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西藏歷史研究匡正國際視聽 史料證明西藏傳統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組成部分

西藏歷史研究匡正國際視聽 史料證明西藏傳統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組成部分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軼瑤):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27日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多位研究西藏歷史的專家表示,文獻材料和考古發現都雄辯地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西藏傳統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歷史學家們認為,從史前到吐蕃時期,青藏高原的文明都不是孤立的,與黃河流域和中原地區聯繫密切,西藏最終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共同體、心理共同體。

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天舉辦的《西藏通史》出版學術研討會上,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史前到吐蕃,有很多文獻材料記載這個高原的文明不是孤立的,而是開放的系統。從史前時代開始它就已經和中原的黃河流域發生非常密切的聯繫:比如最初的農業就受到黃河上游農業的影響,小米就是從黃河上游傳過來的;玉器在西藏也開始發現,玉器是中華文明早期階段重要的創造,西藏也同樣是納入到祖國的『玉器文化圈』。在思想、政治、文化、技術(等領域)都有大量的證據展現出西藏文明的『東向性』、和中原文明的密切聯繫。當然這種聯繫是相互的。西藏的一些金銀器的製作、人們的梳妝打扮也傳到了中原,也為中原人民所喜愛。中原地區的絲綢、特殊的紋樣、造紙術都通過若干的渠道傳入到了高原,並通過高原這個集散地再輸送到更遙遠的南亞、中亞。從這個意義上講,西藏早期文明中包含了很多文化交融,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共同體、心理共同體。」

參與當天研討會的70多位專家學者認為,中國西藏歷史研究的重大成就集中體現在2015年出版的《西藏通史》中。歷經十餘年研究撰寫的《西藏通史》全書8卷13冊,共850餘萬字,從西藏地方歷史研究領域的疑難點和空白點入手,利用文物考古資料及多種文字的史料記載,對石器時代至今的西藏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思想文化、宗教、軍事、科技、交通、民族關係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牽頭撰寫出版《西藏通史》的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黨組書記安七一認為:「《西藏通史》用紮實的史料、充分的證據雄辯地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西藏傳統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西藏通史》是第一部連貫記述西藏地方自遠古以來迄今各個時代史實的學術專著,因其全面、系統、真實、客觀,還歷史本來面目,匡正國際視聽,在國際藏學研究領域具有獨一無二的學術地位。

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喜饒尼瑪教授認為,這一巨著不是歷史資料的堆砌或舊歷史觀的再現,呈現出全新的風貌,能滿足全社會對西藏歷史的求知慾,出版歷程更是年輕研究者的「孵化器」。「西藏有著上千年的文明史,但是怎麼樣來看清歷史的全面?我們的社會、更多藏漢族老百姓、各族老百姓,大家都需要對我們的歷史有客觀的認識,希望了解更真實的、正確的、準確的、科學的歷史。有一批青年學者通過這部巨著的誕生,得到了鍛煉、得到了升華,這部書稿無疑是這批新生力量的『孵化器』,這是更值得讚賞的。」

位於世界文明「十字路口」的西藏,其文明「東向發展」的原因究竟何在?不少專家也在《西藏通史》研究和出版過程中找到了答案。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說:「西藏是文明的『十字口路』,從文化網路上講,跟東面的唐王朝、跟北面的漢以來形成的絲綢之路、跟南面的南亞文明、跟西面的伊朗文明和波斯文明都有聯繫和交往。但是,最終的重心落在了東向——跟唐王朝的關係特別密切,既沒有融入西面的伊斯蘭文化圈,也沒有融入到後來的印度—南亞文化圈。而西藏文明的主體部分或者說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就是一個中國化的過程。比如藏傳佛教,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的本土化、中國化過程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藏傳佛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絕命時鐘》「驚心動魄」預告 穿越感情線撲朔迷離
張紹剛質疑微表情成功率《奇蹟時刻》讀心術引爭議

TAG:國際在線 |