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曲涼涼《如懿傳》,3億投資打水漂?

一曲涼涼《如懿傳》,3億投資打水漂?

當「《如懿傳》《贏天下》到底什麼時候播」的話題成為網友們定期討論的對象後,這個問題終於有了一個貌似要塵埃落定的答案。

在一次次的延檔、被下線等等磨難下,《如懿傳》終於被傳扼殺在搖籃里。

這部幾度成為「抄襲代表作」的典型被詬病的電視劇作品,最終因為是打擊宮斗題材的電視劇典型而被無限期延播。雖然又有製片人說「不要聽信謠言」,不過更多的觀眾更願意站在「謠言」這一邊。

網路上針對《如懿傳》被打回的言論分為兩撥,一邊是可惜了這麼一部精良的作品就這樣無緣面世,一邊是因為「抵制抄襲作品」的審批首戰告捷而歡呼雀躍。

但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如懿傳》的遺憾結尾都將會成為21世紀中國電視劇的「里程碑」。

一部製作成本耗去了三個億,版權出售賣破13億的作品永遠無緣問世,對於製作方和投資方都是巨大的損失,於觀眾而言也是很大的遺憾,畢竟周迅好不容易才接一部電視劇,而且劇中還有很多低調卻不為觀眾熟知的演員等待大家去熟悉,一部只看畫面就賞心悅目的作品落寞地退出熒屏,非常令人惋惜,但這也是監管方應該能寫出的正確答案。

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隨著一個個對典型案例的批判成為擺上檯面的重點話題,原著作者的申訴推動了對原創的守衛,無論官方給定的停播《如懿傳》的原因是不是因此,這都成為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

而對於坊間流傳的非官方揣測,監管方打壓「宮斗」題材作品也許就是最終的行事方案。

從第一部有代表性意義的宮斗劇——《金枝欲孽》開始,這十數年來市面上的宮斗劇數不勝數,但宮斗劇的現實意義卻乏善可陳。雖有宣傳「後宮如職場」「三宮六院就是社會」這樣的觀念,但可參考的價值並不大。

以最典型的《甄嬛傳》為例,從2011年播出伊始,時隔八年還有很多關於它的話題,甚至能衍生出「嬛學」流派,他們以「xxx至死都想不明白/不知道……」為句式,研究《甄嬛傳》中的每一處劇情,然而看了這麼多,意義何在呢?

《甄嬛傳》成為宮斗劇的代表,日復一日的講述後宮女人的勾心鬥角,而宮斗劇又包含了國產劇的通病,永遠在談情說愛以及一成不變的劇情套路。

從「宮斗劇」的整改開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清理那些同類作品泛濫的題材,比如說「戀愛大過天」的職場劇/古裝劇,「NC滿地跑」的瑪麗蘇等等。這種泛濫又格式化的作品佔據了電視劇市場的80%以上,我們每年自吹自擂著今年又出現了多少作品,但能被觀眾喜聞樂見的又有幾個?

如果要想做到在電視劇題材上的創新,那麼就要從「破舊」開始。堵上了這一條路,才讓人有潛力尋找另一個出口。

投資如此巨大的《如懿傳》最終分文不賺也給許多的投資人與版權購買人提了個醒:一切沒有官方審批後的文件都還有不確定性。

花費了這麼高的成本,卻冒著巨大的全打水漂的風險,導演們是不是該考慮換個便宜演員的事了(至少虧也不會虧這麼多)。

投資的越多,風險就越大,光兩個演員的片酬就有一億多,有了這麼一個案例之後,或許演員的片酬過高的問題也會得到抑制。

對於版權的保護、對於電視作品的創新、對於高片酬聘請演員的抑制,都成了《如懿傳》留下來的經驗之談。從一部作品的角度,《如懿傳》的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但從行業的觀念來說,《如懿傳》或許會成為一個轉折點。

在此之後,相關的類似的「宮斗劇」可能被腰斬,比如趙麗穎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群及流量的《大明皇妃》、於正的《延禧攻略》都將成為被整改的對象。電視劇市場的煥然一新也因為這一部劇的夭折而指日可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粉 的精彩文章:

兒子才兩歲,賈斯汀夫婦就給他進行成人教育了
張紫妍自殺前4天還曾被毆,韓媒公開調查記錄

TAG:黑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