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洲死神:埃博拉病毒來襲

非洲死神:埃博拉病毒來襲

導語

2014年7月份以來,「埃博拉」這個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埃博拉病毒」這種來自黑非洲的死神,似乎正展翅降臨在人們的面前。

埃博拉病毒可引起急性嚴重疾病,若不加治療往往會致命。埃博拉病毒病是在1976年同時暴發的兩起疫情中首次出現的,一起在現在的南蘇丹恩扎拉,另一起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揚布庫。後者發生在位於埃博拉河附近的一處村莊,該病由此得名。

2014-2016年在西非出現的疫情是1976年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以來發生的最大且最複雜埃博拉疫情。本次疫情出現的病例和死亡數字超過了所有其它疫情的總和。疫情還在國家之間蔓延,首先在幾內亞發生,隨後通過陸路邊界傳到獅子山和賴比瑞亞。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稱作埃博拉出血熱)是由絲狀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導致的一種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死亡率高達90%。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從現有證據來看,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一個宿主。


人們通過接觸(通常在屠宰、烹飪或食用時接觸)被感染的動物或通過接觸被感染人的體液而遭到感染。多數病例是人際傳播造成的。感染者的血液、其它體液或分泌物(糞便、尿液、唾液和精液)通過破損皮膚或粘膜進入健康人體,即會造成人際感染。

當健康人的破損皮膚或粘膜與受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物品或環境發生接觸時,也可發生感染。被污染的物品包括臟衣物、床單、手套、防護裝備和醫療廢物(如用過的皮下注射器)等。

埃博拉癥狀不一,在發病初期(「干期」)的典型癥狀是起病急,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隨著病情加重,病人往往會出現嘔吐和腹瀉(「濕期」)、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某些情況下會有內出血和外出血。


潛伏期(即從感染到出現癥狀的這段時間)為2天至21天。病人在顯現癥狀後才具傳染性。埃博拉病毒病感染只有通過實驗室檢驗才可獲得確認。


當人們與疑似患有埃博拉的人或死者存有接觸或曾赴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地區旅行並且出現疑似埃博拉癥狀(發燒、頭痛、肌肉疼痛、頭痛、嘔吐、腹瀉)時,應立即就醫。


在訓練有素的衛生工作者認真管理和監督下提供支持性醫護,特別是採用補液療法,即可提高存活機會。有助於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存活的其它治療方法包括,在有條件時,採用腎透析、輸血以及血漿置換療法。

在幾內亞開展的一次大型試驗證明,一種實驗性埃博拉疫苗對這種致命病毒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該疫苗稱為rVSV-ZEBOV,2015年在一項涉及11841人的試驗中得到研究。

人們可以採取某些感染防控措施進行自我保護,預防感染埃博拉病毒。這些措施包括:洗手,避免接觸疑似或確診感染埃博拉者的體液,不處理或整理疑似或確診死於埃博拉者的屍體。

在幾內亞開展的一次大型試驗證明,一種實驗性埃博拉疫苗對這種致命病毒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該疫苗稱為rVSV-ZEBOV,2015年在一項涉及11841人的試驗中得到研究。在接種疫苗的5837人中,接種後10天(含)以上沒有出現埃博拉病例記錄。相對而言,在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員中,接種後10天(含)以上發生了23例病例。

世衛組織與幾內亞衛生部、無國界醫生組織和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一道,在其它國際夥伴合作下,主持開展了此項試驗。這次選用的是環圍接種試驗方案,某些環形圈裡的人員在發現病例後不久即得到接種,另有一些圈裡的人員則在延遲3周後獲得接種。

參考文獻:

[1]WHO官網

[2]埃博拉出血熱防控方案(第二版)

[3]The website of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抗感染 的精彩文章:

TAG:醫脈通抗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