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何創造一件沉浸式藝術作品

如何創造一件沉浸式藝術作品

Pic from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前陣子上在上海民生二十一世紀美術館亮相的黑川良一《反向摺疊》項目,是一件浸沒式影像裝置,為我們帶來超炫的視聽體驗,也為我們帶來十億年後宇宙的聲音。

十億年後宇宙的聲音?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藝術領域無垠想像中沒有不可能;在壯志凌雲的科技發展之下也不是不可能模擬和打造出來。就像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Eliasson)早就做過的,在美術館中造了「太陽」。

「浸沒式」這個概念,也不是什麼新名詞了。其義來自Immersion,最早是運用在戲劇領域,得益於日新月異的技術、尤其是VR設備的成熟。近兩年也已在當代藝術領域風生水起,尤其是掛著「特展」之名的商展特別喜歡打「浸沒式」這個招牌。

美術史、電影史等學科在「劇場」交叉,沉浸式劇場是媒介變革時期各門類藝術交疊所指向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融合了表演、觀念、劇場、圖像、聲音、影像等多種藝術門類,沉浸式劇場旨在解放被動觀看的觀眾,調動觀者的感官並參與到藝術作品的創作之中。

誠然,好的浸沒式展覽確實能update我們的觀看方式和我們對當代藝術的理解。藝術創作的疆域和體驗也大大拓展。

置身社會學的範疇來說,新型的觀展模式的背後邏輯是觀者的轉向,觀者成為看展行為的主體,對周遭的數據信息作出選擇和反應。「浸沒」是其作出選擇的前置語境,觀者要試圖去相信眼前看到的就是現實,由此來發生並完成這一場行為,而這樣的行為模式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浸沒」不僅僅發生在美術館展廳這類封閉的空間,還會走向戶外的公共空間,同時也發生在個體的私密空間,並終將無處不在。

在室內和室外都能呈現「浸沒」藝術的難度非常高,而ANTIVJ做到了。

ANTIVJ是一個由歐洲數字藝術家組成的視覺團隊工作室,利用透射光線和可視化映射裝置,進行現場交互展示。使用攝影、CGI、激光掃描和投影映射,創建包圍在周圍的宇宙,顯示星座、孤獨的風景、和搖搖欲墜的建築結構。展示長15分鐘,360°視角可以讓觀眾去探索每一個方向。

ANTIVJ作品

比如他們的一組室內「Remote Memories」的作品,是視聽結合的浸沒式裝置作品。是典型的ANTIVJ風格的作品:迷幻漸變的條紋LED,同樣迷幻起伏的音樂。以及燈光視覺如幾何般精準切割的凌厲和明晰,最終是如虛擬現實的體驗。

這樣的作品顯然是要求觀眾到現場才是最盡善盡美的。對於還沒有機會在現場看到的我們來說,至少可以在Google 上可以搜到不少他們的作品視頻。

Remote Memories

Remote Memories場景

ANTIVJ的「野心」可不僅僅是做一件美術館裝置,他們的廣闊天地在於公共空間,在於人類居住的建築。在巴黎塞納河上有一艘「船」——實際是一家餐廳,「船身」外面覆蓋了近千塊金屬防晒板,美觀與實用兼具。防晒板是和LED霓虹燈結合的裝置,白天吸收的陽光到了晚上才會被看到。

「船」的外觀

LED漸變的光,有時候一瞬間就變了顏色,有時候需要好幾周才會變化。團隊藝術家表示,這就像一棵樹,你看不到它每時每刻的生長,但是你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希望這艘叫「Behind the scenes」的「船」能讓大家慢下腳步感受這「光之慢速」。

「Behind the scenes」

厲害的ANTIVJ團隊所設置的這些防晒面板上有無數的感應器,會實時記錄氣壓、風速、光照等環境指標並傳回實驗室,達成實時監控。而對ANTIVJ來說,操控高科技器械並沒有讓自己飄飄然,他們覺得只是一個個恰好生活在21世紀的手工藝者——傳統的工匠之心才是最值得敬畏的。

就像他們取材自2010年4月冰島火山噴發的事件而創作的《冰島火山》(Eyjafjallajokull),光前期準備就耗時三個月。通過將火山的形象直接繪製在牆面上,結合聲、光特效,營造出一個無比逼真、挑戰觀眾空間感與視錯覺的現場幻境。

《冰島火山》虛擬現場

作為小組成員的藝術家們需要根據展覽現場實地創作作品,包括勘測現場環境,在展牆上實地畫出由網格構成的火山形狀,並精準設定投影的位置等工序等等。

這一切的炫與酷,其實都源自「爬格子」的手繪網格,不過ANTIVJ小組成員當然不是想要回溯、重拾洞穴壁畫般的稚拙與簡陋,而是竭力運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即投影、光效與音樂的同步互動、結合,使牆面的手繪火山一躍成為光影靈動、立體逼真的圖景,為觀眾呈現一個虛擬而又真實的火山全景。

手繪網格底稿

聯想到另一位著名藝術James Turell,也是「浸沒式藝術」的高手,他和ANTIVJ的方式不同,更注重運用光,無論是自然中的光還是人造光,最終都會融匯成屬於James Turell特有的光。

他的計劃,常常是要把我們帶到一個藍色方塊的抽象中,讓我們與現實隔離,將我們放在一個理想的或是理想化的情境中。所以可以這麼說,浸沒式藝術就是一種「安全島」模式——架空現實。

新技術的出現,讓「安全島」看起來更完美,並逐漸接續「景觀社會」成為搭建「臨演社會」的平台,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可以在選擇的渠道中找到一種互動民主的幻象。

但是,那或許是後話了,關於浸沒式藝術,我們才剛剛開始體驗,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歸根結底,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發展。

正在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主義 的精彩文章:

你最愛的畫家被做成芭比娃娃了

TAG:Cc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