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林漫步】龍旗飄揚:北洋海軍東亞巡航記

【史林漫步】龍旗飄揚:北洋海軍東亞巡航記

原標題:【史林漫步】龍旗飄揚:北洋海軍東亞巡航記


19世紀末期,龍旗飄揚的北洋戰艦也曾十分風光而威武地在世界各地馳騁,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都曾響徹過它們清越、嘹亮的汽笛聲。不過,這支艦隊更多時候還是在東亞巡航。在這片浩淼的大海上,北起海參崴、南至新加坡都時常可見大清艦船曾經矯健雄壯的身影。


一、北洋艦隊三訪日本


近代中日海軍之間的關係,並不只有甲午年間那場眾所周知的戰爭,在並不太長的歷史上,北洋海軍曾三次造訪日本。日漸緊張的中日關係不自覺地賦予了這些訪問幾許撲朔迷離的奇幻色彩。


▲1886年,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率北洋艦隊訪問日本長崎港


1886年8月,北洋海軍第一次訪問日本,8月9日,抵達長崎。北洋海軍此次訪日,純粹出於修理艦船、補給燃料的需要。到這年6月,北洋海軍的支柱艦「定遠」、「鎮遠」已非檢修不可,但二艦吃水至少要20尺以上,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建成這樣的船塢。要修補這類戰艦,必須借用香港或日本長崎的船塢。香港的船塢廠擔心巨艦過重,塢底難以承受,拒絕接納二艦。萬不得已,丁汝昌只得率領「定遠」、「鎮遠」等四艦來到長崎,希望進行艦船修理與補給燃料。


不料,到長崎僅僅幾天後,北洋艦隊水手與當地日本警察之間卻出人意料地發生了兩場大衝突。



第一次衝突發生於8月13日,這天,中國水兵上岸購物,由於語言不通與日本警察發生口角,進而鬥毆,釀成日警一人重傷、水兵一人輕傷的悲劇。引發鬥毆的原因,各方報道並不一致。《申報》記者發自長崎的消息說是由於日本警察故意找中國水手麻煩引起,而長崎刊行的英文報紙《長崎快報》則說是由中國水兵嫖妓並向警察行兇而起。其實,不論是因為語言不通導致的購物誤會,還是由於水兵嫖妓導致的與警察之間的鬥毆,都只是一種偶發事件,案情不複雜,也並不嚴重。不料,此事經過3天的發酵,竟演化成一場死傷80多人的惡性事件。


8月15日,北洋水兵放假,200多人登岸購物。丁汝昌為防止再生衝突,下令水兵不得攜帶刀槍,並撥派12名頭目沿途監督。不料,晚上8時許,打鬥又起。經過3個小時的混戰,雙方死傷竟達80人之多。對第二次衝突的原因,雙方有不同說法。中方認為日警預存害人之心,故意向中國水兵尋釁。日方則認為是中國水兵報復13日的仇恨,率先向日巡查奪棒。不過,種種跡象表明,第二次衝突長崎警方是有預謀的。



事件解決的過程充滿了艱辛。雙方互不妥協,多次談判,毫無進展。直到1887年2月4日凌晨3點,在德國人、英國人的斡旋下,中日才最終達成協議。2月8日,經雙方政府同意,駐日公使徐承祖與日本外相井上馨正式在協議上簽字,長達8個月之久的中日「崎案」交涉落下帷幕。


「長崎事件」對中日兩國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就中國而言,「長崎事件」談判中的獲勝,似乎再次印證了「天朝上國」的神威,強化了長存於朝野士庶思想中的優越感,沒能認清日本的「韜光養晦」之計,從而停止了曾經卓有成效的海防建設。反觀日本,該事件則成為日本擴軍備戰的催化劑。日本政府在「長崎事件」結束後的首要舉措便是大辦海軍。到甲午戰前,日本海軍在艦船的總噸位、航速和炮火的發射能力方面均超過了北洋海軍。


時間又過了五年。1891年6月26日,在丁汝昌率領下,北洋海軍正式啟程第二次訪問日本。6月28日到達馬關,7月5日抵橫濱港。在這裡,北洋旗艦「定遠」號鳴21響禮炮向日本海軍致禮,日本海軍方面負責接待的「高千穗」號亦鳴禮炮21響作答。當時,停泊於港內的英美等國軍艦皆鳴13響禮炮向北洋艦隊致敬。

7月8日的《東京朝日新聞》以「清國水兵的形象」為題報道了記者觀看北洋艦隊的感受。「與過去相比,他們的士官和水兵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也是令人矚目的。登艦之後首先注意到的是,艦上已經沒有以前來訪時擺放過的關公像,以及塑像前各種燃香,沒有了過去那種焚香的氣味。過去,甲板上會丟有散亂的殘剩食物,水兵的行為也無紀律,而此次這些不體面的情況均已杜絕。水兵紀律大略可觀,而且一眼看上去就可知其體格強壯……與前些年到達橫濱時相比,他們無疑在有些地方有了很大的進步。」



北洋艦隊在橫濱約停留兩周。此間,日本天皇於7月9日在東京接見了丁汝昌及來訪各艦管帶。7月10日,日本外相榎本武揚在東京小石川的後樂園舉辦遊園會,招待北洋艦隊將領,日本海軍方面也舉辦招待會款待北洋官兵。總體來看,日方在各種場合的表現都堪稱「禮意甚隆」,丁汝昌也給予積極回應,日本海軍大臣樺山資紀在舉行的宴會上,表示中日海軍應聯手對付西方威脅。


7月14日,丁汝昌在「定遠」艦設宴款待日方官員,棲川宮熾仁親王、首相松方正義、樺山資紀、榎本武揚等大臣參加了宴會。各國使節和外國艦長及其他日本來賓約三四百人登艦參觀。「定遠」甲板上懸掛著各國國旗,迎賓的音樂和禮炮不時響起。來賓們或觀船,或飲酒,或座談,丁汝昌、駐日公使李經方周旋其間,款待周至。兩日後,丁汝昌再次在「定遠」艦上舉行招待會,邀請包括國會議員和記者在內的日本各界人士出席。7月18日,北洋軍艦離開橫濱。在神戶、長崎稍作停留後,於8月6日上午10時啟程回國,8日午後7時返抵威海,歷時40餘天的訪日計劃圓滿完成。



威海


訪問過程之所以比較順利,與雙方政府的努力分不開。剛到日本,清廷便下旨,要求丁汝昌嚴厲約束將弁兵勇,不得登岸滋事。日方也早早做足了預防工作,要求北洋海軍所過之地方政府須極盡地主之禮。


可能是既感受到北洋艦隊在日本受到的熱烈歡迎,又可以通過遠洋航行提高訓練水平與效果,一年後,北洋海軍又開始了訪日行程。


1892年6月23日,丁汝昌率領北洋海軍抵達長崎,第三次訪問日本。這次訪日的艦船數量也是6艘,但前次參加的「鎮遠」由「威遠」代替,鐵甲艦減少了1艘。再加上在日本沿海巡航的過程中,本次北洋艦隊採取了分散行動的做法,這就使北洋艦隊所持有的威懾力明顯大大減弱。另外,較之前次,本次北洋艦隊的活動範圍也明顯縮小,在大約3個星期的訪問期間,北洋艦隊所停泊的港口僅限於長崎與橫濱。


在駐泊兩港期間,中日之間雖沒發生任何摩擦事件,日方卻從未放鬆對大清海軍的警惕,他們的頭腦里仍鮮活地保留著對長崎事件的記憶;另外,上次大清巨艦帶來的恐懼,也讓他們難以釋懷。

二、巡航黃海,保護朝鮮


因為大清與朝鮮的特殊關係,北洋海軍時常巡視朝鮮半島,拱衛朝鮮安全。為制衡日本,1882年5月7日,李鴻章命丁汝昌率「超勇」、「揚威」號護送特使馬建忠赴朝鮮,輔導朝鮮政府與美國訂立《朝美修好通商條約》。6月25日,為德國與朝鮮談判訂約,丁汝昌再次率領二艦前往朝鮮。



不過,僅僅20多天後,朝鮮爆發「壬午政變」。日本乘機介入,調動艦隊前往漢城,試圖火中取栗。中國聞訊,立即調動北洋水師組成編隊開赴朝鮮平叛。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超勇」、「揚威」、「威遠」3艦護航,在漢城口外仁川與日本海軍少將仁禮景率領的「金剛」號等7艦對峙。這次爭端的最終結果是朝鮮在清朝的幫助下快速平定兵變,逼迫日方匆匆停止陰謀活動。據日方檔案顯示,在這次對峙中,日本海軍正遭受一種疾病——「腳氣病」的困擾。這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又名「腳氣衝心」,嚴重者喪失運動能力,甚至引發心臟病危及生命。仁川對峙的日本海軍中,近半數的士兵患上這種疾病,軍艦連航行都很困難,遑論戰鬥了。對北洋海軍來說,這實在是一次全殲日本海軍的絕佳時機,但北洋海軍被日本人的瞞天過海欺騙了,歷史就這樣被改變了。


1884年,日本又趁清廷忙於對法戰爭之際,支持親日的開化黨人在朝鮮發動「甲申政變」,企圖將中國勢力擠出朝鮮半島。李鴻章再次派丁汝昌與德籍總教習式百齡率「超勇」、「揚威」、「建威」3艦前往仁川增援,雙方劍拔弩張,直至1885年4月18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天津條約》,爭端才得以解決。



李鴻章


中日爭端剛告一段落,英俄之間巨文島爭端又起。1885年3月30日,俄國出兵佔領謀夫(在裏海外省境內),逼近英國在西亞的勢力範圍,造成英俄關係緊張。為報復俄國在西亞的行動,藉以牽制俄國,4月15日,英國政府派艦隊佔領了朝鮮半島南端的巨文島,英俄在西亞的爭奪轉移到東亞。為了保護朝鮮領土,5月5日,李鴻章派遣丁汝昌率「超勇」、「揚威」兩艦從旅順秘密起航,10日抵達漢城,拜謁朝鮮國王高宗李熙。


16日,丁汝昌率兩艦抵達巨文島探察情勢,同行的還有朝鮮參判嚴世永、朝鮮外務協辦德國人穆麟德以及中國駐朝商務幫辦譚賡堯等人。北洋海軍參與的這場交涉,雖沒有直接迫使英國艦隊撤出巨文島,但此舉既查明了巨文島事件的真相,也通過丁汝昌的巨文島、長崎之行,達到不予俄、日侵佔以口實的目的,還達到俄國保證不侵佔朝鮮土地、英國決定從巨文島撤出的目的。為了配合與英國、俄國的外交交涉,從1886年7月中旬起,李鴻章命丁汝昌率領6艦組成的北洋水師主力巡視朝鮮東西海岸,其中包括剛剛服役的「定遠」、「鎮遠」2艦,彰顯在該海域的軍事存在。1887年2月27日,英軍撤離巨文島,圍繞著「巨文島事件」近兩年的中外交涉至此結束。


丁汝昌


鑒於日本覬覦朝鮮半島的野心日甚,自北洋海軍成立後,中國即將朝鮮各口的仁川、元山、釜山、永興灣等作為例行的巡航範圍,穩穩地掌控著黃海的制海權,直至甲午戰爭之後,這一局面才有所改變。


三、三訪新加坡


當北方冰封之時,北洋海軍往往駛向南方避冬,並進行訓練。活動範圍自中國東北、華南沿海港口洋面,至中國南海及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地。這種訓練式的訪問除了顯示實力、確立對所到海域的控制權之外,還負有保護華僑的重責。對來自祖國的艦隊,華僑熱情迎送,其中尤以新加坡為甚。


北洋艦隊也曾三次訪問新加坡。


1887年11月,北洋水師第一次抵達新加坡。不過,北洋水師此次並非專程來訪,而是奉清廷之命,向英、德兩國接收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回國,途經新加坡,特別滯留數日,以供華僑參觀。



▲經遠號


11月10日下午3點,在英國人琅威理的帶領下,鄧世昌、葉祖珪、林永升、邱寶仁任管帶的四艘戰艦抵達新加坡。當地華僑額手稱慶,放15門禮炮歡迎。按規定,軍艦是不準參觀的,後經華社領袖再三懇請,琅威理與四管帶才答應當地僑民可持領事頒發的憑證登艦參觀。艦隊停泊在距岸約三海里的地方,只能靠人力用小船擺渡參觀之人。日日運送,五天不絕。


14日,清駐新加坡領事左秉隆設宴款待到訪的北洋艦隊將士,當地官紳陪同參加。宴會7時開始,10時才結束,賓主觥籌交錯,十分歡愉。16日晚,新加坡華人特意在市郊的樹林園舉行公宴,歡迎北洋艦隊四管帶及琅威理等人。左秉隆與柔佛蘇丹也應邀參加。宴會由當地紳商陳金鐘、陳明岩等人主持。席間,陳金鐘先用西方禮儀「敬頌中國大皇帝萬壽無疆」,接著,陳明岩也起立稱頌英國國王和柔佛蘇丹。中國領事與琅威理等人起立答謝。此次盛會「盡歡至夜分三點鐘」才散去。

這是北洋艦隊第一次來到新加坡,史無前例。當地華文日報《叻報》鄭重報道其事,連續多日刊載北洋艦隊在新加坡的活動。1887年11月14日的《叻報》以《中國戰船紀略》為題熱情洋溢地寫道:「中國有此戰具,行將宏猷大振,雄視中原矣。海隅百姓,得瞻宗國旌旗,無不欣欣然額首相呼,歡聲雷動。戰具若此,民心若此,則富強之業,不可企而待哉?」海外僑民對祖國復興大業寄予的拳拳之心,令人動容。


停留一周後,1887年11月17日北洋艦隊啟行,離開新加坡。



鎮遠號


兩年半後的1890年3月,丁汝昌率領「定遠」、「鎮遠」等5艦訪問東南亞。4月3日上午抵達新加坡,這是北洋水師的第二次造訪。這次訪問與上次不同,上次系路過,順便拜訪,此次則是北洋海軍奉命專程出巡。


4月5日,各艦將官特地拜訪了老師曾錦文。曾錦文是檳榔嶼的華僑,曾任福州船政學堂英文教習,北洋水師初期學生大都出其門下。這天,北洋艦隊將官們身佩長劍,全副戎裝,拜見曾錦文,並行三跪九叩大禮,以示不忘老師教導之恩。8日,左秉隆聯合商民在領事署舉行宴會,歡迎丁汝昌等人。席間,左秉隆致歡迎辭,代表僑民對清廷派艦訪問表示感謝。丁汝昌則代表清政府慰問僑民,並對「中國旅叻之人一片忠愛之心」深為嘉勉。


停駐新加坡期間,北洋海軍准許僑民登艦參觀,「凡我華人每日於八點鐘以後,四點鐘以前,均許到船遊覽」。4月15日,在停留12天後,北洋艦隊啟程離開新加坡,結束了第二次訪問。


甲午戰前的1894年3月3日,北洋艦隊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訪問新加坡。雖然此時中日關係吃緊,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但海外僑民依然盛情款待到訪的北洋海軍。抵達新加坡的當日,清駐新加坡總領事黃遵憲等人準備乘舟到戰艦上謁見丁汝昌,無奈身體欠佳,嚴重暈船,只得等到次日上午才到「定遠」座船謁見了丁汝昌。抵達當晚,新加坡粵商本要設筵相請,丁汝昌無意讓當地紳商破費,「以足疾辭」。


3月8日晚,曾錦文在平安閣宴請北洋海軍各艦管帶,為昔日的學生接風洗塵。9日,「寓叻閩粵紳商」在同濟醫院公宴丁汝昌等人,盛況熱烈。當日宴請結束後,北洋艦隊即轉赴馬六甲、檳榔嶼各地巡遊。4月4日,丁汝昌率艦隊自新加坡北歸,這是歷次訪新時間最長的一次,前後約一個月。5個月後,甲午戰爭爆發,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南洋史學界泰斗陳育崧在《甲午前夕北洋水師訪問新加坡記》中寫下了令人悲慟的文字:「這一次的訪問……最令人難堪的,是艦隊離新北返,不數月,中日啟釁,便全軍覆沒了!這怎能不使千千萬萬的海外孤雛,椎心泣血呢……我們站在赤道上北望漲潮,南望落漈,不覺感從中來!」


正是滴滴血,字字淚,令人肝腸寸斷。


(作者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


責任編輯:王封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地 的精彩文章:

文史|清朝的外國官
【文史知識】古代官員的財產公開

TAG: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