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老師是大唐軍神,哥哥是萬人敵,本是文武雙全名將卻被世人遺忘

他老師是大唐軍神,哥哥是萬人敵,本是文武雙全名將卻被世人遺忘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可謂是名將如雲,璀璨如星,其中有的以勇武聞名,有的以智謀取勝,當然,還有文武雙全的名將,不給過,能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因此這類全能型的將領相比前兩種人數要少的多。

今天要說的這位名將堪稱真正文武雙全之人,說到文,他通曉天文、曆法,每次打仗,都能預知有利的時日,史書中對此也多有記載,非但如此,他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就連唐高宗都對他的書法讚嘆不已。

說到武,他出身素有「天下無二裴」之譽的世家望族河東裴氏,說到河東裴氏,這可是「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余芳猶存。」絕對頂級的名門巨族,想必大家對《說唐全傳》都不陌生,其中的天下第三好漢裴元慶,就是以此人的哥哥為原型塑造出來的。

雖然史書上對他的武力值並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他的父親「少驍武,便弓馬」,而他的哥哥更是有著「萬人敵」的綽號,父兄兩人如此不凡,再加上唐朝崇武的風氣,即便他的武力值不如其父兄,也絕不會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文弱書生,想必尋常的弓馬騎射,對於他來說,也不在話下。

那麼,說了半天,這位名將到底是誰呢?他的名字叫裴行儉,字守約,絳州聞喜人,他的父親是裴仁基,他那個「萬人敵」的哥哥就是裴行儼,相比唐朝其他名將如李靖、郭子儀、秦瓊等人,裴行儉的名氣可能沒有那麼大,也許有不少人對他也不是那麼了解,但是他一生的戰績可並不差稍許,更有著「儒將之雄」的美譽。

裴行儉年輕時因祖輩功勛被委任為弘文生,後來他參加了明經科考試而中選,被任命為左屯衛倉曹參軍,無意中被當時的大將軍,素有「大唐軍神」之稱的蘇定方發現,這小夥子很有軍事天分,甚至忍不住發出感慨:「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用兵的謀略,這世上本沒有可傳授的人,但你卻很合適,於是,裴行儉就此成了蘇定方的得意門生,開始和他學習軍事,這也為裴行儉日後建功立業,並最終成為一代名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要看裴行儉出身名門之後,他的一生也並非坦途一片,公元六五七年的時候,裴行儉任長安令,當時唐高宗李治打算準備廢王后而改立武后,對此,裴行儉非常的不認同,於是就和反對武后的人商量對策,沒想到的是,有人偷偷把這事告訴給了武后,之後他被降職到西州做了長史。

裴行儉到了西域後,並沒有因此沉淪下去,而是憑藉自己的能力重新升職了,麟德二年即六六五年,出任安西大都護,由於當時許多西域國家因為仰慕他的名聲而歸附,因此裴行儉又出任司文少卿。

俗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很快裴行儉被重新召喚回到都城,主持選拔官員的工作,他制定的選官制度成為固定制度,一直被沿用,由於政績出色,咸亨初年恢復官名,改任吏部侍郎,與當時同為負責選拔官員的李敬玄、馬載被時人稱為「裴李」、「裴馬」。

上元三年即六七六年,吐蕃入侵,裴行儉被調任右軍總管,跟隨周王李顯一起出征,到了調露元年即六七九年,突厥十個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誘各附屬部落騷擾安西,而且還和吐蕃結為了聯盟,就在大唐準備征討的當口,裴行儉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裴行儉認為西域正值多事之秋,已經不能再出事了,而波斯王去世,他的兒子在長安做人質,如果送波斯王之子回國繼承王位,肯定會經過吐蕃突厥,如果運用謀略得當,就可以毫不費力的將問題解決掉。

這個提議當然好啊,於是裴行儉受命護送波斯王子泥涅師回國,路過西州的時候,招募到了萬騎,裴行儉假借打獵為由,設計俘獲阿史那都支,很快又挑選出來精銳騎兵奇襲李遮匐,得知阿史那都支被俘的消息後,李遮匐只得投降。

裴行儉不費一兵一卒便將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等人擒獲,一同押送回長安,軍官們則在碎葉城為他立碑紀功,而唐高宗對裴行儉兵不刃血便解決了一個大圌麻煩很是滿意,不但親自為他接風洗塵,還說他能文能武,可任文武官職,因此唐朝裴行儉既是禮部尚書,又是大將軍。

同年,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兩部落相繼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此次叛軍有幾十萬人眾,由於都護蕭嗣業奉命征討沒有成功,反被阿史德溫傅擊敗,因此裴行儉受命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征討。

此役,裴行儉妙用「木馬計」,以偽裝糧車誘突厥就範,然後突襲、伏擊和快速進攻,先是俘獲阿史那奉職,後來阿史那泥熟匐也被為部下殺死,此後,突厥余部西退至狼山,裴行儉得勝而歸。

開耀元年即六八一年,裴行儉又利用反間計逼伏阿史那伏念押送阿史德溫傅來降,突厥殘部也全被消滅,然而,由於受到小人裴炎的嫉妒,此次裴行儉的功勞並沒有被記載,裴行儉也只能暗自嘆息,借病不出。

除此以外,裴行儉看人也很有一套,當初李敬玄曾極力誇讚唐初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的才學,但是裴行儉卻說:「像王勃幾個人雖然富有文才,但是行圌事輕浮急躁,愛賣弄誇耀,哪裡是享有爵位俸祿的人呢?也只有楊炯比較穩重謹慎,可以當到縣令,其餘的人都不會善終。」

結果如何呢?王勃渡海時落水而死,駱賓王因為參與李敬業的謀反被殺,盧照鄰因患絕症投水而死,只有楊炯最後做到了盈川縣令,全被被裴行儉言中,此外,他還善於發現培養人才,像程務挺、張虔勖、崔智辯、王方翼、郭待封、李多祚等等這些軍事人材,到後來都為大唐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皆成為一代名將。

永淳元年即六八二年,裴行儉去世,享年六十四歲,高宗追贈他為幽州都督,謚號「獻」,縱觀他這一生,文韜武略,功績赫赫,並為大唐發掘了大批人才,與其他唐朝名將的功勛相比,絲毫不遑多讓,用「儒將之雄」四字來形容他再恰當不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朝歷史的基礎,了解唐朝歷史從這裡開始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共有多少個皇帝?最長壽的皇帝竟是她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