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一個厭學的孩子想到的

因為一個厭學的孩子想到的

緣起

上周在辦公室,同事的手機里正在播放一段視頻。視頻里有位媽媽正在歇斯底里的教訓孩子。

同事說,這是他班上的一個家長。因為孩子跟她說暫時不想讀書了,家長非常焦慮,所以發了這段視頻求助。

「這是位生活過得很辛苦的家長,初中畢業後走上社會做了很多工作,可是她對自己的生活狀況仍然很不滿意。這次她的孩子不願意讀書想去干別的,對她打擊很大。」身為班主任的同事嘆了口氣。「她其實知道這樣也不好,所以才向我求助的。你說我勸她什麼好呢?

我跟我的同事就這個事聊了一會,想到了這些:

踢貓效應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一般而言,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泄。受到上司或者強者情緒攻擊的人又會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

"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裡來。

所以:

孩子因為沒有經濟能力,在生活上依靠我們,相對是否也屬於弱勢群體,就像那隻貓?

有時候,是因為孩子有錯,為了幫助他們,需要我們來發火,還是因為我們想發脾氣,為情緒尋找一個出口?

拿生活的不如意,發泄在孩子身上,與在餐館裡對服務員頤指氣使的行為,與利用職權侮辱下屬的行為,是否有區別?

生而為人,我們確實很難逃脫人性的限制。讀書、做事、思考,無法使我們遠離人類共有的難題,但思考仍然可以提醒我們覺察,情緒的根源。

覺察之後,我們是否能與孩子勇於說明我們發火的原因,而不是讓孩子在莫名的怒火中陷入自責和無限的自我懷疑。

對抗背後

孩子不願意上學,我們當然也可以猜測為「怕吃苦,懶惰」。

但這個孩子主動與家長說自己厭學,是否懷著巨大的勇氣,也經歷過深思熟慮?

這種勇氣是否來自於他想與母親交流?

他提出這個問題時,是否經過煎熬和忍耐?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不想讀書,是否也是他對自己生活的主動思考?

勇氣、積極的交流、主動的思考,對於一個初中生而言是否珍貴?

當孩子的選擇,與我們的建議有出入時,我們是否還能對孩子的勇氣,首先給予真誠的鼓勵?

被阻斷的交流

關係,是靠交流維繫的。

孩子嘗試與母親交流,想尋求母親的幫助。對於一個不想上學的孩子,父母也許是目前唯一可以在這個事情上幫助他的人。在勸說未果後,母親以崩潰的方式回應了他。

一個家長用崩潰的方式對待孩子,往往是很有效的。只要家長曆數為孩子抗下生活的艱辛,搬出懷孩子生孩子遭的罪。負罪感、愧疚感、羞恥心,能打到孩子不得不從。

母親的發泄背後,是不容分辨的吶喊:「我是你媽,所以你要聽我的!」

在高壓之下,孩子再說實話嗎?交流如何繼續呢?

阻斷親子交流的,除了時代、經歷造成的認知差異,是否還有父母的這個角色本身?

「我是你媽,所以你要聽我的!」這是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一次耍流氓?

與孩子交流時,我們是否可以從家長這個角色里跳出來呢?

如果他不是我的孩子呢?如果我不是他的母親呢?

如果只是個朋友誠懇的建議,如果這種建議是在尊重他的基礎上,我們又會跟孩子說些什麼?

跳出父母的角色限制與孩子交流,當然很難,但是否有嘗試的價值?

體驗與理解

交流的困擾是:孩子覺得讀書痛苦,不原意讀書。母親初中畢業混社會,嘗遍生活的辛苦,覺得不讀書更痛苦。母親想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道理,嘗試說教,但是失敗了。

孩子當然不能通過語言理解母親,因為沒有體驗作為前提。他只有十幾年的閱歷告訴他,學習很痛苦。

除非孩子去體驗母親的工作,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去感受,或者經歷相似的事情,也許他能對母親的話有所察覺。母親也不妨做做孩子的事情,體會孩子的無奈。

以體驗為前提的理解,也許能為溝通找到機會。

我們該相信的和堅持的

人的天性里確實有懶惰的性質,但一定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勤勞和進取心。

厭學的孩子不一定是比別人懶。也可能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挫敗感大過成就感。也許大多數題他做不到,也許老師講的大部分他不懂,也許作業對他來說是天書。他沒有快樂,當然厭倦。

不同的孩子,在相同的學校,同樣的班級和教師,卻有不同的表現。除去智力的差異,還有一些是習慣和性格、以及孩子本身的學習基礎,造成的。

智商無法控制,但是習慣和性格是可以靠家長幫助培養的,學習基礎是可以靠練習夯實了。當然這個過程一定很漫長。

上周,有位朋友跟我抱怨:「我堅持了啊!我堅持陪了孩子,堅持管了孩子,為什麼一個學期下來,孩子習慣老這樣呢?」

我笑他:「你確實堅持了蠻多,可你堅持等孩子了嗎?」

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的理想國 的精彩文章:

TAG:藍的理想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