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拉薩地塊中二疊世古生物地理研究獲進展

拉薩地塊中二疊世古生物地理研究獲進展

西藏拉薩地塊二疊紀的古地理演化是近年來學術界關注的關鍵科學問題。它的古地理演化牽涉北側班公湖-怒江洋盆及南側新特提斯洋的開啟時間。在二疊紀冰期至溫暖期轉換的特有氣候條件以及基墨里陸塊裂解的背景下,不同地塊展現了不同古生物地理特徵。因此,通過拉薩地塊和其它陸塊古生物地理的異同點可以窺探不同洋盆的形成時間。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以春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四川省地質調查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對拉薩地塊中西部措勤縣、改則縣及仲巴縣三縣交界處的夏東、扎布耶一帶二疊紀地層及有孔蟲動物群進行了詳細的野外和室內研究。

研究發現,在扎布耶一帶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Shanita有孔蟲動物群。此前拉薩地塊範圍內,僅在申扎地區發現了Shanita零星分子。此次在扎布耶剖面上,該屬密集產出,並和Neoschwagerina、Verbeekina共生,指示地層時代為中二疊世。該屬在扎布耶和申扎地區的發現證實,拉薩地塊和南羌塘、保山、騰衝、滇緬泰馬(Sibumasu)等相似,在古生物地理區繫上屬於典型的基墨里省(Cimmerian Province)。

此外,該研究在夏東一帶中二疊統的上部發現了特有的Nankinella-Chusenella?類組合。已有資料顯示,它僅分布於拉薩地塊的多個剖面(如措勤夏東、申紮下拉、申扎木糾錯和八宿縣一帶)及騰衝地塊的北部,而在南羌塘、保山、滇緬泰馬地塊及印度板塊北緣卻未發現這個特徵組合。這種獨特的?類分布格局意味著拉薩地塊和騰衝地塊在中二疊世時獨立於相鄰其它地塊,同時指示北側的班公湖-怒江洋盆和南側的新特提斯洋可能在中二疊世以前就打開了。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上。

基墨里區中二疊世一些重要有孔蟲分子的古生物地理分布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研究發現深色蝴蝶在林下生境被捕食率較低
「實驗3」號科考船凱旋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