歐投票期間,劍橋分析就與離開歐洲團體 Leave.EU 的幾位領導人曾吹噓互為工作夥伴。不過,後者已經撤回聲明,稱從未簽署合同,也沒有一起干成什麼事。在 2015 年 11 月,Leave.EU 曾在其網站上說:

劍橋分析將幫助我們以地圖形式標出英國選民及其信仰,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與選民溝通。

在同一個月,劍橋分析主管布里坦妮?坎瑟(Brittany Kaiser)參加了 Leave.EU 的新聞發布會表示她的組織將「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研究,以便真正理解為什麼人們有興趣留在歐盟,或離開歐盟。」

劍橋分析公司是英國戰略交流實驗室公司(SCL)的美國分支,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期間的戰略顧問和2017年8月以前的首席戰略師斯蒂芬?班農曾經是劍橋分析公司董事,前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弗林2017年8月披露他曾是這家企業的顧問。

「劍橋分析」數據公司和Facebook合作的經過

劍橋分析共同創辦人 Christopher Wylie 向媒體爆料指出,數據機構劍橋分析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上線了一個「個性人格測試」的 Facebook app(類似微信的小程序)只要用戶完成測試就可以得到5美元獎勵。因為該測試是基於Facebook,只要用戶想要進行測試,就必須先用自己的Facebook授權登錄(就和微信的小程序登錄一樣需要授權)。這樣劍橋分析就可以收集包括Facebook用戶的身份、朋友關係網在內的個人信息。關鍵在於,劍橋分析不僅收集了用戶的測試結果,順帶連用戶在Facebook的個人信息也一併收集。

劍橋分析通過這個APP,獲得了總共有27萬facebook用戶的下載參與,並在過程中提供了相關用戶數據資料,而通過這款小測驗所延伸連接的社交關係高達5000萬名用戶。2015年之前,除非用戶設定為不公開,否則這些第三方App可以取得用戶的朋友清單。

Christopher Wylie稱,該事件最可怕之處,不只在於數據資料外泄的風險問題,而在於Facebook在很多年前就意識到了將自身用戶數據用於研究目的的第三方應用的存在。

用戶數據是故意被泄露還是僅被誤用?

而在劍橋分析事件剛被曝出時,Facebook還堅稱其數據並沒有泄露,而只是被誤用,並表示已聘請專業公司對劍橋分析的所作所為展開調查,同時禁止劍橋分析及其母公司使用Facebook的任何數據。

除了面臨2萬億美元的巨額罰款還要應對股東的集體訴訟

3月21日下午消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 Facebook 展開了調查,本次 FTC 的調查是 Facebook 成立以來所遭受的最嚴重的政治和法律危機。本次調查有可能導致 Facebook 遭到美國政府的巨額罰款。如果 FTC 最終裁決 Facebook 違反了協議,Facebook 可能將會面臨巨額罰款,每泄露一個用戶的信息,就要罰款4萬美元。按照 5000萬用戶的基數算的話,Facebook 可能要面臨2萬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2011年11月Facebook 曾與 FTC 在用戶隱私問題上達成協議,那時 FTC 也對 Facebook 進行了調查,理由是懷疑 Facebook 在用戶隱私保護上對用戶進行了欺騙。最終這次調查以雙方達成協議而告終。協議要求,如果 Facebook 要在隱私設定範圍之外使用用戶的數據,他們必須要獲得用戶的許可。

不過Facebook 的副首席隱私官羅博?謝爾曼(Rob Sherman)表示:

我們否認任何有關我們違反了協議的言論。我們非常尊重與用戶簽訂的隱私協議。隱私保護和數據保護是我們做出每一個決策時的基礎。

上周二表示,他們已經知曉了本次事件,但是對於他們是否會對此事件進行調查,他們現在還無法回應。但是 FTC 的一位女發言人隨後重申了該機構的權力。

她表示:

對於每一起違反規定的事件,我們都會嚴肅對待,就像 2012 年穀歌的那次隱私事件一樣。

雖然目前美國法院尚未針對此時間安排聽證會,然而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已經邀請了 Facebook 的代表對此事件進行簡短陳述。

除了監管機構的壓力,Facebook還面臨股東的集體訴訟,美國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科技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一位投資者代表Facebook股東向公司提起集體訴訟。

記者在訴狀中看到,原告方聲稱,由於Facebook在過去的兩年內都知道這個問題,並且沒有公開發表任何言論,它的過錯在於沒有向投資者提供足夠的信息,因此,Facebook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扎克伯格上周四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採訪。在採訪中,扎克伯格承認Facebook開放網路允許第三方接入可能是一個錯誤,並導致了這一次的信息泄露事件。扎克伯格稱,現在要解決相關問題可能需要付出數百萬美元的代價。扎克伯格還表示,他願意針對此事到美國國會作證。

不過在被問及調查需要多長時間時?扎克伯格表示:

這要取決於我們的調查結果。但我們要審查上萬款App,如果發現問題,還要進行大量的正式審計。因此,可能需要幾個月。

另外當被問到是否能從像RockYou(規模最大的社交遊戲和社交網路應用開發商之一RockYou)這樣公司手中拿回數據時?扎克伯格表示通常拿不回來。

其他國家的反應

英國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周三表示,她支持對處於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中心的劍橋分析公司進行調查。

特蕾莎?梅向英國議會表示:

針對劍橋分析的指控顯然非常令人擔憂,對它們進行調查絕對是正確的決定。

她還表示,自己並不知道英國政府和「劍橋分析」或是其母公司之間的任何現有合同。

德國

德國《時代周報》22日分析指出,雖然扎克伯格道歉了,卻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實際上,銷售數據本身就是其盈利的一部分。

目前德國司法部長巴爾利已要求Facebook澄清德國3000萬Facebook用戶的個人信息是否也受到泄露或曾遭受第三方非法使用?

德國《科隆評論報》22日稱,與臉書相比,前東德秘密警察更像是一個業餘組織。臉書現在只有兩種選擇:要麼退出歐洲,要麼接受監管。

歐盟

歐洲議會主席22日宣布,歐洲議會將對此事件展開調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數據遭到濫用的情況。歐盟司法事務專員尤羅瓦則表示,她將利用本周出訪美國的機會,同Facebook公司以及美國政府就這一事件進行討論。她說,歐盟將採取一切措施,保護公民的個人數據。

加拿大

加拿大電視新聞網21日引述安大略省前隱私專員嘉芙姬茵的話稱,這起醜聞對於擔心類似的手段被用來影響加拿大2019年選舉的人來說是一個警告。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之子慕克里茲被指在2013年的選舉中,藉助「劍橋分析」獲勝。儘管這遭到了來自馬來西亞方面的否定,但是仍有證據表明,慕克里茲說了謊。

印度

據《印度時報》3月22日報道,印度政府與周三拉開了針對反對黨國大黨的新戰線,指責該黨一直在與劍橋分析公司進行業務往來,收集用戶私人信息。此外,印度政府還警告扎克伯格不要通過「不可取的方式「試圖影響印度選舉進程。

印度信息通信技術部長Ravi Shankar Prasad周三警告稱,在選舉中不得濫用社交媒體。印度將於2019年舉行全國大選,今年和明年將有幾個州選舉新的議會。

Prasad告訴記者:

不能允許濫用包括Facebook在內的社交媒體影響選舉的公平性。對於最近Facebook的數據失竊問題,我已經發出了嚴重警告,希望加利福尼亞可以聽到我的警告:任何通過秘密或者公開方式濫用包括Facebook在內的社交媒體,通過不受歡迎的方式影響印度選舉進程的行為都是不能容忍、不被允許的。

巴西

隨著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持續發酵。許多有大選活動的國家為了保證選舉的順利進行,都採取了對應的措施。比如巴西今年十月將進行大選,官方開始對涉及此醜聞的公司進行調查,以確定其在該國是否存在非法行為。巴西是Facebook第三大市場,目前擁有 1.3 億用戶。一家成立於 2008 年的巴西數據諮詢公司自去年起開始與劍橋分析公司合作,巴西政府已經對這家公司展開調查。巴西檢方表示,不排除在下周舉行的聽證會上要求Facebook方面負責人進行說明。

墨西哥

2017年7月,劍橋分析就透露過它已與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一款名為Pig.gi的手機應用程序合作,用戶通過觀看廣告和參與調查的方式,獲得該手機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免費服務。

彭博社報道,該公司希望利用Pig.gi開採的數據幫助墨西哥2018年7月總統選舉中的候選人。

最新調查進展情況

3月24日,在獲得搜查許可後,18名執法人員進入了位於英國倫敦市的劍橋分析總部,檢查其相關數據記錄。 英國信息專員伊麗莎白?德納姆(Elizabeth Denham)。

英國信息專員辦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的一名發言人表示:

我們對法官做出的決定表示支持,我們將儘快執行此搜查令。這次行動只是使用個人數據用於政治用途案件調查的一部分。正如大家期盼的,我們現在先需要收集、評估、和考量涉及該案件的證據,然後再做出決定。

此次ICO的調查內容包括劍橋分析是怎樣獲得和使用Facebook用戶數據的?

Facebook否認未經許可收集用戶的通話和簡訊數據事件回顧

近期一直被數據隱私困擾的Facebook再遭曝光,Facebook收集用戶簡訊、通話記錄的行為是上周早些時候被一名Twitter用戶發現。鑒於上周 劍橋分析公司事件,很多用戶決定禁用或刪除自己的 Facebook 資料。這名Twitter用戶就是其中之一,在刪除前它從Facebook下載了自己的資料,卻驚奇地發現了2016、2017兩年的通話記錄,在Facebook的通話記錄中,只有與家人關係密切的人,比如家人,才會被追蹤到,包括姓名、電話號碼、以及接打通話的時長。ArsTechnica通過調查證實了Facebook收集用戶簡訊、通話記錄的普遍性,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2015年。

在刪除過程中的其中一個選擇是,用戶可下載 Facebook 所收集到的用戶數據的所有數據的備份。用戶按下「下載你的 Facebook 數據副本」連接就能收集同樣的數據,該功能是 Facebook 在賬戶設置主頁面新增的連接。

Ars Technica報道,Facebook一直在要求訪問Android設備上的聯繫人、簡訊數據和通話記錄,以改進其好友推薦演算法,並區分商業聯繫人和真正的個人友誼。Facebook似乎是通過通信應用程序收集這些數據的。通信應用程序通常會提示Android用戶作為默認的SMS客戶端。Facebook最近一直在提供「持續上傳」聯繫人數據的提示,包括通話記錄和文本記錄。

不過目前尚未在IOS設備上發現相同的呼叫記錄和SMS數據收集。

在回應 ArsTechnica有關該數據收集的郵件提問時,Facebook發言人答覆到:

這是為了方便 app 與服務用戶,使其輕鬆找到想要聯繫的人。所以當設備首次註冊時,一款消息或社交 app 是會這麼做的(上傳手機通訊錄),這是一種在業內被廣泛採用的做法。

不過該發言人指出:

聯繫人的上傳是可選的,並且在app安裝期間明確列出了這一許可權。

不過關於收集用戶通話記錄,最令人不安的可能是Facebook沒有如實披露其手機應用會收集用戶哪些信息。雖然Facebook發言人把收集的這些數據稱作是「上傳手機通訊錄的普遍行為」的一部分,但用戶不大可能會意識到這一許可權還包括對詳細通話記錄的訪問許可權。

另外雖然發言人號稱這一許可權需要用戶授權才能通過,但如上圖所示,為了方便地追蹤用戶的電話和消息,Facebook早在在2017年10月之前就已經開始利用了舊版Android API的許可權處理來獲取這些信息了。還有一個證據就是在新的Android API對用戶的電話和消息許可權進行重新設置後,Facebook還是可以繞過這些設置來收集有關信息。那你說收集用戶的通話和簡訊數據到底是有意還是無疑呢?

這一發現在許多方面與有關劍橋分析非法收集Facebook用戶數據的爭論相似。在這兩個事件中,用戶可能知道他們授權Facebook及其廣告客戶可以收集部分數據,但收集數據的真實範圍被掩蓋了。

Facebook的反應和應對措施

針對數據泄密醜聞,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在3月22日 終於打破了沉默。他在Facebook主頁中發表聲明:

我們有責任保護你們的數據,如果我們沒能做到,我們就不應該為你們服務。

路透社在上周日發布的調查顯示,不到50%的美國人相信Facebook會遵守美國隱私法。與此同時,德國最暢銷的周日版報紙《德國周日畫報》發布的調查顯示,60%的德國人擔心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路會對民主產生負面影響。

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日在英國《觀察家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報紙上登廣告,就公司的行為道歉。

扎克伯格指出,為了保護那些牽涉的用戶,我們公司會採取以下措施:

1.調查所有可訪問Facebook數據的應用,並要求對任何具有「可疑活動」的應用展開審查。

2.進一步限制開發者的數據訪問許可權,以防止其他數據濫用情況。

3.在News Feed信息流上方發布一個工具,向用戶顯示哪些應用可以訪問他們的數據,並允許他們撤銷這些應用的訪問許可權。

4.提醒信息被應用濫用的用戶。

5.如果用戶三個月未使用某個應用,則關閉該應用訪問用戶數據的許可權。

6.更改 Facebook 登錄數據,應用就只能看到用戶的姓名、個人照片和電郵地址。

7.幫助用戶管理他們在 Facebook 上使用的應用以及應用能夠看到的用戶信息。

8.增加漏洞報告獎勵計劃,如果發現程序開發者不正當地使用用戶數據,將獲得獎勵。

總結

數據泄露背後是數據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數據挖掘。不管Facebook是默許還是有意為之,是出於良性使用數據還是惡意利用數據?其一切一切的出發點都是不惜一切手段來得到用戶的數據,而且越詳細越好。只有有了數據這個軟金礦,其各種盈利模式才能順利展開,小到廣告投放,大到政治干預,可以說無所不能。就連爆料人Wylie上周一接受NBC採訪時所說的那樣:

我認為應該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特朗普能當上總統是不是因為使用了這些數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嘶吼RoarTalk 的精彩文章:

知名軟體ADSafe暗藏惡意代碼 從眾多網站劫持流量
如何快速讀取Mac進程的內存映射

TAG:嘶吼Roar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