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文化擦亮內蒙古草原的旅遊景點

用文化擦亮內蒙古草原的旅遊景點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披著羊皮的狼

刀郎 

00:00/05:33

草原旅遊是內蒙古的一大優勢。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要求內蒙古自治區把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抓起來,就是因為它是內蒙古的窗口產業、形象產業、綠色產業、強區產業。

雖然有人說:「觀草原而後知內蒙古。」但有草原而又有山有水,有景有人,有悠久歷史又有燦爛文化,豈不更有吸引力?現在,內蒙古西部包頭境內、陰山北麓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的召河(希拉穆仁)旅遊區躍入我們的眼帘。

若干年前,我曾經到過這個地方,但走馬觀花,印象不深。陰山的奇特、草原的開闊、民風的純樸,都是粗線條的。因為我無暇亦無緣揭開它歷史的神秘面紗,更不消說從文化的視覺,來體味它的深遠、深刻和深邃了。

此刻,擺在我面前的這本《召河風情》書稿,可以讓我們如願以償,不留遺憾了。它的作者以飽滿的生活激情、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抒情筆調,把一個多姿多彩的希拉穆仁草原,把一個特色鮮明的包頭召河旅遊區,呈現在讀者面前。

看看這四章四十八節的洋洋十餘萬言吧:「召河是內蒙古的臉」,「絢麗的草原風情」,「草原古剎普會寺」,「神奇詭譎的草原民俗博物館」,「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遺迹」,「領略召河民族傳統的美」,「明天的召河更亮麗」,「召河的東南西北」……內蒙古不僅僅是草原,草原不僅僅是綠色的海。這裡的大山上刻著祖先的語言,這裡的草原上灑著文明的詩篇。從遠古走來,向未來走去,馬是伴當,歌是翅膀……

您也許不會想到,這本書的作者胡楊同志是一位王昭君的同鄉。帶著山峽的風,來會黃河的源。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從事新聞出版工作,當過編輯、記者,出過專著、叢書,辦過報紙、刊物、電視。他的戰士心、邊塞情、責任感,我是知曉的。但我沒有想到,他對內蒙古西部的山川、草原、歷史、文化、宗教、藝術、人物、民俗,等等,能有如此翔實的了解,如此精彩的描述。翻開他的這本新書,猶如進入了歷史的畫廊:從吸引世界目光的草原岩畫、北魏長城、茶馬互市、駝商古道;到披著綠色文明的昭君古樂胡撥思、草原之聲馬頭琴、「男兒三藝」那達慕、「天人合一」蒙古包、喇嘛召廟普會寺、女中豪傑三娘子,乃至達爾罕歌舞、茂明安餐飲、希拉穆仁婚禮,等等,都令人目不暇接。作者像一位睿智的導遊,引領著我們緩緩而行,娓娓道來,指點江山,評說古今。中華文化的厚重,中國西部的可愛,蒙古民族的可敬,人文資源的獨特,都讓人如臨其境,大開眼界,如沐春風,豪情激蕩。

我們有根據、有理由說,《召河風情》決不是一本普通的旅遊手冊。它更像一首綠色文明的讚歌,一篇民族友好、愛國情結的寫真,一部內蒙古絢麗風情的縮影。記得年初出國考察時,一些外國朋友曾經問我:八百年前從額爾古納河流域密林走出的成吉思汗鐵騎兵,他們的故鄉有何變化?他們的後代如何成長?這個英雄的民族如何融入現代文明?這些問題,現在可以從《召河風情》中找到切實而不表面的答案了。

古人云:「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希拉穆仁一帶作為風雲際會的歷史舞台,古往今來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壯的活劇!這裡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休養生息的美麗草原,也是各民族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是草原絲綢之路——「茶路駝道」的重要驛站,也藏傳佛教在塞外傳播的重要陣地。長城擋不住各民族手足情深,風沙遮不住各民族共同繁榮。燕山雪、陰山月、黃河戀、草原情,在這裡融為先進的有西部特色的中華文化。這本書風情如歌地唱出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偉大內涵,以知識性、傳奇性、觀賞性、指導性,把我們帶入了詩一樣的境界。

感謝胡楊同志與民族地區的有志者合作,為我們捧出這飄著奶香、草香、花香、詩香的旅遊文化成果。

「內蒙古並不遙遠,並不蠻荒,並不落後。」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國民同志的這段話,一直迴響在我的耳邊。我相信,被法國博物學家戴浩石先生贊為「人類文明搖籃之一」的內蒙古,用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優秀的民族文化擦亮草原旅遊景點之日,就是內蒙古的旅遊產業用先進文化打造知名品牌之時。

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到此一游,踏上這令人終生難忘的草原觀光之旅!

2002年7月12日於呼和浩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奇草原文化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傳奇草原文化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