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在6歲之前怎麼教育?

孩子在6歲之前怎麼教育?

看了關於家教的視頻,很受啟迪,

覺得有道理,於是寫成一首詩。

孩子在6歲之前怎麼教育?

要重視如下幾個問題:

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

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做父母的,在孩子6歲之前學會說「不」字。

三、四歲的孩子跟你要這、要那,

如果沒有滿足,他就跟你鬧個無休無止。

一鬧就得到,滿足了他的自私。

可是到了十二、三歲叛逆期,

自己無法控制他的言行舉止。

如果你不給錢他上網吧,

他有辦法對付你:

離家出走;服毒自殺;從樓上跳下去。

央視《今日說法》就有這樣的案例:

一個12歲的男孩就是如此,

母親罵了他,他就服毒自殺,

以死相要挾,一死了之。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愛沒有限制;

他知道父母愛自己,

所以會用你的愛威脅你,

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義。

父母溺愛孩子,是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息:

父母的愛沒有限制。

在孩子6歲之前學會說「不」字,

是孩子最早的訓練,必須加以重視。

孩子嬰兒、幼兒時的求助、無助,

都是靠「哭」來傳情達意。

三、五歲時,孩子得不到東西也會哭泣。

他哭不是痛苦,

而是因為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孩兒有這樣的目的時,

克制任性的訓練就要開始。

怎麼訓練呢?

抓住一件事,進行克制任性訓練,一竿子到底。

如果要東西不合理,

比如,家裡有許多小汽車,還要買回去。

怎麼辦?抱回家,丟在卧室里,看著他哭泣,

不要打罵他,也不要說教,不要離去。

他哭得精疲力盡了,不哭了,

才遞上毛巾,問:

「還哭嗎?可以接著哭泣,沒關係!」

用這種方式告訴他:

如果要東西不合理,即使哭鬧也沒用,白費力!

以後,孩子會慢慢不再任性,

不再以哭的方式,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越小越好管,

但父母不能太大意,不能讓孩子太壓抑。

父母可以告訴他:

以後要東西,可以,但要說服我,有道理;

你要買的小汽車跟家裡現有的小汽車有什麼差異?

鼓勵孩子多跟自己交流溝通;

如果說得有道理,三次可以答應(滿足)一次。

這樣下去,孩子到了青春期,

也會保持與父母的良好關係,協商解決問題。

克制誘惑的訓練。

就是說,父母不在時,孩子能不能自我管理。

比如說,給一點好吃的東西(如魚片、巧克力)給孩子。

剛開始,三天給一次。

當一個月後,成了習慣時,

向孩子提要求:

孩子,我給你的東西,你能不能先不吃,存放三日;

三天之後,如果不吃,我再多給三份;

如果吃掉了,就不給了,你同意不同意?

如果同意,給東西讓他保管,由他自主處理。

三天後,要檢查、兌現,

如果沒有吃掉東西,就一定要獎勵(多給三份東西吃)。

要讓孩子學會克制、等待,去獲取更大的利益(或滿足)。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可以告訴孩子:

克制是為了長遠和更大的利益。

沒有克制、耐性的孩子,今後一定會出問題。

要孩子學會忍受,克服自私。

孩子自私是正常的,

因為弱小,都是別人幫自己,而自己用不著幫別人。

當孩子慢慢長大,自私心理還會延續下去。

當考上大學時,也會覺得:

我自己努力考上大學,跟父母沒有關係。

自私是怎麼樣養成的呢?

是因為孩子從小父母都讓著他,

是家裡的「小太陽」、「小皇帝」。

孩子在5歲前後,可以矯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讓孩子跟自己同桌吃飯;

告訴他:大人沒有動筷子,你就不能吃。

即使孩子很餓,也沒有關係。

人生最基本的痛苦是飢餓。

但孩子長大後走出社會,痛苦會更多更密集。

孩子感受痛苦,才會體會別人的痛苦,

之後才會有憐惜、有體諒,有善良的舉止。

這就叫作吃飯的等待與控制。

防止孩子自私,

可以在孩子小時,讓他對家裡人讓吃、送吃;

讓他從小養成家庭意識。

讓孩子經歷挫折。

有的大學生在大學遇到不是很大的問題,

例如失戀、室友矛盾,或論文答辯過不去,

就想不通,很委屈慪氣,乾脆從樓上跳下去。

這是孩子自私的表現;

在他的眼中,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當然,也是由於孩子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

忍耐力、意志力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

讓孩子多軍訓、多拉練,到貧窮的農村去勞動;

多吃苦、多受累,也能培養出意志力和忍耐力。

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

父母動不就告學校、告老師,

嫌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太「刻薄」、「嚴厲」。

這是錯誤的做法;

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了,受損失的還是孩子!

如果學校不做讓學生吃苦耐勞的事,

家長也得讓學生做這些事,可以學游泳去!

讓教練嚴格訓練,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忍耐力!

看完這些文字,做父母的有什麼啟迪?

只有你自己知!還有天知、地知!


1.如果有那麼一刻,你突然發現人生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的時候,那就是真的沒什麼意義。但這樣的認識,會讓你得到另一種從容不迫。既然人生沒有意義,你還刻意去追求什麼,你還可以去執著什麼,你還貪戀什麼。沒有意義的人生,不是讓你放棄人生,而是人生走到了一個階段的感悟,也可以看作是隨遇而安的態度。

2.人真的是一種害怕變化的動物,從歷史的演變我們就可以得知,游牧民族最後還是消失了。雖然整個世界的格局大體上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時代的蝶變卻在以分秒必爭的速度鞭策著活著的每一個人。年輕人面臨著尋找方向,中年人面臨著職場危機,老年人面臨著身體耗損,剛出生的嬰兒急著打開這個世界,似乎沒有人能找到一個可以停歇的階段。當一個階段結束,我們趕赴著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直至死亡。活著的時候,我們為物質、虛榮、名利而奔波,只有死的時候,我們才會明白,那些都是虛妄。但即便我們明白這些都是虛妄,我們仍深陷其中,在虛妄中假裝快樂。

3. 新一代窮人的5個特徵:

(1).沉醉於過去的成績而沾沾自喜,用過去的成功的經驗去未測未來。

(2).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自信,總是在做一件決定之前,先否定自己的種種。

(3).盲目攀比,對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和足夠的認識,這樣的人永遠都只會跟在別人的後面,永遠都只能分到別人剩下的肉末。

(4).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出生、背景、社會、制度、國家。

(5).什麼課程都學了,就是沒學好時間管理這門課程。除了吃飯、睡覺、工作以外,你把時間花在哪裡,你的人生就在哪裡。

4. 每個人表面上有著不同的光鮮,當你走進每個人的真實生活里,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著各種在生活上的不如意,例如疾病的折磨、婚姻的破裂、事業的危機、無聊的生活、抑鬱的困擾等等。人生的每一步越往下走,就越是沉重。因為身上背負的東西越來越多,有父母的責任、有妻兒的責任、有工作的責任等等。扔不下、拋不下、放不下,深深的壓在我們的肩頭,或許,只有自私的死亡,能帶來真正的自由。

5.剛看完《大佛》電影,這是一部小眾的台灣語的電影。之所以說它小眾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電影的語言是閩南語。其二是沒有大明星、沒有任何特效場景、沒有神轉折。有的只是對於台灣社會當下的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對比的一種描寫,並巧妙的通過一個行車記錄儀,呈現出政治與信仰、命運與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大佛這個片名,更是對一些左手鮮血,右手斂財的信徒,給予了極大的諷刺和調戲。個體的命運,在社會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的渺小。

6.靈魂如果成長的過快,你可能會越來越感受到孤獨。因為當你知識的邊界越來越廣,你會發現除了應酬之外,很難能找到與你深度交談的人。你不可能在一群人聚會的時候,與人聊文學。你不可能在同事聚會的時候,與人聊哲學。你更不可能在跟父母吃飯的時候,與他們聊藝術。最後,你可能發現,你知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懂你的人就越少。最後,你只能一個人去面對孤獨,面對很少人能理解的思考世界的角度。金錢的積累能為慾望帶來享受,而精神的富裕,雖能讓一個人獨自享受孤獨的時光,但同樣要承受孤獨帶來的代價。這種孤獨不是人群上的孤獨,而是思想的共鳴。

7.拖延症這個詞,已經被各大網文寫爛了,其實危害大家都知道,道理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卻還是免不了偶爾會犯下拖延症。我個人有時也會有拖延症,明知道這件事情遲早都需要處理,卻因為各種借口往後推延。雖然,有些事情遲早都需要親自解決,但是早解決和晚解決所帶來的的心裡變化不一樣。如果早解決的話,不僅能增加了自己果敢的信心,而且可以儘快的的脫離拖延症帶來的焦慮感。所以,解決拖延症,看再多的心裡文章都沒有用,沒有人能真正的克服拖延症,因為這是人性,但是你儘可能的早出發,人生就會多一點意想不到的機會。

8.夢想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的上限,能力決定了一個人人生的下限。有人一生只為金錢,所以他的一生的巔峰,可能是榮華富貴。有人一生只為榮譽,所以他的一生的巔峰,可能是名譽全球。如果有人的夢想是改變世界,那麼,他真的可能影響世界。不要忽視一個人的夢想的大小,夢想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而眼界又決定了一個人發展的路徑。假設一個作家的夢想是影響世界,那麼,他寫的文字一定是為改變世界而寫。而如果一個作家的夢想只是求得粉絲的關注或名利,那麼,他的文字一定是為利益而寫。兩種不同的夢想,產生了不同的行為,最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夢想,付出的代價不一樣,結果的也不一樣。你不可能既想成為一名政客,同時又想成為富商,如果可以的話,一定不是正常的渠道。你也不可能既想成為一名畫家,又想在職場上獲得很大的成就,如果可以的話,你畫的水平一定拙劣,因為上帝每天分配給人的時間都是相等。人不可能同時擁有太多身份,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背後一定要犧牲其中的代價。夢想與現實常常在人生的選擇中搖擺不定,如果你什麼都想要,最後,你將什麼都得不到。現在社會中的很多剩男剩女也是同理,不將就的的原因,恐怕是既想要對方完美,又想要對方專一,殊不知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

9.

《無經歷,不人生》

要經歷過多少次彷徨

才能找到人生唯一的方向

要經歷過多少次跌倒

才能明白苦難中的營養

要經歷過多少次掙扎

才能戰勝慾望的誘惑

經歷過多少次嘲笑

才能強大鋼鐵般的意志

經歷過多少次黑暗

才能觸摸黎明的曙光

要經歷過多少次錯愛

才能遇到生命中的摯愛

如果機會來了,成功還會遠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哲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天哲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