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預防併發症,最全的篩查時間表在這裡!快收藏~

預防併發症,最全的篩查時間表在這裡!快收藏~

指導專家

金麗霞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科

糖尿病不是僅僅靠吃藥、降降血糖就夠的,其主要危害是那些繼發的各種急性或慢性併發症!

做好篩查,將有助於預防、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進展、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並改善糖友的生存質量。這裡有糖友最該收藏的篩查併發症的時刻表!


每天檢查一次

  • 自我血糖監測

對於那些沒有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友,糖化血紅蛋白未達標(或治療剛開始)時,每天要進行5~7次的血糖監測,每周測3天;糖化血紅蛋白已達標時,每天可以測2次血糖,每周測3天。

對於那些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友,糖化血紅蛋白未達標(或治療剛開始)時,每天要測血糖葯多於5次;糖化血紅蛋白已達標時,每天可以測2~4次血糖。

  • 足部檢查

由於糖尿病足危害大,而早期的足部檢查及護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做葯。因此糖友應:

每天檢查雙足,特別是足趾間;

有時需要有經驗的他人來幫助檢查足;

定期洗腳,用干布擦乾,尤其是擦乾足趾間;

穿鞋前先檢查鞋內有否異物或異常;

不穿過緊的或毛邊的襪子或鞋;

足部皮膚乾燥可以使用油膏類護膚品;

每天換襪子;

水平地剪趾甲;

由專業人員修除胼胝或過度角化的組織;

一旦有問題,及時找到專科醫師或護士診治。


每月檢查一次

  • 體重和腰圍

所有糖友初次就診以及每次複診時都建議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2),必要時測量腰圍

良好的體重控制可以體現糖友飲食、運動控制情況,幫助控制血,也可以幫助醫師查找血糖波動的原因。這項檢測簡單易行,可在家或在醫院進行,建議可定期在晨起、空腹、穿著居家服時在家測量並記錄。

BMI>24kg/m2的超重和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是3~6個月減輕體重的5%~10%;消瘦者(BMI<18.5kg/m2)應通過合理的營養計劃達到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 血壓

糖友在初次就診以及每次複診時都應進行血壓監測,但對於高血壓患者,推薦進行家庭血壓測量。

初始階段或評價療效的建議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晨(6:00~9:00)、晚上(18:00~22:00)各測量1次,每次測量2~3遍,去掉第1天,僅計算後6天血壓平均值為治療或評價的參考值。

長期隨訪中如血壓穩定且達標,建議每周測量1~2天,如血壓未達標或不穩定,則增加頻率。必要時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便於有效地進行糖友血壓管理。


每3個月檢查一次

  • 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可以反映既往2~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標,既是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

HbA1c檢測無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時間采血,不受進餐影響。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建議,在治療之初至少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6個月檢測1次。


每6個月檢查一次

  • 血脂紊亂

糖友每年至少應檢查一次血脂,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存在血脂異常患者,如果是接受飲食與非藥物治療者,開始3~6個月應複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達到建議目標,則繼續非藥物治療,但仍須每6個月~1年複查,長期達標者可每年複查1次。


每年檢查一次

  • 尿常規、腎功能等糖腎指標

1型糖友一般5年後才會發生糖尿病腎病,2型糖友在診斷時即可伴有糖尿病腎病。

確診2型糖尿病後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腎臟病變篩查,包括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

這種篩查方式有助於發現早期腎臟損傷,並鑒別其他一些常見的非糖尿病性腎病。

  • 眼底檢查

2型糖友在確診後應儘快進行首次眼底檢查和其他方面的眼科檢查,而1型糖友,在診斷後的5年內應進行篩查。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如果要準備妊娠,應做詳細的眼科檢查,因為妊娠會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危險和(或)使其進展。

懷孕的女糖友應在妊娠前或第一次產檢、妊娠後每3個月及產後1年內進行眼科檢查。

  • 神經檢查

所有2型糖友確診時和1型糖友診斷5年後,應進行糖尿病神經病變篩查,隨後至少每年篩查一次。

篩查的方法包括問診有無相關臨床癥狀,檢查糖友對溫度、針刺疼痛、壓力和震動等感覺是否異常

而最終糖尿病相關神經病變的確診,推薦使用10g尼龍絲檢查及周圍神經震動閾值檢查作為神經病變篩查方法,以此評估糖尿病患者足潰瘍和截肢的風險。

有篩查陽性,可進一步進行神經電生理(肌電圖)檢查。

  • 血管檢查

對於50歲以上的糖友,應該常規進行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篩查,伴有下肢動脈病變發病危險因素(如合併心腦血管病變、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友應該每年至少篩查一次。

檢查方法包括常規的頸動脈、椎動脈、下肢動脈的超聲及ABI踝肱指數檢測,這些都需要內分泌科門診進行。

如果發現行走後下肢肌肉酸痛、休息緩解(間歇性跛行)、下肢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應隨時複查上述項目;

如果懷疑存在動脈狹窄或缺血,可進行相應血管增強CT檢查,必要時可以到血管外科進行血管造影檢查。

  • 心血管疾病

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友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因此糖尿病確診時及以後,至少應每年評估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因素

評估的內容包括心血管病現病史及既往史、年齡、有無心血管風險因素(吸煙、高血壓、血脂紊亂、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早發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腎臟損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心房顫動(可導致卒中)

  •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同樣也是糖友中最為重要的代謝性骨病,其導致的骨折也是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薦50歲以上患者,尤其是有骨質疏鬆高危因素患者,如體型偏瘦、早絕境或性功能減退、身高變矮>3cm、有骨質疏鬆骨折病史、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推薦每年進行骨密度(DXA)檢查。

  • 腫瘤

研究顯示,糖尿病可能增加各種類型的癌症發生,患者的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症可能是腫瘤發生風險增高的原因。

所以,有條件話,對於中老年糖友,可每年進行腫瘤標誌物的篩查,可與其他篩查項目同時在內分泌科進行檢查。

如有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血糖較前突然惡化或者其他系統癥狀,應該警惕腫瘤發生的風險,及時就診專科。



本文為專家投稿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自微信公眾號「糖來糖往」(jksb2016)

本期編輯:圓圓、小超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郵箱:jksbtltw@163.com 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時報糖友會 的精彩文章:

30%的糖友有「甜蜜憂傷」!防治看準這5點,樂享幸福生活~
糖尿病腎病三分治療七分養,吃蔬菜還有3個「少」~

TAG:健康時報糖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