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尋找幣圈「始祖」

尋找幣圈「始祖」

文 棘輪

2017年,科技圈最火熱的詞,一定是「比特幣」和「區塊鏈」。

距比特幣最初傳入中國,其實只有短短7年。

7年前,一群穿著美特斯邦威的「遊戲代練」們,意外地闖進了比特幣的大門,在數年間,他們的命運,隨著比特幣的價格,跌宕起伏。

如今,他們過半的人,已身價上億,甚至有些人已過百億。

他們其中有極客、商人、佈道者、甚至還有自行「封神者」。

而烤貓、南瓜張、長鋏……有些名字轟動一時,隨後隱去、消失,或再現。

我們試圖尋找中國比特幣的最早玩家,並記錄他們留下的紛繁軌跡。

在這段暴富而跌宕的歷史中,所有的人命運如一葉扁舟,飄向何方,永難知曉。

他們的故事,就是這個時代的最好註腳……

萌芽

「直到現在,中國的礦老闆們,應該還有至少一半是遊戲代練出身。」

中國最早的比特幣玩家,是一群怎樣的人?對於這一問題,老盧給出了他的答案。

時間撥回到2010年,中國最火的MMORPG網遊還是《魔獸世界》。

在地下,存在一個龐大的「遊戲代練」產業鏈,他們靠打裝備、代練遊戲等級而賺錢。

「玩著遊戲賺錢。」老盧說,這大概是最幸福的職業。

但很快,一個新的「遊戲」引發了他們的注意,2010年年中,一個叫「比特幣」的玩意,不知從哪個渠道,突然傳到了國內。

「只需要在電腦上安裝一個軟體,程序就自動運轉,然後第二天就有幣了。」老盧說。

「我們白天打遊戲裝備,晚上開著電腦打幣,賺雙份的錢。」老盧說,以前主要負責打遊戲道具的「打金工作室」,現在有了兩項工作:代練和打幣。

最早大家在QQ群里買賣,一個比特幣售價2到3塊,平均一台電腦一個晚上可以賺10來塊。

可是,這群愛玩遊戲、蓬頭垢面的代練者,卻成為中國最早一批比特幣礦工。

他們也並不知道,這個只是晚上順道挖挖的玩意,未來會掀起怎樣的財富風暴。

一家隱匿於民宅中的「打金工作室」

為了運行大型網遊,一般「打金工作室」的電腦顯卡大多不差。

2010年末,比特幣進入GPU挖礦時代,原有的CPU挖礦軟體幾近失效,「打金工作室」又一次佔據了先機。

事實上,國內最早報道比特幣的媒體,並非外界流傳的36Kr,而是老牌IT媒體《電腦報》。

這家總部位於重慶的報紙,曾是中國最大的IT媒體,讀者覆蓋全國。

當時,「比特幣」這個中文譯名仍未出現,第一次現身《電腦報》時,它還叫Bitcoin。可那時的報道,可沒有去說比特幣的意義,而是手把手地指導讀者:如何在電腦上安裝挖礦及錢包軟體。

這只是「打幣教程」。

在媒體的培育下,中國比特幣礦工的隊伍開始日漸壯大。

但礦工們遇到了問題:挖出的幣怎麼賣,賣給誰。

那一年,中國的比特幣玩家,還停留在淘寶、QQ群交易的階段。

而在海外,Mt.Gox等比特幣交易所已悄然出現。

中國需要一家比特幣交易所,而抓住這個機遇的,是一個溫州人。

2011年,在上海經營桑拿設備的溫州商人楊林科,從一個程序員口中,第一次聽說了比特幣。

「能賺錢嗎?」——楊林科的關注點十分直接。

簡單了解比特幣的運作機制後,他拿出幾萬塊錢,拉上程序員朋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

比特幣中國創始人楊林科

溫州商人敢闖敢拼的性格,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現。「比特幣中國」一度佔據了中國80%的比特幣交易量。

當時比特幣中國的交易系統十分簡陋。

老盧回憶:「充值需要用網銀,向兩個個人賬戶打款。它們的持有者,分別是楊林科的妻子與丈母娘。」

可是,中國了解比特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2012年上半年,比特幣價格長期橫盤,交易量大跌。每月只有幾千塊手續費收入,楊林科一度想關掉「比特幣中國」。

就在這時,另一個遭遇事業不順的人,卻在無意中幫了楊林科。

他叫劉志鵬,是湖南人。碩士畢業後,他成了一名體制內的地質工程師。但對這樣的生活,他並不滿意。

寫科幻小說,為他構建了另一個理想世界。筆名「長鋏」的他,曾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

在尋找靈感的過程中,他發現了比特幣。2011年,他與朋友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比特幣垂直媒體——巴比特。

巴比特創始人長鋏

憑藉興趣與信仰,在這裡,他們翻譯並整理了大量比特幣資訊。

而投稿者發布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附上自己的比特幣錢包地址。有人因此收穫了不少比特幣。

一個名為「QQAgent」的網友,常年活躍於巴比特網站。2011年底,他翻譯了中本聰的白皮書,國人這才開始逐漸知曉比特幣的真正意義。

相比網名,這位譯者的真名此後更為人所知。

他叫吳忌寒。

江湖

站在2018年回望2013,我們會發現,這一年是很多新科技在中國爆發的元年:

智能手機銷量暴漲,工信部下發4G牌照,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餘額寶誕生,微信用戶數增長121%,互聯網創業興起……

當時,中關村的創業大街還叫「海淀圖書城步行街」,但這裡的車庫咖啡,已是北京創業者的天堂。

一起偶然事件,讓車庫咖啡成了中國比特幣版圖上的核心坐標。

車庫咖啡

2013年3月底的一天,美國留學生Jake Smith來到車庫咖啡,提出以比特幣付款。車庫咖啡合伙人趙東接待了他,並欣然接受了0.131個比特幣。

兩天後,Jake以「GGGGG」的網名,在比特幣早年最大的論壇Bitcointalk上,發起了一場比特幣愛好者聚會,地點就定在車庫咖啡。

三十多位比特幣愛好者到場,幾乎擠滿了咖啡館二樓的小會議室,分享、討論,持續不斷。

神魚、趙東、李笑來……許多日後的幣圈大佬,都在這次聚會中現身。

網友「南瓜張」製造的一台阿瓦隆礦機,將聚會推向高潮。當BTCGuild礦池顯示它的算力達到70GHash/s時,現場氣氛被引爆。

興緻高漲的玩家們,紛紛要求現場拍賣這台礦機。

比特幣的西方自由主義氣息,與東方的江湖文化在此交匯。全國各地的比特幣玩家,也開始自發組織各種聚會。

日後自稱「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在2013年夏天發起了比特幣基金BitFund.PE,並號召玩家們齊聚上海。

這一天,將成為中國比特幣歷史的分水嶺。

這群草莽的「打幣者」,終於齊聚一起,他們這群經常在網上「蛋逼」的網友,倍感親切。

「都是一群屌絲。」老盧回憶。「穿的都是森馬、美特斯邦威,結賬都AA。」

這是一場李笑來的個人佈道會。

這位中國比特幣歷史上最具爭議的話題人物,在近200名觀眾面前,介紹了自己的項目。

人群沸騰了,他們並不知道,「打出來的幣」,居然還有這麼可怕想像力和財富效應。

而比特幣,也可以做成一個產業。

在現場,老盧感覺熱血沸騰,當即轉給李笑來800個比特幣。像他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李笑來因此募集了大量比特幣。

略為嘲諷的是,老盧說:「至今,他還沒有看到800個比特幣的回報。」

一個影響力不亞於今日「三點鐘無眠」微信群的社群,在此後不久出現。那是某國企駐美員工「長人」,建立的一個名為「和平飯店」的QQ群。

這個名字,源於1995年上映的同名香港電影。電影中,周潤髮飾演的亂世梟雄以一己之力,構築了一個充滿江湖氣息的烏托邦,濟各路草莽之人於水火之中。

比特幣的自由主義氣質,與《和平飯店》的精神內核頗有幾分相似。

就是從此時開始,這些「屌絲」迎來了逆襲。

2013年年初,比特幣價格還徘徊在10美元上下,到11月,就突破了1000美元。

在比特幣的價格漲到幾百元人民幣一個時,「長人」對幣圈好友感慨:「我們群里多的人有幾萬個,這可是1000萬啊!」

幣價的上漲,讓比特幣玩家們陷入瘋狂。這些無意中參與了歷史進程中的幸運兒們,第一次感受到了金錢的美妙。

老盧跟隨比特幣礦工們去成都聚會。組織者直接包下了一座五星級酒店的行政樓,與旁邊一家KTV的所有套房。

「沒多少錢,不過一晚30萬而已。」

此時,比特幣的產業鏈,開始真正覺醒了。

礦機研發是當時幣圈最賺錢的生意。只要造出了礦機,就擁有了「造幣」的權力。

最早的礦機,出自「烤貓」之手。

烤貓,真名蔣信予,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是公認的天才少年。

2012年,美國蝴蝶公司宣布比特幣礦機研發成功。隨後,烤貓在Bitcointalk論壇宣稱自己具備礦機開發能力,面向社區公開募集資金。

烤貓在Bitcointalk上留下的帖子

「幣圈歷史上的第一次ICO。」數年後,人們這樣評價這一行動。如果加上分紅收入,烤貓股票的早期投資者們,獲得了千倍的回報。

隨後,來自北郵計算機專業的「南瓜張」奮起直追。

他們與美國的蝴蝶公司一起,共同瓜分了全球的比特幣礦機市場。

幣圈幾乎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投入到了礦機研發之中。李笑來、趙東、老盧、楊曜睿,都開始招兵買馬,試圖做出自己的礦機。

正是從此時開始,比特幣成為一條「有頭有臉」的產業鏈。

這群「屌絲」從懵懂和迷霧中,感知到財富之光,開始展現出逐利的智慧。

他們高喊著「比特幣信仰」,殺入了這片光怪陸離的江湖。

沉寂

剛剛展露的曙光,卻在一夜之間黯淡消退。

2013年12月5日,央行聯合五部委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否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比特幣價格大跳水。

那一晚,車庫咖啡內,幾乎每台電腦都在運行著比特幣行情頁面。人們在急切地等待出貨的機會,也有膽大的在伺機抄底。

「今天咱們見證歷史了!」一位比特幣玩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發表了這樣的感慨。

他不知道,比特幣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即將在三個月後來臨。

2014年2月25日,全球第一大比特幣交易所Mt.Gox掛出公告,暫停全部交易。一天後,Mt.Gox宣布錢包被盜,公司破產。

75萬枚比特幣就此人間蒸發。

黑客入侵?監守自盜?這一事件成為比特幣歷史上永遠的謎,直至今日,仍有受害者在維權。

Mt.Gox東京總部樓下的維權者

「Mt.Gox相當於比特幣圈的工商銀行,你能想像工商銀行倒閉嗎?」一位比特幣早期投資者評論道。

Mt.Gox破產導致幣價大跌,整整兩年,比特幣進入了漫長的熊市。

2013年12月後,比特幣進入漫長的熊市

此時,高喊著「比特幣信仰」的玩家們,所謂的信仰高牆,經不起現實的炮轟,就開始隙裂、倒塌。

2014年初,趙東在槓桿交易中爆倉。趙東事後回憶,加上經營礦場的損失,他在當年賠了整整1.5個億。

李笑來也在這一輪熊市中萌生退意。

老盧回憶,在比特幣價格降到冰點時,李笑來甚至說,想賣掉比特幣,去開一家撞球廳。

老盧本人也在低位拋售了大量的比特幣。當恐慌散去,幣價回暖,他又補回了之前的倉位。

一來一回,損失慘重。

「後悔嗎?就像現在有人說後悔當初沒在北京買房一樣。事後再說這種話,又有什麼意義呢?」

除了Mt.Gox的失竊,幣圈的另一個未解之謎,是烤貓的失蹤。

2014年下半年,烤貓新一代礦機研發遭遇瓶頸,他在淮安經營的礦場也遇到了來自現實世界的壓力。

終於,2015年年初,在沒有一絲徵兆的情況下,烤貓突然離奇失蹤。

攜款跑路?遭遇不測?今天,圍繞這一事件,爭議從未停過。

「他有東南亞一個國家的入境記錄,但沒有出境記錄。」據知情人透露:「烤貓應該沒有去世,只是躲了起來」。

這張模糊的照片,成為了烤貓少數留存於網路的印記之一

但礦機研發並非易事。常年浸淫在虛擬世界的比特幣玩家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虛擬世界在現實世界中的渺小。

為了定製礦機晶元,老盧的朋友砸進去6000萬,結果連個水花都沒看見。

「楊林科也拋售了他絕大多數的比特幣。」老盧稱,身邊的朋友們都在黯然中漸漸離散。

所謂的信仰,再無一提。

漫長的熊市,洗走了無數的人。

復甦

有人離開,但還是有人選擇留下,甚至All in。

2014年,巴比特獲得了第一次融資。長鋏辭去了公務員的工作,來到杭州,全職經營巴比特。

最早翻譯比特幣白皮書的吳忌寒,成立了一家礦機公司「比特大陸」。

如今,比特大陸旗下兩家礦池,佔據了比特幣全網42.5%的算力,壟斷了比特幣礦業的半壁江山。

比特幣全網算力圖,AntPool與BTC.com礦池均由比特大陸直接控制

阿瓦隆礦機的締造者——「南瓜張」,也開始頻頻以真名張楠賡接受採訪。

2015年起,他的礦機公司「嘉楠耘智」兩次謀求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最終未能如願。

沒料到,一個漫長的熊市後,一個瘋狂的時代到來了,其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在2016年後被大量關注。2014年,俄羅斯天才少年Vitalik Buterin推出以太坊,並在隨後成為區塊鏈行業新寵。

今年年初,區塊鏈似乎一夜之間爆發。

全球資本市場掀起了區塊鏈炒作熱潮,無數區塊鏈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區塊鏈人才成為業界瘋搶的香餑餑。

熱度在2018農曆春節達到了最高。幣圈、科技圈甚至娛樂圈的大佬們,突然集體現身於一個叫「三點鐘無眠」的微信群,開始大談區塊鏈。

大佬們的言論如潮水般湧出,流向互聯網的各個角落。

一位參與了大佬言論整理的媒體人戲言,微信的聊天記錄分享功能,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活躍過。

區塊鏈成為時代的新寵。鏈圈人諱言「幣」,諱言賺錢,擔心因此遇到麻煩。

有些在微信里直言「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就是炒幣」的幣圈老人,被踢出,又被拉回,如是反覆。

「和平飯店」群內的幣圈老人們,在突如其來的區塊鏈浪潮中,似乎集體噤聲了。

但老盧說,真正在幣圈賺到錢的人,其實根本不屑在鏈圈繼續「謀食」:

「所謂的鏈圈,都是一群沒有幣的人在騙幣。ICO最多賺百倍千倍,和比特幣比起來,這點錢算什麼啊……」

誰才是這波暴漲浪潮中的真正贏家?

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礦機。

此前,投行伯恩斯坦發布報告,比特大陸2017年利潤達到了驚人的30~40億美元,力壓已有25年歷史的全球最大顯卡廠商英偉達。

而南瓜張公司的高層,更是公開透露:「預計2018年能突破100億銷售和50億利潤。」

業內一直盛傳,吳忌寒和南瓜張,是最大贏家。

「其實,他們背後有兩位大佬,在人前並不經常出現,而他們,才是真正贏家。」老盧稱,這兩個人,就是詹克團和孫奇峰。

作為比特大陸的CEO,吳忌寒一直被視作比特大陸的形象代言人。

但事實上,吳忌寒僅在比特大陸內部充當「商業大腦」的角色。公司董事長一職,始終由「技術大腦」詹克團擔任。

比特大陸董事長 詹克團

而南瓜張的公司嘉楠耘智,在新三板招股書中,孫奇鋒與其弟弟僅持有公司不到6%的股份。

但其在2015年搭建的彼特蒂爾、數芯投資等持股平台,總持股已超過了南瓜張本人。

嘉楠耘智股權結構圖

在財富的急速聚集下,幣圈開始變得光怪陸離。

一位投資圈老人曾經去日本拜訪過一位幣圈大佬:「他感覺自己已經是神了。一個人,一天就能賺上千萬,你想想,他的世界觀會不會崩塌?」

他們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世界都在自己的腳下。

「我有錢,可別人拿得走嗎?這就是數字資產,就是一串字元,除非全球大停電,否則,任何人都無法奪走。」幣圈大佬坐在那裡,俯瞰一切。

而這個圈子,很多幣圈老人已看不清楚了。

曾經穿著美特斯邦威一起「打幣」的那群屌絲,如今站上了神壇,變成了新時代區塊鏈信仰的佈道者。

老盧再次嘗試聯繫的時候,他們甚至連微信都不回了。

過了幾天,他看到對方的朋友圈發了一條:最近微信聯繫我的人太多,如果有事,請發郵件。

「誰是信仰?誰是投機?」這個問題不再重要。

老盧說,對於最早的比特幣玩家們而言,這只是一個「Unbelievable Lucky」的故事而已……

如今的老盧,已淡出幣圈。

他從事著與比特幣、區塊鏈完全無關的行業,但依然賺錢不少,活得雲淡風輕榮辱不驚。

「我們就曾經被時代拋棄過,如今,時代又將我們推向了另一個高潮。」老盧點了一直煙後,悠悠地說。

「永遠別覺得自己是神了,大家不過就是一枚棋子、一葉扁舟。」

這一刻,是巔峰,下一刻,可能就是深淵。

這個關於比特幣的傳奇故事,遠遠沒到終曲……

有你想看的精彩

要上市,就上創業家

上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霍金走了,才意識到楊振寧原來這麼牛逼!
七宗罪:我們是如何錯誤預估人工智慧的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