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平開化寺大愚禪師塔

高平開化寺大愚禪師塔

高平·開化寺大愚禪師塔(新韻)

栗文政

雲駐山間風入門,也無鐘響也無人。

欲尋佛塔多岐路,四望幽幽煙樹深。

編者注 開化寺南山坡上,有一座建於五代時後唐同光三年(925)的大愚禪師石造舍利塔。

大愚公,唐時潞城縣人,俗家姓劉,「大愚」是法號。因大愚公作(《上心王狀奏六賊表》(又稱「降魔錶文」,是「教乘喻言」),唐昭宗「詔賜田百頃,祠部牒三十八道,紫衣十道」,於是大愚公名聲大震,遠近官吏僧徒接踵而至,使寺院日益興盛,是為開化寺之源。

開化含識,大智若愚。開化與大愚,本是佛家的至臻境界,看題目就是摩挲世界的演繹和範本,詩情和意境就撲面而來,思維中又夾雜著禪的棒喝和理性。

入禪是靜謐,有琴音,本身就是一部山水花捲的漸次展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對中國文學藝術的最高褒語,也是詩人和畫家不懈的追求。詩詞本身表達的就是意境和思想,中國古代的含蓄美學在詩詞運用中到達登峰造極的地步,可韋編三絕,可三月不知肉味。

或許詩人也是慕名又有如此追求而來。既然睹物,就有思人。但這裡卻沒有深山古寺的鐘聲,也沒有佛堂參禪的僧人。不過詩人並未因此掃興,而是在雲淡風輕之際,繼續向密林深處走去。

《詩品》亦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栗翁不以大愚禪師聖塔難覓而糾結,更無須筆墨去渲染,而是用更為廣博的天地做序,欣然入筆,峰迴路轉間,又把畫面推到了曲徑通幽處。

煙樹,歧路,本身是禪的一部分。參禪者閉關而定,入定而思,思而攜遠,遠而望幽。隨著詩句的展開,一副潑墨山水就躍然紙上。

此時畫外音應該是那首賈島名詩《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遺憾的是,賈島只是旁觀者,而栗翁則是做畫人。(王清茗)

栗文政,筆名閑來,1959年生,山西省襄垣人。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來福詩社社長,山西詩詞學會副會長。有詩集《詩游三晉》出版。

栗文政詩多為古體新韻詩,詩風洒脫、淡雅樸實、古今融合,講究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栗文政認為現代人創作古詩詞,應以傳統詩詞的形式為載體,運用新思維、新語言進行創作,同時應該重視意境的塑造,在表現形式上要有突破和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山西 的精彩文章:

將軍領著他的戰士在雁北的一場戰鬥被寫入鐵師軍歌

TAG:行走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