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臉書醜聞的技術貼:「隱私換便利」?

臉書醜聞的技術貼:「隱私換便利」?

臉書的種種辯解只回答了數據安全問題——比如臉書的系統可以抵禦網路攻擊等等,但用戶更關注安全感。

臉書因數據外泄醜聞已吞下百億市值蒸發的苦水。(圖據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扎克伯格最近很煩,被挖出了始自5年前的用戶數據外泄醜聞後,他從CCTV2被拖到了CCTV1,因為利用了臉書數據的英國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被指左右了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和美國2016年大選的結果。英國首相上周已表示,支持對「劍橋分析」進行調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在26日證實,正在徹查臉書是否從事「給消費者造成重大傷害的不公平行為」。

事件發生後,曾曝光西方竊聽醜聞的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僱員斯諾登表示:「過去那些為了賺錢而搜集和販賣個人隱私的公司都被叫做『監控公司』。後來它們改頭換面,重新包裝成了『社交媒體』。」不過,在臉書市值一周蒸發700億美元,社交媒體淪為眾矢之的的當下,仍有分析指出指責劍橋分析有誇大其詞之嫌。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報道指出,劍橋分析對特朗普的獲勝究竟貢獻多大,目前尚存大量爭議。大多數政治學家均對基於用戶數據的定向廣告的有效性,表示出強烈的懷疑,認為所謂用戶個性分析與投票之間的關係,或者不充分或者不相關。但站在風暴眼的科技新貴——比如扎克伯格,應該對此負有何種責任?作為互聯網用戶應該怎樣維權?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扎克伯格或許是這次事件中首當其衝的當事人。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文章已經在討論,扎克伯格化解臉書信任危機的最好方法——主動辭職。在這篇報道中,撰稿人認為這位年輕的臉書掌門人已經忘記了連接世界的使命,只是在想怎麼賺錢。辭職不但可以避免自己聲名狼藉,也可以給予臉書浴火重生的機會。《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道火藥味也很足:據悉,科技業內人士反水的現象正在加劇,一位因被臉書收購而躋身億萬富翁行列的互聯網大咖,公開支持「刪除臉書」行動;很多矽谷精英開始討論「僱員是更忠於公司,還是更忠於保護我們這個社會的基本結構?」「讓世界變得更加開放」這一理念在技術和經濟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世界似乎並沒有變得更進步、更美好。

拋開情緒,臉書在此次事件中並沒有主觀故意。但是,正如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臉書在所有場合堅稱自己從未把這些數據對外分享。問題的根源在於,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廣告)依賴用戶數據開發。再加上事件爆發後媒體披露出的臉書使用數據的方式,很多用戶的不滿由此迸發。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許可的分析十分到位:臉書的種種辯解只回答了數據安全問題——比如臉書的系統可以抵禦網路攻擊等等,但用戶更關注安全感。為此,臉書應在事前進行風險管控,事後採取補救措施。

許可認為,臉書事件恰如隔空為我們敲響了一次警鐘,臉書的教訓提醒同類中國公司應該關注相關法律的規定,並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如《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明確要求,在用戶數據共享之前應開展個人信息安全影響評估;《網路安全法》也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評估數據共享在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影響,並將相關評估結果上報監管機構審核;此外,《刑法》也定義了「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當然這首先強調了政府部門的監管責任,同時也對企業行為做出了規範。

據許可分析,臉書事件中真正做「惡」的劍橋分析,其行為放在中國違反了《民法總則》和《網路安全法》,未經用戶同意,非法收集個人信息。儘管劍橋分析可以拉臉書做擋箭牌,甚至主張部分用戶信息是公開狀態,但放在中國的法治環境下,這些說辭都不能用來脫罪。因為在法律的立場上,信息並不因公開就可以隨意使用。針對公開信息,是以人工方式手動拷貝,還是以軟體方式大規模抓取,有著迥然不同的法律後果。在2016年「大眾點評訴百度不正當競爭案」、「新浪微博訴脈脈不正當競爭案」中,法院均對自動抓取進行了限制。在後一起案件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甚至給出了「三重授權」的標準,即第三方通過開放平台獲取用戶信息時應堅持「用戶向平台授權」+「平台向第三方授權」+「用戶向第三方授權」的原則。

眼下,一邊是扎克伯格登報道歉:「我們有責任保護大家的數據。如果我們做不到,就不配向大家提供服務。」臉書用戶還沒有放過他的意思;一邊是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說,「中國人對隱私的觀念開放,很多人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面對人們生活中已無孔不入的網路大數據,恐慌、憤怒、抱怨都遠不及訴諸司法規範有建設性。從企業角度看,遵守法律有利於規避風險和長遠利益;從用戶角度看,善於運用法律維權則是理智與有效的手段。(海外網 吳正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都是中國人!台綠媒急尋地震失聯大陸遊客:台灣同胞幫幫忙
美前副總統批特朗普:奧巴馬政治遺產被他破壞殆盡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