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在清華北大當旁聽生的那些日子

我在清華北大當旁聽生的那些日子

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

王菲 

00:00/00:00

這是奇葩青年說的第82篇文章

全文約2800字,需用時大約7分鐘

2018年3月7日在民大第二食堂吃過午飯後,我如往常一般途徑第二食堂、7號學生公寓、田徑場、民族劇院,再到人行天橋,接著來到魏公村公交站(離民大西門最近),每次從研究生公寓走到魏公村公交站,不過5分鐘的距離,於我而言,從這裡開過的特4路、320路、運通105路,92路等,再途徑4-8個公交站點,是通往清北人師(京城通常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簡稱「清北人師」,是京城公認的四大名校)最便捷的方式,同時也是打開我的新視野,走入最高學府課堂的出行方式。相對於北京地鐵,我更願意選擇公交車,一來北京市推出的學生公交卡實惠,每次乘坐是原價的1/4,而普通市民是原價的1/2,也就是說2元/次的車票,刷學生卡是0.5元;二來,較為節省時間,相比於地鐵地面地下步行的時間來說,公交可以直接抵達校門口旁,同時可以看沿途風景,偶爾還能把節省下來的時間聽喜馬拉雅或者得到,因此,頻繁地乘坐於這些往返與魏公村與清北人師的公交車,以至於我都記住了乘務人員的面孔,哦,對了,民大的地理位置相對優越,距離清北4公里左右,公交的時間大概是15-20分鐘。

每次到清北人師(包括但不限於)聽一些大咖的講座或者名師的課,都會有些不同的收穫。而這些收穫不只是說學到了多少理論知識,更重要的從這些老師身上所學到的對於學術、做人等方面的一些啟發,以及這些優秀的同齡人身上的學習習慣還有品質。當然了,還有拓寬了我的視野,我想如果沒有來北京讀研,我會像井底之蛙,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

圖:北大孔慶東老師授課現場

在北大聽孔慶東教授講老舍作品研讀,一上來就被他的「狂人狂語」震驚,「你們北大畢業的博士生百分之90%都是陪讀,最後不就是為了給學校統計數據用的嗎?學校統計各種人才數據XXX人」,「最近首都在開兩會,前兩天看到某人大代表在機場與人互懟被拍了小視頻,你們啊,也要警惕哪些人大代表是好的,哪些人大代表是壞的」,「不要以為學文學都是無用的,跟一個人聊天,聽他講五句話就能對他的語言進行文本解讀,進而了解他,這是無用嗎?」,「錢理群教授過幾天就是八十大壽了,我們作為他的學生送給他的禮物就是陪他,圍著未名湖轉圈,要知道,這件未名湖事件都能留給後人做博士生論文了。」,「不管身處何地,不要以為離政治很遠,你們依然要解讀政治。北京的蝴蝶一扇動都能引起巴西的蝴蝶扇動。」一上來講得開場白就引得我的腦袋快速思考,接著他的博士生講了兩篇pre;其一《講究的北京旗人與不講究的老舍》,其二《理解老舍先生其人其文的五把鑰匙》,兩篇報告有理有據,引用了大量的作品原文進行解讀,並且建立構建自己的學術觀點。言之有理,敢於大膽創新和建構知識。隨後,在社交媒體新浪微博搜索孔慶東老師,不愧是個「網紅」啊,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在此不作過多議論。

圖:竇桂梅老師現場報告

語文教學界的大咖竇桂梅老師,現任清華附小校長,在北師大分享她的教師成長經歷以及談到做一個精神上氣象萬千的老師,三個小時的乾貨,終於知道了為什麼竇老師收穫那麼多的「粉絲」。竇老師從一名中師到特級教師,背後付出了常人的努力,她說「憑時間贏來的東西,時間會為之證明」,她提到在吉林某小學任語文教師時,她經常聽領導來聽課,用錄音機審課,以及把每一堂課當作公開課來上,她在求學期間,聽課,讀書,練功;在工作期間,函授,聽課,讀書,拿下教育學博士學位;她的每一篇課文都要寫三套教案,分別是試講用的,上課用的,以及進行教學反思後寫的,並且堅持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整整六年。她在師大的敬文講堂反覆提到「我是教語文的,我是教人學語文的,我是用語文教人的」,「天下第一好事就是做老師」循循善誘,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以及口語表達引來不斷的掌聲。她對語文的特愛,她對學生的熱愛,從言語中真情流露,。用她的行動影響著當下以及未來更多的同行們。

圖:李政濤老師報告(圖來自海路老師)

華東師大李政濤教授是我非常敬佩的學者之一,他在中央民大的報告我記錄了兩千多字,報告開始前,他從自己所帶的一名G學生說起,大概意思是當時華東師大在舉辦全國性的xx研討會,李政濤老師給他的G學生傳達了一個任務:去借會議室的鑰匙。該同學答應了,但會議前一天,G同學還沒向李老師及時反饋借鑰匙的情況,李老師最後問了G同學兩次借到了沒有,G同學最後卻說把事情忘了。從這件事情中,李老師總結出兩點:第一,G同學辦事拖拉,沒有效率;第二,G同學不守誠信,答應了老師的事情沒有按時完成,這是做人的大忌。並且叮囑他的學生每次會務結束後,都要進行及時的總結經驗和反思。通過借鑰匙,李老師引申出做人,做學問的道理,實在妙!李老師從所去目標、所在生活與工作之地、所做之事、所變之人四個角度談學術大廈如何建成。其中,也談到一些有意思的「金句」,他笑稱:「華東師大是,國外在做什麼,就做什麼,引領基礎教育改革。而北師大是,教育部要求做什麼,就在做什麼。華南師大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你說傳統文化過時了,是否讀過四書五經?

馬克思恩格斯過時,是否讀過?」,「我在德國洪堡大學訪學期間,感觸很深的是,這個一個非常熱愛閱讀的民族,試想一個乞丐都閱讀的民族,是什麼民族?」,「我為什麼關注文學?文學是人學,對人的洞察,對人性的洞察。教育之人,讀人,學會讀懂人,以人為對象,是對生命理解。」,「現在都在搞國際化,像中國教育學的教授們,都在講怎麼理解赫爾巴特?這是一種誤解?為什麼不講講你們中國的孔子?國際化把自己化沒了。」等等,李政濤老師的報告滿滿的三小時乾貨,讓我受益匪淺。確實,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從他身上讀他的人生經歷,讓人心生敬佩。做學術並非高人一等,而應當像李政濤老師一樣,賦予工匠精神去專註自己的領域。

圖:個人整理的筆記

大師們帶給我的啟發遠不止這些……從知識的輸入到輸出,以寫促讀,以讀促寫,缺什麼,補什麼。.有人問我,研究生的生活都這麼空閑嗎?每天這麼多時間去旁聽還有參加講座研討會?似乎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跟我想像中的又不太一樣,甚至相去甚遠。印象中的研究生是整天沉迷於實驗,整天待在實驗室,又或者為了發論文而愁,哪裡還有這麼多的時間去其他高校旁聽?我也曾有過困惑,無可否認的是,專註於實驗,沉迷於實驗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常態,當然還有愁著發C刊等等,每天都被這些事情搞得憂心忡忡。其實,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研究生面對的科研壓力還真是大相徑庭,像作為雙一流大學的中央民大,尤其是專碩,人才培養定位是應用型人才,因此對於發論文的硬性要求幾乎為零。當然了,其實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你個人的手上。這是一個自我豐富自我積累的過程。在這些旁聽的路上,看到了自己與主流的差距。慶幸的是,與你們同在,哪怕是在四號線以北最先下車,不輸的是精神。(在北京,有句調侃的話是「四號線以北,誰先下車,誰就輸了」)

第五輯,END

2018.3.25 於 中央民大 文華樓西區

本文觀點不代表本號,僅供討論

文、圖/廖觀陽

編輯/暘一

往期推送

堅持原創

新浪微博:

YOUNG-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葩青年說 的精彩文章:

TAG:奇葩青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