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戰機為何不安裝一個向後發射的機槍來對付來襲導彈?

現代戰機為何不安裝一個向後發射的機槍來對付來襲導彈?

圖註:在日本「秋月」級驅逐艦艦橋前的平台上,安裝有MK15「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實際上它對攔截反艦導彈到底有多大效果,目前存在很大疑問,將與其相近的系統搬到更不穩定的戰鬥機上,攔截概率肯定更不靠譜

首先,在世界空軍作戰史上,的確出現過在軍用飛機上安裝向後發射機槍的情況,但主要不是在戰鬥機上,是在大型轟炸機上,安裝的機槍也不是用來對付導彈,而是敵軍的來襲戰鬥機。中國空軍早期的轟-6轟炸機上,就安裝有尾部炮塔,專門向後發射,用來對付來襲敵機,後來這一結構被取消了,在轟-6U加油機上,改成了觀察艙。

那麼現代戰機為什麼不安裝向後發射的機槍來對付導彈?

這裡我們可以參照另一個用槍炮武器來對付導彈的實用例子,那就是在軍艦上安裝的用於攔截來襲導彈的密集陣MK15近防武器系統,實際上它就是將原先機載的M61A1「火神」6管20毫米「加特林」炮及一整套火控、探測系統移植到軍艦上,每分鐘3000~4500發的超高發射速度,用於防禦攔截低空超低空來襲目標。然而近防炮攔截反艦導彈的原理是什麼呢?實際上由於反艦導彈來襲速度高,一般的亞聲速反艦導彈末端速度逼近聲速,而超聲速、雙速反艦導彈末端的飛行速度都達到1.5~2.5馬赫,這麼快的飛行速度,無論是近防炮的光電火控系統還是近防炮本身都無法實現精準瞄準射擊攔截,只能是依仗著超高射速在空中形成一定面積和範圍的「彈幕」,期望彈幕能夠籠罩阻擋來襲導彈,將其摧毀。但實際上,據試驗表明,近防炮系統對反艦導彈特別是超聲速反艦導彈,攔截幾率是很有限的,至多不超過20%。所以在美國海軍在軍艦上大量安裝「海拉姆」近防導彈用於攔截導彈,「密集陣」只作為末端「查漏補缺」式的反導手段使用。

因此,戰鬥機上假如使用機槍(實際上不可能是單管機槍,只可能是「加特林」體制的轉管炮或轉膛炮,口徑也不會是12.7、14.5毫米,而是20、23甚至30毫米,因此稱之為機槍並不準確,應該稱之為機炮更合適),需要面對的是比艦載環境更難的瞄準環境(戰鬥機在空中要進行劇烈的機動動作,瞄準比起軍艦上更為困難),還要面對速度非常快的空空導彈(末段速度至少在馬赫數2~3.5之間),因此估計其攔截概率,會比艦載環境下更低。這樣一來,用向後發射的加特林機炮對付來襲導彈的攔截幾率可能只有個位數,遠遠比不上使用機載干擾彈對抗導彈和使用超機動動作規避導彈兩種目前常用的對抗導彈方式的成功幾率。而加裝後射機炮,還得佔用戰鬥機上寶貴的空間和重量,因此明顯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戰鬥機上不會安裝後向射擊用以攔截導彈的機炮或機槍。

【兵工科技】系頭條問答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迷速成學堂 的精彩文章:

導彈的結構是怎樣的?
轟炸機在高空投下彈藥,如果彈藥在下降過程中,意外地撞到了小鳥,它會爆炸嗎?

TAG:軍迷速成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